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储集空间多样,储集类型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基质基本不具有储渗能力;裂缝和溶洞既是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连通通道。现场发现钻遇定容封闭性油藏的油井适合单井注水吞吐开采。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注水替油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了垂向和平面渗透率与原油密度和粘度对水锥形成的影响,累计注水量与换油率关系,闷井时间与开采效果,工作制度与累计产量提高幅度的关系等,所得结论对现场单井注水替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替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随着开发的进行,地层能量日趋衰竭。对定容积油藏注水替油技术进行研究.对单井进行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恢复地层压力,利用油水重力分异增加采出量,通过注水降低油水界面实现压锥.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在116口井进行了472个注采周期的注水替油开采,累计增油47.88×10~4t.提高油藏采收率2%以上。  相似文献   

3.
油藏非均质性强、储层条件复杂、空间连通性差是轮古西潜山油藏的典型特征,根据油藏的动静态资料分析,将储集类型划分为洞穴连通型、孤立洞穴型、洞穴+裂缝型以及孔洞+裂缝型储层4种类型。该研究通过对不同储集类型的单井控制单元注水替油效果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指出孤立洞穴型储层注水替油效果较佳,洞穴+裂缝型储层次之,孔洞+裂缝型储层不适宜采用注水替油方式开采。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开采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主要储渗空间为碳酸盐岩的岩溶缝-洞复合体,非均质性极强,多数井间不连通,油藏采收率仅有12%左右,其封闭型单井油藏年产量递减达到30%~90%、采收率仅有2.5%~5.5%. 在封闭型单井开展注水吞吐替油开采试验,利用重力分异原理注水置换替油并补充地层能量,提高这类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这种开采方式是可行的。通过对110 口井矿场试验与推广,注水132.18×104 t、增油45.25×104 t,单井初期日增油13~164 t、周期增油55~3 076 t,其中典型长停井X81 注水吞吐替油后采收率已提高了12.67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筛选单井注水替油的依据是油田的注水替油选井主要评判标准和影响因素,计算所有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确定所选油井注水替油适宜度.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方法,建立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模糊评判标准.根据实际生产资料,对13口典型井分别选取对应的评价指标参数,给出分别对应的开发效果等级(好、较好、中、较差、差).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方法确定了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水替油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注水替油井的选井方法,对单井注水替油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油藏开发室内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和开采规律,建立了一套能够模拟以补充能量和重力置换为主要作用机理的单井注水替油室内试验装置。在接近实际油藏条件下,采用注水、注气进行了对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采出程度、压力等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天然能量开采程度低;多轮注水在两次注水后基本失效;多轮注水稳定开采后,后期的多轮注气开采有很好的采出效果,尤其是前三轮尤佳,注气阶段后采出程度增加了27.4%。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油田轮古西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油藏储集体形态各异,油水关系千差万别,导致开发难度大;碳酸盐岩基质基本没有渗流能力,裂隙和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井一策"方针,对于治理注水替油效果差的裂隙型油藏,创造性地提出高压注水工艺,通过某井的6轮次高压注水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对于开发类似的油藏起到了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2011年底标定采收率为15.6%,低于国内外的平均水平20%,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潜力。通过注水替油和单元注水,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开发效果,但随着注水替油效果变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缝洞体的高部位,有必要探索通过注气动用高部位的剩余油。通过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典型的单井缝洞单元注氮气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TK404井现场注氮气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证实了单井定容体残丘高部位富集有大量剩余油,通过注氮气能有效提高这部分剩余油的采出程度,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今后实施注气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提供了积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目前单井注水替油已取得突破,但占储量80%的多井单元注水开发尚处于实验阶段。结合数值模拟和注水实践总结,开展了多井单元注水增油的机理研究,并初步总结出了“低注高采、试注判断连通实时调整、单元整体温和注水、井组差异管理”的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模式,在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塔河油田在碳酸盐岩油藏能量弱的定容性单井缝洞单元进行了注水替油试验,大幅度提高了原油采收率。通过全面分析塔河油田大量现场注水替油资料,提出了以下注水替油技术:选择通过机采手段无法正常生产的定容性油井进行注水替油,并优先选择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注水替油前要尽可能利用天然能量,在地层压力难以维持正常机抽生产时进行注水替油;在注水替油的第一个周期,周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25~0.50;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1.0~2.0,中后期控制在0.5~1.0;裂缝性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8~1.5,中后期控制在0.3~0.8;溶洞型储集体油井前期可适当提高注水速度,裂缝性储集体油井的注水速度不宜过高;注水压力应低于井口承压能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注水焖井后开井产液量不能高于注水前正常生产时的产液量。这些技术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单井注水替油过程中缝洞单元内的油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井控制的局限封闭储层中,单井注水替油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好方法。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高度发育,并以多缝洞系统的形式彼此孤立存在,这种特殊的地质特征为单井注水替油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对典型单井控制的T751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过程中油水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有限范围内缝洞单元产油的主要能量来自地层剩余油体膨胀,注水主要是增加油体能量。单井注水替油可以开发井孔储层下方的油体,油井持续高产水后,需通过注气或侧钻结合注水等措施开采井孔上部储层中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12.
轮西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自2001年试采以来,油藏压力快速下降,地层能量亏空严重,导致自喷期短,严重阻碍采收率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储集体相对独立的裂隙型油藏,由于没有外来能量补充,产量衰减突出。通过对相似油藏构造的塔河油田调研及科研论证,从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注水替油工艺措施,效果明显。2009年试验完成18井次40轮的注水替油工作,累计增油达5.5×104t,采收率得到显著提高。文章对轮西油田大量现场实际数据和目前注水替油工艺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实施注水替油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哈拉哈塘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效果差异大的问题,在分析哈拉哈塘油田注水替油井动静态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球物理方法、录井响应特征、动态分析系统判别储集体类型的方法,将哈拉哈塘油田单井钻遇储集体划分为孤立洞穴+弱底水型、孤立洞穴+强底水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底部洞穴型等4种类型,并通过注水替油机理研究和矿场试验对不同类型缝洞体的注水替油效果进行了分析。该油田60口井注水替油的矿场实践结果表明,孤立洞穴+弱底水型、裂缝孔洞+底部洞穴型储集体宜采用注水替油方式开采,而裂缝孔洞型、孤立洞穴+强底水型储集体不适宜采用注水替油方式开采。研究结果对哈拉哈塘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方式优选及改善单井注水开发效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储集空间多样,油水关系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基质基本不具备储渗能力。裂缝和溶洞既是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连通通道。注水指示曲线能很好地反映注水过程中油井压力随着累计注水量增加的变化情况,对初步分析储集体类型以及规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注水指示曲线的应用,能基本反映储集体以及裂缝等油藏特征,显示储层吸水能力的变化,为初步分析储集体类型以及规模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后期注水工作以及措施作业。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局部位置定容体发育.定容性油藏在开发过程中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产量递减迅速.注水替油技术能有效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从油水关系角度分析了注水替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认为有效注水空间的大小决定了注水替油效果的好坏.针对注水替油无法继续开采井孔储层上方剩余油的现象,提出了侧钻和注N2作为注水替油后续增产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6.
双重孔隙介质的碳酸盐岩油藏在稳定注水采油后岩块系统还存在大量剩余油,而不稳定注水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驱油效率。室内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及现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在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采用衰竭式降压开采,周期注水等不稳定注水方式,能够提高水驱油效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埋藏深、储集空间多样,大型洞穴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连通通道,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油水关系复杂。开发过程中油井自然递减率高,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采收率的提高。注氮气替油工艺技术主要是利用油气重力分异作用在地层中形成人工气顶,将高部位的"阁楼油"向下驱替进入井筒,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结合生产实践情况,浅谈了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替油选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储层主要为溶洞和裂缝,非均质性极强,前期通过单井注水替油、单元注水驱油,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随着单一注水开发模式的推进,开发效果逐渐变差。文章对部分注水替油失效井开展了注N_2替油的论证研究,其中着重以S80井为例,在三维定量雕刻地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论证了单井注N2替油的合理注气量,该研究方法可有效的指导研究区注N_2替油井的注气量施工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奥陶系定容体油藏特征及能量补充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定容体油藏规模通常不大,油气开采后产量、压力递减较快,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停喷。注水是补充地层能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很强,注水井往往很难选择。通过现场实践,对于定容体油藏,可以通过单井回注油田水来置换、驱替定容体内的残余油气,提高定容体油藏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压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储集空间和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基质基本不具有储渗能力,裂缝和溶洞既是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渗流通道。油田目前的生产井中很多因含水上升而导致产量下降,现场针对含水很高的井创造性的进行注水压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现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注水压锥的理论,从地质影响因素和技术政策方面总结出规律和实施方法,以使注水压锥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