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五点基本假设,建立了土钉抗拔作用的力学模型,试图从钉土复合体的共同作用着手,推导了抗拔试验中土钉的轴力、钉土间的摩擦力以及土钉的位移,并推出土钉最大正应力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通过五点基本假设 ,建立了土钉抗拔作用的力学模型 ,试图从钉土复合体的共同作用着手 ,推导了抗拔试验中土钉的轴力、钉土间的摩擦力以及土钉的位移 ,并推出土钉最大正应力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4.
基坑土钉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某基坑土钉内力及土体位移的现场测试 ,分析了土钉支护的内力分布规律和土体位移特征 ,研究了基坑土钉支护的工作性能 ,其结果可为理论研究和相关设计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复合土钉支护的现场测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结合南京市玄武湖隧道基坑支护工程,介绍了自钻式土钉与深层搅拌桩相结合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的设计、施工方法。然后通过对复合土钉支护的土钉受力、深层水平位移等的现场测试和分析,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复合土钉支护在施工及使用阶段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6.
钱尧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5):2655-2658
在土钉-排桩复合结构中,土钉的加固机理使软土主动土压力减小,而土钉的锚拉作用又可能使软土产生附加侧压力。综合土钉这2个相反效应,建立了一种基于结构位移推算土钉复合结构上软土主动土压力的方法,即引入实际破裂角概念,位移量决定实际破裂角的大小,通过实际破裂角推算软土主动土压力,并将这一分析方法试用于某工程的围护稳定性动态评估中。 相似文献
7.
8.
9.
土钉支护的基坑工程中,土钉应力测试是土钉内力的直接反映,对于基坑稳定性监测及评价尤为有效。作者在土钉支护工程中的土钉应力现场测试的基础上,对土钉支护体系内力的一般规律进行探讨,得出土钉支护体系内力具有时步效益、土钉受力在沿长度方向上存在唯一极大值、土钉受力极大值对应滑裂面位置等结论,对实际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复合土钉墙大型现场测试及变形性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圳假日广场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全过程内力和变形的观测与分析,探讨地下水和土压力变化对土–土钉耦合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效应,研究爆破振动荷载下土的特性及复合土钉支护体系力学性能变化对基坑安全的作用规律,揭示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 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变形具有渐进性,每层开挖完成后,应尽快构筑支护结构以减小被支护边坡的总体水平位移,同时该支护结构还具有空间效应,靠近边坡上部布置的锚索对减小坡顶水平位移更有实际意义;(2) 在桩锚式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土体沉降呈“勺”状分布,最大沉降值发生在最佳优势滑裂面附近,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不断增加,最后稳定在基坑边坡中偏下位置。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数值模拟及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一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建立二维数值模型,模拟其在分级堆载情况下挡墙和地基内的沉降、水平位移、土压力,以及土工格栅轴向应变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的挡墙稳定性和滑裂面位置与实测情况一致,表现为深层滑动失稳。模拟和实测的各层筋材最大应变出现在距墙面4~6 m的位置,与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挡墙设计理论的朗肯破坏面位置不同,其原因是目前的挡墙设计理论基于刚性地基假定,未考虑地基变形对筋材应变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该数值模型探讨加长挡墙底部筋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得出挡墙稳定性与底部筋材加长长度和层数关系密切。得到的挡墙稳定性与筋材加长长度和层数的关系曲线,对于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一软土地基反包式土工格栅加筋黏性土挡墙现场测试,对挡墙填筑过程中原地表沉降、墙趾水平和垂直位移、墙面水平位移、挡墙内部垂直土压力和墙背水平土压力,以及筋材应变分布等进行分析,探讨其工作性状及其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的破坏形式表现为外部失稳;挡墙墙面出现“鼓肚”现象,其最大水平位移位于挡墙中部墙高位置;格栅应变在距墙面0.8 H(H为挡墙的高度)处最大,设计上的0.3H法不能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研究、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悬臂式挡土墙轻型、柔性的力学特点使其具有适应交替变形的优点,但对其高度有一定的限制。对如何既利用悬臂式挡墙较高的抗倾覆能力和抗滑特性,又能在充分利用墙后填土的自重的前提下提高其支挡的高度,提出了多级垛式悬臂式挡墙这一新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探索和讨论。从探索悬臂式挡墙新的构成形式出发,首次提出二级垛式悬臂式支挡结构,并通过数值分析研究其受力变形特点。根据模拟的施工工况,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并考虑能够反映土体与墙面相互作用的接触单元,分析了墙背变形和填土的受力。此外,通过其力学特点分析和青藏铁路试验段的变形测试结果,探讨其在多年冻土地区的应用,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软基上复杂土坡稳定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土层剖面的随机场模型和简化Bishop法对一软基上防水墙后岸坡进行了可靠度分析。采用JC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软基加固方案所对应的复杂土坡最小可靠指标βmin,探讨了土性指标的概率特性和相关性对可靠指标β的影响,根据实测的静力触探成果估计了抗剪强度指标c,φ的自相关距离δu,并评价了δu对土坡稳定可靠度的影响,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南锚碇基坑深29 m,平面尺寸为69 m×51 m,采用排桩冻土墙围护结构,为解决该结构设计中冻胀力取值难题,进行深基坑排桩冻土墙围护结构冻胀力物模试验研究。首先根据相似理论,推导模拟试验的相似准则;然后,进行模型设计和制作;最后,通过模拟试验,首次得到没有卸压孔时,排桩所受水平冻胀力为0.238 MPa,当在冻土墙外侧施工卸压孔时,排桩所受的水平冻胀力平均值为0.133 MPa。并给出了随着基坑开挖的卸压作用,桩上受到的水平冻胀力呈现减小趋势,最大衰减率达40%。从而为这种新型围护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半挖半填工况加筋土挡墙失稳机制试验研究与上限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制作半挖半填工况的绿色加筋格宾模型挡墙,通过在挡墙顶部施加分级均布荷载,测试挡墙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土压力和筋材拉应变,并进行数值模拟,探讨挡墙承载力的发展规律和失稳模式;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上限法,建立半挖半填工况加筋土挡墙的极限承载力,安全系数和极限高度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在墙顶分级均布荷载作用下,半挖半填工况加筋土挡墙承载力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初始压密、正常发展、屈服和破坏失稳4个阶段;挡墙墙顶竖向沉降呈三角形分布,挡墙沿填挖交界面发生滑移失稳;挡墙面墙变形、土压力和筋材拉应变分布规律受挡墙的失稳模式影响;所推导的半挖半填工况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分析方法考虑台阶面筋材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原状土一般都具有结构性,温州软土的结构性试验表明,其固结不排水强度线为折线型,受到扰动后不排水强度会明显降低,土结构性对软基的强度增长和不排水强度均有较大的影响.给出了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强度增长和稳定计算方法,分析了土结构性对软基稳定的影响程度,算例表明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