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内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56例下腔静脉梗阻患者采用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放置支架前后分别行下腔静脉造影,对下腔静脉狭窄或梗阻段长度、直径、压差进行分析。结果156例患者置入179枚支架。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长度为(6.1±2.2)cm,狭窄段压力差由(2.1±0.5)kPa降为(0.5±0.11)kPa。狭窄段直径由(0.33±0.11)cm扩张至(1.6±0.4)cm。术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随访2~24个月,支架通畅率为86.7%。结论置放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是对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评估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IVC)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IVC恶性梗阻患者,行IVC支架联合125I 粒子条植入,术前术后分别对IVC梗阻长度、内径,右心房与梗阻段远端压差及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术后每2个月采用CT、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IVC造影对患者IVC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共植入26枚支架及40根粒子条,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IVC梗阻长度为(6.82±2.21)cm,狭窄段内径由(0.50±0.27)cm扩张至(1.55±0.33)cm。右心房与梗阻远端压差由术前(16.28±1.26)mmHg降至术后(5.90±1.86)mmHg,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由术前4~5分(中位值4分)下降至术后0~2分(中位值0分)。随访2~2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90%。结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恶性梗阻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8例下腔静脉阻塞进行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膜性3例,节段性狭窄5例,均获成功,无严重的并发症。4例半年后复查(其中2例一年后复查),支架位置正常,血液流通良好。本文就操作技术,并发症的预防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植入国产金属支架介入治疗节段性良、恶性下腔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患者中良性阻塞30例,完全性8例,不完全性22例;恶性阻塞18例,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各9例.采用经皮股静脉途径植入国产下腔静脉支架.结果 48例患者,平均病变长度(5.3±2.8) cm,均一次手术成功,阻塞下方下腔静脉压由术前(21.4±5.1) mmHg降为(8.4±3.3) mmHg(P<0.01).随访3~36个月,术后下腔静脉通畅率为83.3%,无严重并发症;38例下腔静脉阻塞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广泛用于头臂-上腔静脉梗阻的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安全有效且可迅速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头臂-上腔静脉梗阻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疗效评价,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下腔静脉闭塞伴血栓形成,在作成形手术时既能有效地保持下腔静脉再通,又能避免肺栓塞发生,我们对3例下腔静脉闭塞伴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了 PTA 和 stent 置入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支架置入后,下腔静脉通畅,无肺栓塞发生。支架具有支撑血管和压迫固定血栓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及十二指肠支架置入联合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恶性胆道及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先后行胆道支架及十二指肠支架植入。20例行双支架植入,2例行胆道外引流的同时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20例成功行胆道支架植入。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胆道及消化道梗阻情况解除,术后随访6个月,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胆道及十二指肠支架同时植入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恶性梗阻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12例上消化道狭窄或梗阻患者中,食管狭窄9例,胃、十二指肠梗阻3例.在X线监视下共放置支架14枚,带膜支架9枚,不带膜支架5枚.结果 12例患者所有支架均一次安放成功,但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有:食物嵌顿3例,胸骨后及上腹部痛4例,肿瘤组织或肉芽组织向腔内生长、再狭窄3例,支架滑脱或移位3例,大量出血(300ml以上)2例.结论内支架置入的确是解决上消化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本组病例中发生率亦较高,提醒我们要在操作上精确到位,并积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伽玛刀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于内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伽玛刀治疗下腔静脉瘤栓。定期行下腔静脉造影复查,了解下腔静脉通畅程度。结果治疗后,下腔静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支架植入后下腔静脉内径增大(0.842±0.283)cm,伽玛刀治疗后内径增大(1.523±0.195)cm。伽玛刀治疗后内径与支架植入前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至少达6个月,3、6个月下腔静脉通畅率均为100%。均未发生与内支架植入术和伽玛刀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伽玛刀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可回收内支架以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udd-Chiari 综合征(BCS)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型BCS病变特点,设计可回收内支架.4例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CS,行钝性破膜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可回收内支架压迫血栓,再使用大球囊充分扩张闭塞段,完全开通闭塞的下腔静脉.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将可回收内支架取出.其中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血栓者同时在原闭塞段置入"Z"型支架,术后彩超随访.结果 4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血栓短期内消失,可回收内支架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肝癌所致下腔静脉梗阻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6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有腹胀、腹壁静脉曲张和下肢浮肿等.均为肝右叶病变压迫侵蚀下腔静脉所致的狭窄阻塞.治疗方法采用先溶栓,而后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结果 6例患者狭窄阻塞的下腔静脉均开通成功,下腔静脉血流通畅,压力由术前的4.0kPa(1kPa=7.5 mmHg)降至2.1 kPa,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开通由于肝癌所引起的下腔静脉狭窄阻塞,疗效肯定,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腔静脉过滤器可有效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本文综述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历史、适应证、在不同类型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估自制的下腔静脉滤器(DDIVCF)捕获猪血栓子的效果及其定位稳定性。方法①将DDIVCF滤器和进口Antheor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分别置入于直径为20和25mm的下腔静脉(IVC)血液循环模型中,观察模型处于水平位时滤器对3mm×20mm,3mm×30mm,6mm×20mm,6mm×30mm4种大小不同的猪血栓子的捕获效果,并计算其捕获率。②测量滤器捕获大量6mm×30mm栓子后相对位移的距离,观察滤器的定位稳定性。结果①DDIVCF滤器在直径20和25mm的IVC模型中对4种猪血栓子的捕获率分别为34%,56%,82%,94%和26%,38%,56%,86%;Antheor的捕获率分别为54%,64%,86%,96%和38%,44%,68%,90%。对3mm×30mm,6mm×20mm,6mm×30mm猪血栓子的捕获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直径20和25mm的IVC模型中DDIVCF滤器捕获猪血栓子后相对位移距离分别为(0.6±0.3)cm和(1.0±0.1)cm。Antheor的相对位移距离分别为(0.4±0.1)cm和(0.8±0.3)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IVCF在体外模型实验中具有较高的血栓捕获率和定位稳定性,可与进口Antheor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媲美,其体内应用情况尚需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解剖位置和隔膜病理特点,以探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00例非BCS死亡成人解剖资料,进行下腔静脉膈肌以上至右心房的大体观察。常规显微镜病理检查70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患者的隔膜活检材料及20例BCS患者根治术后切除的完整隔膜。结果大体观察发现1例(1%)在位于平膈肌水平距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8mm处、肝静脉开口上方的左外侧壁,存在一瓣膜;47%成人位于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口存在Eustachian瓣。镜检显示,上述全部隔膜符合血管瓣膜样结构。其中30%(21/70)样本附有机化血栓。9%(6/70)样本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全部完整隔膜病理检查与血管壁相延续。结论首次报道在位于下腔静脉平膈肌水平有一瓣膜,这一瓣膜的发现,可能与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BCS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迄今有20余种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于临床。尽管有多款已退出市场,但大多仍在应用。临床上可回收型IVCF应用后取出率较低,长期留置患者体内引起的并发症多。本文总结常用IVCF特性及影像表现,旨在更好地临床应用及影像随访,提高IVCF识别能力,早期发现IVCF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32例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成功,植入46枚支架,技术成功率96.9%,其中15例SVCS患者植入支架2枚,16例植入支架1枚。术后症状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9例,无效1例,总缓解率96.8%。26例患者随访3~10个月,23例随访期间死亡,平均生存期3.5个月, 4例患者随访期间症状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创伤小,可快速缓解症状,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作为治疗SVCS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