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许渊冲教授在多年的诗词翻译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翻译美学理论.文章从选词炼字、以实译虚及韵律处理等方面,分析了许渊冲译著<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在"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古汉诗《静夜思》四种英译的赏析,探讨了古汉诗与英格律诗各自的形、音、意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在英译古汉诗时既尽量反映出原诗的特点又力求符合英诗的规律,做到译形美、音美、意美。  相似文献   

3.
《静夜思》这首诗因其语言明白、晓畅,以及很深的意境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争相传诵,妇孺皆知。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原则",分析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译作,认为在诗歌的翻译上,"形美"和"音美"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意美"的准确传递则很难。  相似文献   

4.
宋人崇尚理性的思辩和沉静的意蕴,陶渊明因而受到宋人的一致推崇.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动者.  相似文献   

5.
以"三美"理论为基础,剖析李清照词《声声慢》中意象与意境的搭建,并通过不同版本译文之间的对比,深入解读叠词、颜色词以及意象的译法并提出见解。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词中"意美""音美""形美"的展现方式,并就如何在英译诗文中保留"三美"展开讨论,最终以得出整合度最高的译文,为广大翻译爱好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以人的视、听、感为中心,展开描绘,浑然一体,成为历代唐诗选本不漏的名篇,那么,英文的译诗也应从这样的艺术构思出发,译出意境效果。美国的汉诗英译家威特·宾纳在翻译这首译诗时,力求形美而不害义,比较忠实地把原诗的含义进行了传递,但在诗的音、形、意高度融合的整体把握上,似乎仍有不足。这再次证明了国外译家要对汉语古诗的英译做到音、形、意俱佳,还是大有难度的,但朝这个方向努力是译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宋人崇尚理性的思辩和沉静的意蕴,陶渊明因而受到宋人的一致推崇。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动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言美""句法美""形式美""格律美""意境美"等美学视角考察了汉诗英译的美学路径,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的角度,诗人译诗的优势,以及从"三美论"到"五美论"的发展等方面全面评价了《汉诗英译美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为中国诗歌"走出去"开辟了一条美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许渊冲教授是汉语古体诗英译的大家,他提出了译诗的"三美"翻译理论,主张从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保持和传递原诗的神韵。"三美论"对诗歌翻译理论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本文试从许英译杜甫的《登高》一诗来分析说明其"三美论"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三美论”视角下的英汉习语意象与修辞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先生于1979年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鉴于英汉习语本身同样体现着"三美",因此,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三美论"理论来处理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意象与修辞。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翻译中,译文会因为译者的不同在风格上表现出差异.然而,译文的质量不外乎经受形美、音美和意美的考量.译者应从本国读者的文化背景上结合时代的脉搏来进行“再创造”,做到形式、音律和意蕴的完美统一.歌德的诗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之八)的四种中文译本各有特色,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三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意境关,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遭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当中叠字、对偶、转品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物理科学美反映了自然界内在的、本质的美,是一种深层次理性的审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物 理的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多样统一美是激发学生物理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探索解决物理问题的 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意境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受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当中比喻、拟人、夸张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美学方法是数学思维方法中一类重要的方法。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自身蕴涵着特殊的美。数学无论在内容上或在结构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特殊的美——数学美。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一种,它既具有美的共性,更具有独特的个性。其内涵和外延都是极其丰富的。数学美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是简洁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它们有机结合,组成数学美的整体,是数学发现和创造中的美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美国诗人威廉.斯塔福德的诗歌《穿越黑暗》的语言风格与主题进行了赏析。介绍诗人的生平及写作风格,解读诗歌的主题,并分析诗歌的音韵美、巧妙的用词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指出该诗其实是一首对生命思索的悲歌。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古代哲学“虚与实”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士园林的美学特征;运用了一些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对已经熟知的园林进行了美学特征的分析,并从“自然之美”、“运动之美”、“空间之美”和“意境之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阐释,证明了“虚与实”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影响和意义;试图透过中国古典园林表面的形式美,发现其内质的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化工课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成分,从化工课程教学的不同角度分析了蕴含于专业知识中的统一美、辩证美和对称美,这对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培养理工科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诗作的山水名篇,该诗的“象”都是意中之象,是经过诗人严格地主观选择才进入诗境中的。它们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愁、羁旅之苦、失意之悲、孤独之情。这些具有深厚联系的意中之象组合在一起,形成该诗的意中之境。意中之境是对意中之象的一种巨大超越,能开拓出无限的审美空间。通过对该诗的意中之境进行分析,可以见出诗人有浓厚的悲剧意识。因此,《宿建德江》也是一首悲诗。  相似文献   

20.
艾青早期诗歌表现了西方现代性的魅力和危机;呈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性的诉求及其困境。诗人企图将东方的善、朴素(真)与西方的智、华艳(美)结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理想主义诗歌谱系。为了精神超越,诗人张扬“苦难的美”。其诗歌由此成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修改的现代主义和痛苦的理想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