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5)
新媒介带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里娱乐思维覆盖了一切公共话题和言论,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新闻也常以娱乐化形式呈现,人们在信息海洋中追逐娱乐快感。新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是否必然是负面的,该如何看待这种社会趋势,重读波兹曼的名著《娱乐至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0)
波兹曼担心技术将使人类丧失思考能力,比如电视技术的发展,直至他们消亡。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波兹曼提出形式决定内容。在形式与内容两分法的传统思维中,形式总是被内容决定的。形式的无足轻重不但表现在它必须依附内容而存在,而且还要根据内容随时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内容。本文为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的阅读札记,希望能对西方电视媒体对人类是否会"娱乐至死"造成的影响提出一些浅显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娱乐至死》里.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肩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波茨曼的警告颇有道理。娱乐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无法忽视的一部分。工作愈严肃、愈紧张.我们对娱乐的向往就愈迫切。某种程度上讲.娱乐已经成为一种探险之旅.在这里体验平时不可得到的刺激.惊险、兴奋、激动甚至幸福。 本期专辑“娱乐空间冒险之旅”将带您游览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来西亚、香港、上海、北京、杭州、西安七个城市不同风情的娱乐空间.开启一段娱乐空间的冒险之旅!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受众,走新闻娱乐化道路成为各种媒体不谋而合的选择。与传统新闻相比,拥有快捷、海量、自由、多媒体等优势的网络新闻则是新闻娱乐化队伍中的主力军。然而,网络新闻娱乐化现象日趋严重,很多新闻走入歧途,沦为纯粹的娱乐工具。本文着重探讨了网络新闻娱乐化凸显造成的"娱乐至死"问题,使大众重视并认真理性对待之,力求使网络新闻报道减少不良娱乐色彩,回归新闻真实本源,从而构建起与"和谐网络"相适应的新伦理、新文明和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8)
近年来,观众的欣赏口味越来越多元化,综艺娱乐节目的形式也在频繁更替以开辟新的天地。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的开播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明星跳水节目在赚足了噱头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星跳水立方》究竟是体育竞技精神的体现还是娱乐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尴尬混搭。本文认为这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主要是借助体育精神,励志作为幌子,在剥开这层外衣的后依然是娱乐至死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5)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在我国日益兴盛。这种现象不但显现于各类都市报、晚报,而且渗透于广播电视乃至网络。正如陈力丹教授所说:"娱乐新闻和娱乐类的板块越来越成为传媒经济效益的增长点,这是大势所趋。"新闻娱乐化现象是新闻报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媒介发展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在各种新闻报道中不仅报道总量上软新闻比例高,而且在报道形式上也偏向娱乐化。从英语新出现的单词"Infortainment"来看,新闻娱乐化即"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的结合,人们在娱乐中获取信息。这也说明新闻娱乐化现象不仅是我国独有,而是世界普遍现象,我国媒体产业正是为了迎合时代潮流,新闻报道越来越朝着娱乐化方向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新闻娱乐化原因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分析了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试图对这一热潮进行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8)
在阅读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及其其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系统介绍美国传播学者波兹曼的媒介技术批判论,并在介绍时结合现今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内容的报道形式也从过去重视竞技比赛为主到如今多角度并展示出娱乐化的影子。娱乐化可以看成是社会这个大市场的需求才得以发展下去,然而,过度的娱乐化也让媒体从业人员反思。本文主要探讨了体育娱乐化的成因及应对过度娱乐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们观展需求的变化,展示空间设计中出现大量娱乐化的设计方式。本文从展示方式、展示空间组织等方面探讨娱乐化的展示空间设计方法,并针对"娱乐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展示设计行业发展迅猛。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让人们充分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8)
新闻娱乐化让人们乐于接受轻松的浅层娱乐,放弃了理性的思考和对深度问题的追问,但是人们自身却意识不到这种异化状况。媒介一方面"异化"着公众,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经历着"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6):19-20
随着科技的推进,新媒体不仅成为体育播报的重要工具,还借助社交媒介,实现了受众的自由参与。在这个即时性、互动性的立体化传播空间,体育新闻为迎合受众的休闲性需求,不断减少赛事本身的报道,将视角转移到运动员的私生活上,使报道日益呈现出"娱乐至死"的倾向。这不仅对体育新闻的虚假化、炒作化和低俗化提供了空间,还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滋生产生了推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3)
"病毒式"蔓延的《中国好声音》,标新立异,打破本土一贯的娱乐手法,大获成功,这仅仅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娱乐"盛宴,亦或是标志着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本文以此疑问为基础,在思考媒体的娱乐化对受众日常社会生活的介入影响之外,更反思整个媒体行业的娱乐化倾向对社会精神指向的侵染。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3)
美国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观点;认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会促使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社会环境形成,并使原社会文化不断向新环境靠拢。随着现代媒介的不断发展,社会是否真会如波兹曼所预言的那样向技术投降?本文旨在从当今电视发展趋势入手,研究波兹曼的观点与实际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之处并探讨其原因,从而达到批判继承与反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7)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庸俗化、低俗化,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批判。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一方面与媒体自律有关;另一方面与法律、法规、政策监督有关。近年来出现了政策法规与地方电视台博弈,这种政策与实务之间的矛盾,也是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如何协调者两者的关系?本文试分析电视节目娱乐化与制度化的困惑,探讨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以期更好促进电视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5)
随着近些年来娱乐文化的盛行,娱乐新闻已经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内容,作为大众传媒新闻的一个分支,它不但促进了社会交流形式的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的休闲文化生活,在引导公众舆论与信念上方面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媒体为了推动了"眼球经济"的发展,使娱乐新闻逐渐蜕变为娱乐圈的新闻,有时甚至沦为"绯闻"和"炒作"的代名词。为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分析娱乐新闻报道媚俗化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0)
体育传播中充斥着体育明星的花边新闻、色情图片以及对于暴力事件的报道,这一现象在我国体育传播中早已屡见不鲜。对于体育传播内容的娱乐化处理以及体育传播的娱乐化导向对于体育传播本身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都具有负面影响。然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是体育产业化发展、受众选择以及媒介把关共同促成的,破除体育传播的娱乐化倾向,需要由以上三点入手,有针对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3)
消费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媒体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紧密联系产生了传媒消费主义,即一种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媒介消费倾向。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其中,东方卫视2010年引进的《中国达人秀》,以其高收视率、高关注度和新颖性,成为一个分析中国娱乐产业市场的较好文本。本文借助消费主义的观点,对该节目的成功、发展及其可能遇到的过度娱乐化瓶颈展开分析,提出其适应本土价值的中国式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8.
娱乐化的时代到底有没有到来?对于这么一个宏大的问题,似乎很难有一个非常简洁的回答,因为它关乎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超级女声现象或许可以给我们解读这一难题提供难得的契机。在《超级女声》的热播期间,只要翻开报纸的娱乐版,你也许会有些失落地发现这哪里是什么娱乐版,超级女  相似文献   

19.
娱乐·城市·自然·文化--湖北监利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霞 《中国园林》2003,19(8):42-44
通过介绍湖北监利县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论述在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中体现娱乐、休闲、文化、生态等综合性功能,是具体落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较为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35)
当前高职英语课堂出现娱乐化现象。娱乐化课堂的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基础,教育者应以反思高职英语课堂娱乐化为契机,推动高职英语教学以健康有益的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