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移植(LT)已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和部分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疗法。胆道并发症(BC)是LT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采用引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多种介入手段,处理BC已经获得广泛认同,但是引起LT后BC发生的因素很多,了解BC的发病机制、病理、分类和诊断有助于合理制订治疗策略,提高LT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和临床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除了常见的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胆道并发症外,本文归纳了其他少见的并发症,这些不常见的并发症多数以个案或短篇报道的方式出现在以往的文献中,部分此类并发症也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介入医师应该了解在不同病因下的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助于全面认识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LT)后并发症的有效处理很大程度上决定手术的成败。LT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可直接导致移植肝坏死、胆汁瘤与肝功能衰竭。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普查方式,CTA、MRA及血管造影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肝动脉血栓形成后局部溶栓简便易行,与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技术联合应用通常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需寻求规范化诊疗方案;血管重建术与加压舱治疗也是有效方法,不得已时,肝脏再移植仍是重要的最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供血障碍性并发症主要为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临床危害大,一经确诊,需积极处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作为检测门静脉血流的首选方法,对确诊有功能意义的狭窄还需依赖血管造影。对于门静脉狭窄行球囊扩张术以及支架置入术可有效降低门脉压力,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可用药物溶栓、机械碎栓和支架置放术相结合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行TIPS降低门脉压力  相似文献   

5.
动脉窃血综合征(ASS)是肝移植术后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以脾动脉、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窃血导致移植肝灌注不足为特征,可导致胆道狭窄甚至移植物失功能等并发症。加强对ASS的认识,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移植肝脏功能的保护相当重要。术后常规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检查可筛选可疑病例,血管造影是诊断ASS的金标准。介入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微创、高效、并发症少,而脾动脉中段弹簧圈栓塞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移植术后(劈离式肝移植2例,活体肝移植3例)发生HVO,实施支架植入(4例)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介入技术要点。结果介入治疗3例采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入路,2例采取右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造影显示HVO发生在肝左或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口3例,在肝总静脉与肝右静脉吻合口2例。5例介入治疗均成功,介入术后肝静脉与右心房间压力梯度从(15.4±5.6)mmHg 下降到(1.9±1.2)mmHg 。术后随访9~482d,无一例发生再狭窄。术后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术前明显升高的血清转氨酶和(或)胆红素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前伴有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的2例术后腹水均缓解,消化道出血停止。结论HVO是肝移植术后少见并发症,危害严重,介入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可直接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与胆管并发症。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首选的筛查方式,血管造影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肝动脉狭窄后球囊扩张术仍是有效的方法,如有条件采用冠脉支架对HAS更为合适,尤其是肝动脉扭曲者。但对治疗无效的HAS外科血管再通或再次移植仍是挽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 311例PBMV中的42例并发症.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42/1 311),其中心房颤动0.8%(10/1 311),急性心包填塞0.31%(4/1 311),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0.46%(6/1 311),股动静脉瘘0.69%(9/1 311),急性肺水肿0.23%(3/1 311),医源性房间隔缺损0.23%(3/1 311),冠状动脉空气栓塞、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及一过性脑栓塞均为0.15%(各为2/1 31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PCS)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 202例胸、腹、盆腔及四肢恶性肿瘤采用经皮股动脉植入PCS进行化疗和碘油栓塞.分析其相关并发症35例(17.3%).结果并发症包括6例切口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17.1%),2例穿刺局部延迟出血(5.7%),3例PCS留置管坠落(8.6%),1例连接不牢分离(2.9%),1例渗漏(2.9%),1例药盒转面(2.9%),11例PCS堵塞(31.4%)和10例留置导管尖移位(28.6%).所有并发症经适当处理后无一例死亡和严重后遗症.结论经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初步经验.方法对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球囊扩张、经动脉溶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缓解;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动脉溶栓后即刻肝动脉血流得到恢复;1例患者溶栓后3d发生吻合口出血,置入带膜支架,症状缓解,1d后肝动脉再次闭塞,2周后行第2次肝移植.结论采用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可行的,但必须谨慎实施,以避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规范。方法20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肝胆管引流术、经皮胆道球囊扩张术和内支架术,经皮穿刺肝胆汁引流术13例、经皮胆道球囊扩张术5例及支架植入术7例。结果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并发症,适当的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移植的成功率,提高受者的生存率。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过程,通过及时的观察与针对性进行有效的护理,减少了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与有效的减黄,使患者治疗后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时间。结论认真有效的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早期诊治,从而提高移植肝和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处理经验。方法我院502例肝移植术后临床上疑有肝动脉并发症的32例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检查,证实肝动脉主干内血栓形成(HAT)20例。对该20例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及PTA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HAT发生率为3.98%(20/502),发生在术后2~19d,中位时间为4.5d,20例血栓形成部位均位于肝动脉吻合口处,其中5例溶栓过程中使用球囊扩张,3例使用支架,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而使用弹簧圈作栓塞和带膜内支架。20例均经介入溶栓治疗后获肝动脉再通。溶栓疗程2~11d,平均2.5d。结论经肝动脉内尿激酶持续性溶栓及PTA和内支架治疗效果良好,可作为肝移植术后HAT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畸形导致的相关临床并发症及其介入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下腔静脉畸形并发症及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下腔静脉畸形2例,1例并发右下腔静脉、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予介入治疗;1例因下腔静脉肝内段癌栓继发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亦未予介入治疗。左下腔静脉畸形2例,1例表现为镜下血尿、腰背酸痛,未予介入治疗;1例左下腔静脉畸形伴腹痛,左下腔静脉跨越段支架植入成形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下腔静脉畸形临床并发症少见,应根据影像学表现、相关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静脉压力差等指标综合判断,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介入手段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分析移植术后T管留置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介入诊治资料,分析有无T管所需采取的介入治疗方式。结果保留T管的28例患者经造影证实胆道并发症存在后需进行介入治疗的17例,仅需通过原T管引流治疗的11例,而仅需进行球囊扩张后仍以T管引流的3例,需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治疗(和辅以球囊扩张)的14例;无T管的27例患者全部进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诊断发现梗阻病变并予以介入治疗。共发现8例同时存在血管并发症并予以相应处理。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黄疸均明显消退,技术成功率100%,短期(1个月)缓解率100%。结论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术后留置T管可为部分患者提供针对胆道梗阻进行造影诊断与引流治疗的途径,但大部分患者仍需介入手段干预,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与死亡率均居前列。目前肝癌介入治疗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及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肝癌可视为一种慢性疾病,以介入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比较合理的目标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有质量的生存期。但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不断更新观念,随时调整治疗策略。制定肝癌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肿瘤治疗与维持正常机体功能的平衡,同时兼顾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肝癌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肝癌治疗是长期、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治疗。重视肝癌治疗的社会适应证、效价比及肝功能储备,对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间期颇为重要。应在合理选择精细TACE和适度TACE基础上,理性对待新型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