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试验是为了探索畜禽肌肉脂肪酸组成与肌肉部位、年龄和动物种间的关系,对猪、羊、兔和鸡等4种畜禽的肌肉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①不同肌肉9部位肌肉脂3质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组成;②肌肉脂质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悄受年龄的影响,同时也不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较为稳定;③猪和羊肉脂肪酸中,C18:1占支配地位,而兔肉和鸡肉中则C18:1/C18:2占支配地位。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表明,心血疾病(CHD)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大疾病。1991年,欧美等国死亡人数中有43%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是引发CHD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中,膳食脂肪又和CHD关系密切。现代研究表明,不同脂肪酸会对CHD产生不同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的变化,以及机体总胆固醇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将综述三种血清脂质LDL和HDL、甘油三酯对CHD的影响,同时对三类主要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带来的血清脂质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牦牛骨的利用率,实现高值化利用,本文采用GC-MS和IUPAC法测定了牦牛骨脂质组成和理化指标,并进行分析。脂质组学分析共检出20种脂肪酸,其中SFA(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41.75%,FA n:1(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3.01%,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1.46%,其他为3.79%。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出4种脂质:Car(乙酰左旋肉碱)、SM(鞘磷脂)、PC(磷脂酰胆碱)和TAG(三脂酰甘油及中性脂肪),含量依次是PC>SM>TAG>Car。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牦牛腿骨脂质的脂肪酸稳定性较好且饱和脂肪酸较多。从牦牛腿骨中检出了两种物质:α-三烯酚和γ-三烯酚。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显示,牦牛骨油脂的诱导时间为5.56 h,牦牛骨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比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脂肪酸与骨健康密不可分,而牦牛骨脂质脂肪酸含量丰富,因此,牦牛骨可以作为维护骨健康的潜在的营养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螃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尤其是螃蟹脂肪的加工应用,本文对三疣梭子蟹的脂肪提取工艺及其组成进行了研究。本文比较了4种常用的脂肪提取方法(索氏法、Bligh-Dyer法、超声法和微波萃取法)和5种甲酯化方法(酸法、室温碱法、酸碱结合法、常规三氟化硼法和一步三氟化硼法),得到较优的蟹肉脂肪分析方法,并分析三疣梭子蟹肉脂肪酸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最佳方法为Bligh-Dyer提取和常规三氟化硼甲酯化方法。采用此方法进行测定,得出三疣梭子蟹肉含20种脂肪酸,其中包括9种饱和脂肪酸、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各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9.43%、16.92%和 43.65%,各类特征脂肪酸分别为C16:0(棕榈酸)、C18:1(油酸)和C22:6n3(DHA),其中n-3系/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为5.27,说明蟹肉富含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本文说明螃蟹脂肪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前景,为螃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也为螃蟹脂肪的提取加工及工业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甲酯化衍生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衍生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氯甲烷-甲醇法的脂质提取率为58.25%,且具有低毒、溶解性强和提取完全的优点,是蓖麻籽脂质提取的有效方法;酸碱结合法具有衍生完全且副反应少等优点,能更好地反映蓖麻籽脂肪酸的真实组成,是蓖麻籽脂质甲酯化衍生的理想方法.同时蓖麻籽脂肪酸以蓖麻油酸(76.43%~86.50%)、亚油酸(4.88%~6.27%)和油酸(2.70%~4.18%)为主,并含有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  相似文献   

6.
基于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后的猪肉脂肪酸进行碱法甲酯化处理。以猪肉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碱法甲酯化工艺条件,获得最优的碱法甲酯化条件。结果表明:甲酯化时间19.6 min、甲酯化温度69.5℃、酯化剂添加量6.8 mL,此条件下得到油酸含量为46.74%,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猪肉脂肪酸分离效果较好,且猪肉脂肪酸组成种类最多,达到17种,含量较多的脂肪酸为油酸(C18∶1)、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反亚油酸(C18∶2TT)、棕榈油酸(C16∶1)、月桂酸(C12∶0)含量分别为47.395%、22.433%、15.111%、4.040%、2.982%、1.645%。  相似文献   

7.
驴肉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驴肉的脂肪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驴肉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驴肉中粗脂肪含量为5.0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55.8%,饱和脂肪酸占44.2%.脂肪酸中棕榈酸C16:0(55.2%)含量最高,其它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33.0%)、亚油酸(10.1%),棕榈油酸(8.1%)、硬脂酸(6.7%)、肉豆蔻酸(4.1%)、花生四烯酸(2.0%).驴肉中的脂肪酸能较好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8.
4 种虾脂肪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莉  丛宝磊  侯双  曾晓雄 《食品科学》2015,36(20):152-156
采用混合有机溶剂法从南极磷虾、对虾、河虾和罗氏虾中提取脂肪,分别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虾脂肪得率的影响,确定虾脂肪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V/V)、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5(g/mL)、提取温度50 ℃。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对虾、河虾和罗氏虾的脂肪得率分别为4.39%、2.80%、2.98%和3.30%。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4 种虾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 种虾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都在60%以上,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7.08%~34.2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36.89%~48.28%。4 个虾品种间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极磷虾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总量最高,达31.27%,而河虾的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猪腿肉脂肪酸组成及脂肪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不同性别英系大白腿肉中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含量,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腿肉在(4±0.5)℃避光贮存条件下脂肪氧化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猪腿肉肌间和皮下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0.5)℃避光贮存期间(0~5d),肌间脂肪氧化程度显著高于皮下脂肪氧化程度(p<0.05),尤其到第5d时,肌间脂肪氧化指标-TBA值接近0.5mg/kg,而皮下脂肪TBA值低于0.2mg/kg。一般来讲,当生肉的TBA值超过0.5mg/kg时,人就能感觉到有氧化异味。因此,控制肌间脂肪氧化保证冷却肉良好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大黄鱼鱼卵脂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氯仿-甲醇法提取大黄鱼鱼卵的粗脂肪,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鱼鱼卵湿基总脂肪含量达19.6%,干基总脂肪含量达44%,磷脂占总脂肪比例为61.2%,胆固醇占总脂肪比例为3.2%,而且大黄鱼鱼卵还含有丰富的ω-3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其EPA和DHA之和达到了25.5%。  相似文献   

11.
以西伯利亚鲟鱼卵为原料,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鲟鱼卵脂质提取率、脂肪酸及脂质组成的影响。采用索氏提取、酶辅助有机溶剂和超临界CO2三种不同的方法提取鲟鱼卵中的脂质,并分析鲟鱼卵脂肪酸组成及脂质组成。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对所得到的鲟鱼卵脂质的提取率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鲟鱼卵脂质的脂肪酸种类和脂质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索氏提取法的提取率为(23.71±1.82)%,中性蛋白酶酶解辅助有机溶剂法的提取率为(15.47±1.21)%,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提取率为(10.43±2.16)%。鲟鱼卵脂质中含有17 种脂肪酸,包括6 种饱和脂肪酸,4 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 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0%以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17%以上。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鲟鱼卵脂质中均含有甘油三酯、胆固醇、极性脂质,其中甘油三酯相对含量达到89%以上。  相似文献   

12.
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脂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为研究对象,采用Folch法提取两种扇贝肌肉和内脏中的总脂,并对其脂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扇贝的肌肉总脂含量显著低于内脏,且肌肉总脂以磷脂为主,而内脏总脂以甘油三酯为主。两种扇贝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其中,PUFA以n-3系列为主,主要为C20∶5n-3(16.58%~19.00%)和C22∶6n-3(11.49%~21.18%);肌肉中的n-3/n-6比值高于内脏,尤其C22∶6n-3含量显著高于内脏(P<0.01)。同时从两种扇贝中鉴定出6种脂肪醛二甲基缩醛(DMA),总量在7.77%~11.20%,并以C18∶0DMA(3.05%~6.89%)和C20∶1DMA(1.55%~4.25%)为主,且肌肉中DMA含量高于内脏,表明两种扇贝总脂中含有丰富的缩醛磷脂,肌肉总脂中的缩醛磷脂百分含量高于内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冰糖橙的价值,以冰糖橙种子出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冰糖橙种子油工艺,国标的方法检测其理化性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在超声时间为12min,超声温度为55℃,料液比为1:10(g/mL)的条件下,冰糖橙种子的出油率达到最高为32.49%。冰糖橙种子油为黄绿色,过氧化值为5.24mmol/kg?、酸值为0.85mgKOH/g、相对密度(d2020)0.934、碘值为103 gI2/100g 、折光指数为1.474 5。冰糖橙种子油中含有6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24.46%,硬脂酸5.58%,油酸25.97%,亚油酸40.40%,亚麻酸3.16%,花生酸0.43%。冰糖橙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与保健价值,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植物油脂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不同性别猪肉脂肪酸组成与脂肪氧化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恒涛  常铮  王海全 《肉类研究》2006,14(4):21-24,39
本文研究了不同性别猪腿肉中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含量,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腿肉在冷藏避光贮存条件下脂肪氧化程度的变化。结果发现母猪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阉公猪肌内脂肪含量,而皮下脂肪含量母猪则远远低于公猪;母猪腿肉皮下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在肌内脂肪中的含量,而阉公猪腿肉中肌内与皮下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阉公猪肌内脂肪氧化速率大于母猪。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原有植物脂肪粉末产品脂肪酸组成及其利弊,论证改良产品中脂肪酸组成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根据不饱和脂肪酸独特的生理功能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新型植物脂肪粉末产品脂肪酸组成模式,即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于或接近于1∶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中ω–6与ω–3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配比为4∶16∶1。新型植物脂肪粉末的开发将改善产品营养组成,降低消费者对现有产品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的顾虑,使改良后的脂肪酸组成模式更加合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野蔷薇种子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野蔷薇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92.41%;主要成分棕榈酸占5.88%,油酸占12.39%,亚油酸占56.52%,亚麻酸占23.50% .  相似文献   

17.
五种豆科野菜的营养成分和烹饪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扬州市郊的5种豆科野菜紫苜蓿、南苜蓿、鸡眼草、大巢菜和歪头菜的水分、蛋白质、糖类、VB1、VB2、VC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这5种野菜的VB2和VC的含量高于一般食物原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凡纳滨对虾在热风干制前后脂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变化,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对虾脂质中的各个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总脂、甘油三酯、脑磷脂与卵磷脂中脂肪酸组成在干制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干制后对虾总脂含量发生极显著下降(P<0.01),由6.46 g/100 g(以干基计)下降至4.28 g/100 g,甘油三...  相似文献   

19.
研究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肉质以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比例之间的关系。以北京黑猪背最长肌(n=20)为实验材料,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肉质以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与滴水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蒸煮损失、剪切力、肉色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随着肌内脂肪含量升高,除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C20:3n6、C20:4n6)以外的大多数脂肪酸含量增加,相对比例也上升;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但是相对比例下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相对比例都降低。随着肌内脂肪含量的升高,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升高,回归方程斜率分别为197.3和248.3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增加的幅度不大,回归方程的斜率为11.43。结果提示:肌内脂肪含量较低时(本实验平均值2.86%),对肉质的影响不显著。随着肌内脂肪含量升高,总脂肪酸含量(TFA)增加,主要归因于SFA和MUFA含量的增加。PUFA的含量相对稳定,受肌内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大麻种子油开发利用价值,采取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大麻种子含油量、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大麻种子含油量较高,最高达36.10%,其中超过34.20%的品种达5个;大麻种子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等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89%~98.79%,均值达89.50%;大麻种子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均值达77.05%,其中亚油酸含量超过59%的有4个品种;亚麻酸含量均值达19.90%,其中α-亚麻酸大于20%的品种达5个。相关分析表明,大麻种子含油量与油中亚油酸、α-亚麻酸存在负相关,与油酸和γ-亚麻酸呈正相关,其中与α-亚麻酸达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可见,大麻种子油具有较高含油量和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其亚麻酸含量明显优于大多食用植物油的,具有较好开发利用前景。云麻6号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及云麻4号的γ-亚麻酸含量均极为丰富,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表明这两个品种在开发相应高脂肪酸保健食品、特种植物油和品质育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