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志龙 《电子科技》2015,28(3):154-157
采用化学还原法在直径100 nm的钛酸钡表面沉积直径约5~20 nm的铜纳米颗粒,分析了BaTiO3-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铜纳米颗粒通过化学键与钛酸钡表面的晶体结构结合在一起,与聚酰亚胺组合成两相复合材料,这有别于BaTiO3/导电粒子/聚酰亚胺三相复合材料。另外,虽然铜纳米颗粒有部分被氧化,导电性能降低,但改性后的BaTiO3-聚酰亚胺的复合材料还是具有低损耗、高介电的性能,充分说明了这种新型的两相复合材料能够实现高介电、低损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纳米无机物/高分子磁功能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性高分子微球、磁性纳米无机粒子/高分子复合膜等,作为新型的纳米无机/高分子磁功能复合材料,在电磁设备精密化、医学、环保、分子生物学、磁记录、磁分离、军事目标与武器兼容隐身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纳米无机/高分子磁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并对纳米无机/高分子磁功能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改性聚酰亚胺膜直接制作挠性印制板日本荒川化学公司在2010 JPCA Show展出一种有机/无机混成的聚酰亚胺(PI)膜,商品名Pomiran,可以用于半加成法(SAP)和成卷式(R2R)制作细线路挠性印制板(FPC),例如高档的COF。  相似文献   

4.
聚酰亚胺/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学行为及SEM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纳米SiO2-PI(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减摩抗磨作用,考察了不同载荷与速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iO2-PI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和转移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SiO2-PI复合材料中SiO2最佳含量为4.0—5.0wt.%;纳米SiO2能显著增强转移膜与偶件的结合强度,提高PI基复合材料的减摩抗磨性能;纯PI和SiO2/PI复合材料呈现不同的磨损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基于聚酰亚胺(PI)湿敏薄膜的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FBG)湿度传感器。传感器利用PI薄膜湿膨胀效应,将湿应变作用于Bragg栅区,从而改变光纤FBG湿度传感器中心波长的原理,实现了对26-98%RH范围内环境相对湿度的监测。通过改进PI湿敏薄膜的制备及涂覆工艺,有效提高了FBG湿度传感器性能,并采取了相应温...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PSC)因其效率高、成本低及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采用无机材料替代有机空穴传输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拓宽钙钛矿太阳电池空穴传输材料的选择范围。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O/石墨烯复合材料前驱体,经过高温处理,得到NiO/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钙钛矿太阳电池空穴传输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TGA-DSC)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组分及微观结构。同时,探索了复合材料质量浓度和制膜工艺对空穴传输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的氯苯溶液质量浓度为1.25 mg/mL时,采用喷涂工艺制膜得到的空穴传输层具有最优的性能,其相应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为1.44%。NiO/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表现出优于NiO和石墨烯的性能,体现了NiO和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空穴输运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FBG湿度传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的基础上,分析了FBG的湿度传感特性。以聚酰亚胺(PI)薄膜为湿敏涂覆层的FBG,当湿度升高时,由于涂覆层的膨胀,导致FBG因应变而增长,使布拉格波长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湿度传感。实验结果表明,PI薄膜涂覆的FBG是一种性能很好的湿度传感元件。  相似文献   

8.
《微纳电子技术》2019,(3):211-217
提出了一种采用丝网印刷和亚胺化工艺制备的LC无线无源技术的二硫化钼(MoS2)/聚酰亚胺(PI)湿度传感器。对比了不同超声时间下的二硫化钼/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湿度敏感性能,得出对湿度最灵敏的材料为超声4 h的二硫化钼/聚酰亚胺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器件在量程10%RH~95%RH内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频率变化值为6.205 MHz;在高湿度范围内(60%RH~95%RH),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153.59 kHz/%RH。此外,该传感器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7.2 s和10.4 s,迟滞性误差约为5%RH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和矿井环境等领域的湿度监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柔性温度传感器衬底导热慢的问题,为快速监测轴承等曲面的温度,向聚酰亚胺(PI)中掺入3wt%石墨(GR),制备高导热复合材料,得到的GR/PI复合薄膜导热率达到0.777 W·m-1·K-1,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基于微加工技术,在GR/PI复合薄膜上制备了铂薄膜柔性温度传感器,改善了其动态响应特性,响应时间达到71 ms,优于纯PI衬底上的铂薄膜温度传感器。除此之外,所制备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和测量重复性等电学性能均较好。将制备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用于金属轴表面的温度测量,与商用红外摄像仪对比,两者测量值差别较小(±2℃以内)。  相似文献   

10.
PI层最薄8μm厚的2层FCCL 在日本的杜邦公司宣布开发出聚酰亚胺膜厚度仅8μm的2层结构挠性覆铜板(FCCL),这种全聚酰亚胺的2层FCCL希望用于手机中滑盖部位的挠性印制板,杜邦公司开始进行销售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理论上概述了外场作用下向列相液晶盒中出现的Bloch壁,使用负性液晶对两种垂面排列(VA)盒进行实验研究。两种液晶盒均使用垂面聚酰亚胺(PI)作为取向层,一种盒涂敷PI后使用了后工艺过程,另一种盒涂敷PI而没有后工艺过程。第一种VA盒在强场作用下出现壁,它事实上验证了涂敷PI后工艺过程的有效性。在外场作用下,第二种VA盒出现不同的不稳定现象。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光缆护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一种新型光缆护套料——聚乙烯/蒙脱土(PE/MMT)纳米复合材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上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PE/MMT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了MMT片层间距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形成了插层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用差热分析(DTA)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当MMT含量为3%时,熔融温度比纯PE增加了4.5℃。力学性能测试也表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与传统的PE相比有明显提高。分析了不同反应温度和螺杆转速对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终找出了制备PE/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相机模块的电路板按材质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类型,有机类基材应用最广因此大家耳熟能详,比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BT/Epoxy混合树脂和聚酰亚胺PI(Polyimide)等,并以环氧树脂玻纤覆铜箔层压板(Epoxy—Glass Fiber Copper Clad Laminates)即俗称FR4基板最为常见;而无机类材质有金属芯基板MCPCB(Metal-Core Printing Circuit Boards)和陶瓷基板(Ceramic Substrate Board)等多种,陶瓷基板应用的相对更广一些。早期,陶瓷基材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比如片式电阻和电容、大功率照明发光二极管、无引线陶瓷封装载体(LCCC)和陶瓷焊球阵列封装(CBGA),等等(参考图1),然而较少用作电路板基材。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扭曲向列相(Super Twist Nematic,STN)液晶关态光学原理结合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液晶中聚酰亚胺(PI)静电击伤,介绍PI静电击伤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同时介绍如何判定静电击伤。该实验应用两种方法对静电击伤进行鉴别.并把它和由尘粒引起的白点严格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正由江西师范大学首席教授、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候豪情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历经数年艰难探索,研发出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这一世界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材料,可大幅提高汽车动力电池或电池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常用的制备黑色覆盖膜的技术途径,其一是采用黑色聚酰亚胺(PI)膜搭配普通胶液的方式获得黑色覆盖膜,在此重点介绍了几种黑色PI膜;其二是采用黑色胶液搭配普通PI膜的方式获得黑色覆盖膜,在此重点介绍了炭黑的制备方法及重要参数,尤其对炭黑的导电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黑色覆盖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多组分异质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可以继承每个组分原有的性能,而且还可以通过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出新的化学、电子性能。通过逐步合成法制备的异质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NaGdF4:Yb,Er(ZIF-67/NaGdF4:Yb,Er)复合材料避免了上转换(UC)纳米粒子的团聚和淬灭,并显示了更好的稳定性。 在异质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中,ZIF-67被用作980 nm激发下的能量传输平台。与NaGdF4:Yb,Er纳米棒相比,由于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异质结构ZIF-67/NaGdF4:Yb,Er的UC光致发光从绿色调为红色。  相似文献   

18.
纳米复合材料是由纳米尺寸的粒子分散在三维基体里形成的一类新的复合材料。就目前来看其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高温熔融法、气相沉积法、人工超结构法、注入分散法、无机晶体生长法以及相转变法。其结构表征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小角X射线散射、径向分布函数和拉曼光谱。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光吸收边蓝移现象)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提高,可望在光学双稳态、快速响应、相位共轭、光波导等光电子器件方面得到应用。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材料。国外的研究十分活跃。本文以CdS·SiO2纳米复合材料为例,介绍了其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即将进入春夏的雨水潮湿季节,高温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进入这两个季节对于制造柔性线路板(FPC)来说,无疑是重点控制对象。由于柔性路板(FPC)的基材和覆盖膜是由铜箔、AD热固胶和聚酰亚胺(即PI)组成,聚酰亚胺是由酸酐和二胺经缩聚反应而成,自身具有涨缩、吸潮的特点,制造过程容易造成涨缩比例不一致,和后端SMT组装元件容易出现覆盖膜对位不准和爆板。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插层复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光)缆护套料——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有机阳离子已和蒙脱土中的钠离子发生了交换作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聚乙烯已经进入到蒙脱土片层间,形成了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表明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比传统的聚乙烯护套料在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