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24例,每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1~4次,其中22例患者结合1~6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或MR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12~37个月。结果10例病灶完全坏死,余14例病灶大部分坏死,1年生存率83%,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3例患者现仍存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膈下肝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例肝癌患者共25个膈下病灶在CT引导下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查增强CT或增强MR,观察病灶坏死情况.结果 18个病灶完全坏死,病灶完全坏死率72%,其余7个病灶大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膈下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cm,平均6.2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评价。方法7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联合组行序贯TACE→RFA+PEI→TACE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2~5次。治疗1个月后全部病例复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观察患者肿瘤缩小程度、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和随访1、2年生存率。结果联合组甲胎蛋白转阴率,肿瘤缩小率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3%、87.2%、97.4%、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4.1%、79.5%、53.8%(P值均<0.05)。结论TACE联合RFA及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疗效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对比超声及CT两种引导方式下进行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手术时间、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肝细胞肝癌RFA治疗患者158例,其中超声引导下59例;CT引导下 99例;统计使用超声/CT引导两种方式进行RFA治疗过程中手术用时的差别、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随访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严重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93,>0.05),安全性相当。超声组平均手术时间(26.03 min)小于CT组平均手术时间(61.78 min),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超声组与CT组的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组的PFS和OS分别为287.0(157.9~416.1 d)和1 907.0 d(1 281.7~2 532.3 d)。CT组的PFS和OS分别为272.0(177.9~366.1) d和1 932 d。两者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超声和CT引导下均能够完成肝肿瘤的RFA治疗,其中超声引导更加简单快捷,操作时间短,疗效相比CT引导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等回声肝癌的检出率,评价CEUS技术在射频消融(RFA)治疗等回声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常规超声反复检查未发现,而增强CT(CECT)或增强MRI(CEMRI)检出并经临床确诊的27例患者共31个病灶,其中11例(11个病灶)为肝细胞肝癌(HCC),16例(20个病灶)为转移性肝癌。在CEUS实时引导下对31个病灶行RFA,术后用CEUS评价肿瘤消融程度并指导补充治疗。结果 31个病灶CEUS时均检出,并全部行RFA治疗,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CEUS和CECT均提示31个病灶完全坏死,11例HCC患者血清AFP均降至正常范围,而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CEA、CA 199、CA 153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结论 CEUS技术可明显提高等回声肝癌的检出率,在引导等回声肝癌RFA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CT导向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采用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15例脾亢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PLT)为(62.0±9.8)×10 9 /L,术后复查血常规和增强CT或MR。结果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31.0±4.6)%,术后1个月PLT为(96±11)×10 9 /L,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1例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脾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CT导向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联合乙醇消融(PEI )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采用CT导向下冷循环RFA联合PEI 治疗18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共21个病灶,术后复查增强CT或MR,观察病灶坏死情况。结果18个病灶完全坏死,3个病灶大部分坏死,病灶完全坏死率8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冷循环RFA联合PEI 治疗肾上腺转移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HCC患者200例先行TACE术,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术。200例患者共行TACE术495例次。肿瘤病灶共计378个,直径为0.5~16cm,共行RFA术362人次,663个位点。结果术前、术后12个月AFP分别为(2156.79±574.61)ng/ml、(269.53±146.65)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1,P<0.01)。术前、术后3、6和12个月的肿瘤体积分别是(72.64±24.74)cm 3 、(46.78±18.95)cm 3 、(28.27±11.70)cm 3 和(10.82±8.31)cm 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7,P<0.01)。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7.8%。结论肝TACE联合CT引导下RFA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23例大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1~2次,再序贯RFA治疗,并随访其术后临床症状、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等。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一般状况改善;所有患者AFP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02);影像检查见病灶体积有所缩小,病灶内有不同程度的碘油沉积,并可见片状坏死区,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43.5%、52.2%、4.3%。随访4~2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6个月,半年和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9%和43.4%。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大肝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后1个月内在静脉麻醉下行CT引导RFA治疗,在1个月后采用多期增强CT或平扫加动态增强MRI评估肿瘤是否完全消融。结果 完全消融率为79%,肿瘤残留率21%。肿瘤最大径在30 mm以下的完全消融率为100%,30 ~ 50 mm完全消融率为92.6%,50 ~ 70 mm完全消融率为53.8%,而最大径超过7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仅22.2%(P < 0.01);肿瘤距离肝脏脏面 ≥ 10 mm和 < 1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3.7%和46.2%(P = 0.01);单发肿瘤和多发肿瘤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4.8%和50%(P = 0.014)。结论   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肝癌TACE后完全消融的重要因素。影响肿瘤完全消融的因素还包括肿瘤毗邻肝脏脏面,肿瘤多发等。
CT引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9例肝细胞性中小肝癌患者实施TACE联合CT引导RFA序贯治疗。结果 59例患者初次治疗,共80枚病灶,行TACE和RFA序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 ~ 24个月,21例患者有病灶残余,再次行RFA或序贯治疗,3例再次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病灶控制良好。并发症有胆汁瘤合并胆道感染1例、门静脉分支血栓1例。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RFA序贯治疗中小肝癌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同时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化疗栓塞后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经过多次栓塞后仍有肿瘤残余,且均存在无法再栓塞的困难.所有患者均予CT导引下的肿瘤射频消融术.术后监测AFP的动态变化及肝脏CT或MRI的结果来评价疗效.结果 93例(96%)患者在12个月随访内无肿瘤复发征象,仅有4例患者出现了局灶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化疗栓塞术结合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影像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是一种安全、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肾上腺恶性肿瘤、骨肿瘤及脾功能亢进的治疗。RFA与动脉栓塞化疗、化学消融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等联合应用,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介入治疗肿瘤的方法,将会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原发性肝癌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31例,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组(TACE+RFA组)34例.治疗后通过DSA、CT、超声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评价.结果单纯TACE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复发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16.1%、48.4%、48.4%,TACE+RFA联合组分别为47.1%、17.7%、79.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纯TACE组的肿瘤缩小率、AF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多电极组合布针+多位点叠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4cm)的疗效,探讨电极针应用数量和布针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6年2月到2008年12月,共对113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较大肝癌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肝RFA。所有肿瘤按大小分成A、B、C、D4组。A组肿瘤直径4.0~5.0cm;B组肿瘤直径5.1~6.0cm;C组肿瘤直径6.1~7.0cm;D组肿瘤直径7.1~9.3cm。根据肿瘤不同直径决定应用的电极针数量及消融位点数目。术后随访评估治疗后肿瘤凝固性坏死结果及局部复发状况。结果RFA后2个月内首次复查,A、B、C、D4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8.4%,78.6%,63.6%和40.0%,总体完全消融率为79.7%。随访3~36个月,A、B、C、D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5%,10.0%,28.6%和50.0%,总体局部复发率为10.5%。残留以及局部复发的肿瘤根据不同情况接受再次RFA、TACE或放疗。结论多电极组合布针+多位点叠合RFA治疗较大肝癌疗效确切,简单实用,但最好结合其他治疗方式以提高完全消融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对肝癌(HCC)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冷循环RFA治疗前,治疗后1、4、7和12个月后外周血Treg的变化。随访期间采用超声造影或肝脏增强CT评估疗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Kaplan?蛳 Meier生存函数的方法分析Treg动态变化与肿瘤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RFA术后1个月,30例患者肿瘤缓解(TR)率93.3%(28/30),肿瘤进展(TP)率6.67%(2/30)。RFA术前Treg(9.42 ± 1.16)%,术后1个月(6.55 ± 0.97)%,较术前显著下降(t = 15.325,P < 0.01)。经12个月随访,TR率33.3%(10/30),TP率66.7%(20/30)。TR组术前Treg为(8.75 ± 0.72)%,显著低于TP组(9.76 ± 1.20)%(t = -2.448,P = 0.021)。ROC曲线表明Treg谷值以4.82%为最佳临界值时,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60.0%;Treg达谷时间以5.5个月为最佳临界值,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5.0%。采用Kaplan?蛳 Meier曲线分析表明,肝癌RFA术后Treg谷值 ≤ 4.82%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优于Treg谷值 > 4.82%的患者;Treg达谷时间 ≥ 5.5个月的患者预后优于Treg达谷时间 < 5.5个月的患者,Log?蛳 rank检验分别为?字2 = 5.207,P = 0.023;?字2 = 22.079,P < 0.01。结论 冷循环RFA可以下调Treg水平,并且Treg谷值及Treg达谷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FA治疗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内一些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1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6枚肿瘤,分别位于膈下、肝门部、肝包膜下、下腔静脉旁、胆囊旁以及结肠旁等肝内的特殊部位。所有患者均先行TACE治疗,然后在全麻和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RFA治疗,观察穿刺、布针所费的时间。随访1~15个月,观察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费时为1~3min完成穿刺、布针。26枚肿瘤共进行了35次RFA治疗,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20枚肿瘤完全坏死;6枚部分坏死。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全麻和CT引导下对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进行经皮穿刺RFA治疗是可行的,在降低RFA的操作难度和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