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液压挖掘机中的自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建刚 《机床与液压》2002,(2):91-91,160
液压挖掘机通过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技术,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可提高操作智能性,提高生产度,从而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用户的需求,指明了液压挖掘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徐福中 《热处理》2003,18(3):42-43
含钴高速钢采用特定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可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性能,显著提高其强韧性。在硬度相同的情况下(65~66HRC),M42钢抗弯强度(σbb)提高15%以上,挠度(f)提高13%以上;C8钢σbb提高20%以上,f提高17%以上,从而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快速压力渗碳工艺,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提高渗碳炉内压力,可提高气氛中的碳势,增大工件表面对活性碳原子的物理吸附速度,同时也可提高内扩散速度.从而提高此工艺的渗碳速度,缩短渗碳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机械零件的某些机械性能和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多次冲击抗力等能主为保护零件表面提高其表面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能如耐蚀性等,机械工业中常彩化学热处理的方法,多方面提高零件的性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约材料,降低能耗,减少成本,提高机器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6年,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力度,把主要精力用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上来,以循环经济等工作为重点,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1月份,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54802万元,同比提高80.34%;完成有色金属总量28129吨,同比提高23.49%,其中电铜完成6428吨,同比提高107.29%,锌完成21592吨,同比提高9.75%:化工产品产量完成55570吨,同比提高31.28%,其中硫酸完成53878吨,同比提高33.55%;实现销售收入57000万元,同比提高48.95%,实现利润300万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同比提高42.69%。  相似文献   

6.
王欣  阿地力 《新疆有色金属》2005,28(4):59-59,61
企业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必须抓住“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可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人工时效对RE变质ZA84镁合金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人工时效后.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时效8h后,其室温下的屈服强度提高了36%,抗拉强度提高了33%,150℃屈服强度提高了19%,抗拉强度提高了8%。合金时效后比铸态具有更加优良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8.
杜忠泽  符寒光 《上海金属》2002,24(4):21-24,41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与离心铸造技术结合,开发了陶瓷内衬复合铜管技术,可在铜管内表面涂敷耐磨性和耐蚀性优良的陶瓷涂层。为提高陶瓷涂层致密度、韧性和结合强度,研究了添加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热剂中加入SiO2、CrO3可提高致密度,加入N2B4O7可提高结合强度,加入ZrO2可提高断裂韧性。陶瓷内衬复合铜管应用于管坯结晶器,可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ECAE技术在镁合金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合金是密排六方结构的金属,在室温下滑移系少,冷加工性能不好,所以目前大多数镁合金制品都是铸件。为了提高加工的塑性,可在镁中加入锂来改变其晶体结构,或添加锆等元素细化晶粒。但这些方法限定了合金的组成,对提高镁的加工性很有限。如果通过加工热处理来细化晶粒提高加工塑性,则合金组成就不受限制。另外,镁具有较大的泰勒因子,通过晶粒细化,不仅能提高加工的塑性,亦有可能提高其强度。最近,通过细化晶粒提高镁合金强度和超塑性的报告多起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以ECAE(等通道折角挤压)方法为代表的强应变加工晶粒细化法。…  相似文献   

10.
铌铸铁机械性能与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铌对铸铁综合机械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表明,铌能显著地提高铸铁的性能,当含铌量为0.15%~0.4%时,铸铁的机械性能提高约一个牌号,相对强度达1.26,品质系数达1.16;耐磨性比普通灰铸铁提高约5倍,较硼铸铁提高1倍左右,较铬钼铜铸铁提高1~3倍。  相似文献   

11.
The sliding wear and impact wear resistances of D2 steel with nitriding layer, PVD titanium nitride coating and their duplex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uplex treatment has the best sliding and impact wear resistances 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wear resistance of PVD titanium nitrid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nitriding. The impact wear resistance and wear mechanism of all three surface layers remain unchanged under impact load of 0.2 J or 1 J. All samples end with the same symptom of flaking.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不同SiC颗粒体积分数(30%、35%和40%)的SiCp/Al复合材料。采用MMU-5GA微机控制真空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SiCp/Al复合材料在不同体积分数以及T6热处理前后情况下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SiCp/Al复合材料表面磨损形貌,探讨了摩擦磨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SiC颗粒体积分数在30%~40%变化时,随其体积分数增加耐磨性下降。SiC颗粒体积分数在30%~35%范围内,SiC颗粒与基体结合较好,SiC颗粒作为硬质点起到抵抗磨损和限制基体合金塑性变形产生磨损的双重作用;但SiC含量过多时,颗粒与基体的结合不紧密,磨损时颗粒极易脱落,复合材料耐磨性降低;T6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降低,这是由于热处理后试样强度及硬度提高,从而提高了试样的耐磨性;常温下复合材料在磨损初期的磨损机理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而在磨损期则为磨粒磨损与剥落磨损共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深冷处理温度和时间,研究了不同深冷处理工艺对T10A钢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深冷处理对T8A钢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影响较小,但能提高T8A的硬度和耐磨性;不同工艺处理后硬度均能提高1 HRC左右,提高耐磨性的最佳处理工艺为-150℃保温6 h,其处理后耐磨性比未深冷提高了86%。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疏浚工程船用低碳低合金耐磨钢的耐磨性能,分别采用淬火+200 ℃低温回火、淬火+250 ℃配分、循环热处理3种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进行热处理,并借助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分析组织与析出相,磨粒磨损试验机测试磨损质量损失,硬度计测试热处理钢的硬度。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200 ℃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基体中有少量碳化物,回火马氏体仍呈板条状;淬火-配分试验钢得到马氏体加较多残留奥氏体;经循环热处理后,试验钢中马氏体板条消失,基体中有颗粒状(Nb,Ti)C析出相。试验钢淬火-回火后硬度为39.5 HRC,淬火-配分试验钢硬度为40.5 HRC,循环热处理试验钢硬度30.8 HRC。试验钢耐磨性与硬度成正比,试验钢经循环热处理后,磨损量最大,耐磨性能最差,淬火-回火试验钢次之,淬火-配分钢耐磨性能最好。3组试验钢磨粒磨损后试样表面均出现大量犁沟,磨损机制主要是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体氧氮复合处理对42CrMo钢活塞杆进行表面改性和耐磨性能研究,通过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及干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表面工艺处理后的试样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 调质态42CrMo钢经8 h气体氧氮复合处理后表面形成了1~2 μm由Fe3O4组成的氧化层及ε-Fe2-3N和γ′-Fe4N组成的约18 μm厚的化合物层,有效渗层的总厚度约为340 μm。在相同干摩擦条件下,未处理的基材试样与镀铬处理试样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并伴随轻微粘着磨损。气体氧氮复合处理后试样具有最低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耐磨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cryogenic and boronising treatments on the wear behaviour and microstructure of 1.2344 steel were evaluate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percentage of the retained austenite, and the carbides' morphology. In addition, a micro-hardness test and pin-on-disk wear method were utilised to assess the samples’ wear resist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a cryogenic treatment improved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by 25% and 39%,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a quenching - tempering heat treatment. In addition, cryogenic and boronising treatments improved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by 228% and 7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a quenching - tempering heat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in the properties of cryogenically treated and boronised-cryogenised sampl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quenched-tempered ones is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 to martensite, precipitation of fine carbides, and better carbide distribution. Also, the formation of the Fe2B phase affect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boronised-cryogenised samples. Moreover, examining the wear levels revealed that the dominant wear mechanism is adhesive and tribochemical wear.  相似文献   

17.
H13钢QPQ处理工艺及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540℃氮化温度下,QPQ处理对H13钢耐磨性的影响并选出最优氮化时间。方法通过SEM、EDS、XRD分别测试了H13钢QPQ处理后渗层微观组织形貌、成分分布以及物相组成。采用HVS-1000显微硬度计、MFFT-R4000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分别对H13钢基体与540℃下不同氮化时间QPQ处理试样的渗层厚度、硬度分布、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QPQ处理后,H13钢由表面向心部依次形成均匀致密的Fe_3O_4氧化膜、高硬度的ε-Fe_3N和CrN化合物层、α-Fe和Cr_2N稳定扩散层。N原子均匀分布于渗层内部。显微硬度沿截面均呈良好梯度分布。在540℃×4 h氮化工艺下,渗层次表层硬度达到最大值(1173HV0.1),是基体(498HV0.1)的2.4倍左右,磨损量仅为基体的1/13。H13钢磨损表面存在严重犁沟效应与大量磨屑,表现为典型的磨粒磨损伴随少量粘着磨损。而QPQ处理试样磨损表面仅存在少量浅显划痕,并伴随轻微结疤状凹坑,为粘着磨损。结论经QPQ处理,H13钢的耐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氮化工艺为540℃×4 h时所得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8.
采用预制件-挤压铸造法制备出Al2O3颗粒及纤维双相增强Al基复合材料,并进行磨损实验,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在高载荷条件下经固溶时效处理的复合材料在循环深冷处理前后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双相增强和体积变化能有效抑制磨粒和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19.
在42CrMo钢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冷处理,研究浅冷处理和深冷处理对42CrMo钢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浅冷处理和深冷处理后,42CrMo钢中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发生转变,且碳化物析出增多,致使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提升,且深冷处理后硬度和耐磨性提升幅度高于浅冷处理。  相似文献   

20.
探究了不同深冷处理温度对M2Al高速钢高温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深冷处理的M2Al高速钢试样微观组织发生了变化,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碳化物尺寸减小并且弥散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随着深冷温度的降低,碳化物的尺寸减小且分布均匀。M2Al高速钢经过深冷处理后高温摩擦因数比未深冷处理的减小,其中-160 ℃深冷处理试样的高温摩擦因数比未深冷处理的降低55.7%,经过深冷处理的M2Al高速钢磨损量比未深冷处理的减小,其中-160 ℃深冷处理后磨损量最小。未深冷处理的M2Al高速钢试样磨损形貌比较粗糙,发生严重的粘着磨损,经过-160 ℃深冷处理的试样,磨痕比较浅,磨损形式主要为磨粒磨损。当深冷处理温度为-160 ℃时,M2Al高速钢的高温耐磨性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