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风鸭加工过程中脂肪水解和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樱桃谷瘦肉鸭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加工风鸭,分析了鸭胸肉及皮下脂肪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羰基双烯值、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胸肉脂肪的TBARS值在于腌工艺阶段显著上升(P<0.05),在风干工艺阶段先降后升;而皮下脂肪的TBARS值持续增加,在风干最后阶段略有下降。胸肉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羰基双烯值在加工过程中均逐渐增加,最后有下降趋势。饱和脂肪酸(S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SMUFA)在加工过程中变化不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SPUFA)在腌制后有下降,后逐渐回升,在风干20 d达到最高。亚油酸、花生四烯酸、油酸和棕榈酸是游离脂肪酸的主体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占FFA总量的76%以上。  相似文献   

2.
闫文杰  李兴民  安媛  刘毅  杜燕 《食品科技》2007,32(2):114-117
分别提取0、32d、60d、160d、240d的金华火腿中的皮下脂肪,分析其甘油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甘油酯的含量从95.7%减少到85.4%,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从2.1%增加到14.3%,磷脂的含量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甘油酯中的SFA有显著性变化,MUFA和PUFA无显著性变化;磷脂中的SFA、MUFA和PUFA都没有显著性变化;游离脂肪酸中,PUFA的含量显著减少,MUFA的含量减少,但其变化不显著,SFA的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分别提取0、32、60、160、240d的金华火腿中的肌内脂肪,分析其甘油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磷脂的含量从23.3%减少到11.2%,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从1.6%增加到11.5%,甘油酯的含量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甘油酯和磷脂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都无显著性变化;游离脂肪酸中,PUFA的含量显著减少,MUFA的含量减少,但其变化不显著,SFA的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金华火腿中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提取成熟金华火腿中的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 ,分离并测定了其中甘油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肌间脂肪含量为 12. 4 % ,甘油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分别占 77. 3%、11 .2 %和 10 . 9% ;皮下脂肪含量为 90 .7% ,相应的 3部分分别占 88.7%、0 . 2 %和 10 .4 %。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都以C16:0 、C18:1、C18:2 为主要成分。甘油酯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其在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中的含量 ,而磷脂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在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腊肉加工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腊肉加工过程中肥肉和瘦肉的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肥肉中主要的FFA为油酸(C18∶1)、硬脂酸(C18∶0)、棕榈酸(C16∶0)和亚麻酸(C18∶3),且总FFA不断积累,81h达到最大值;脂肪酸在肥肉中的释放速率为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油酸>棕榈酸。瘦肉中主要的FFA为硬脂酸、棕榈酸、亚油酸(C18∶2)和油酸,总FFA也不断积累,43h达到最大值;脂肪酸在瘦肉中的释放速率为硬脂酸>亚油酸>棕榈酸>油酸。腊肉加工过程中,脂质发生的降解和氧化对形成腊肉特有的风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风鸭产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风鸭产品的产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鸭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肉制品,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27.75%和4.47%。风鸭肉Aw为0.86,鸭皮Aw为0.72,属于Aw值低于0.90的半干食品,具备良好的非制冷可贮性。风鸭产品中游离脂肪酸总含量为1.452%,显著高于鲜鸭(0.216%)。虽然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低于鲜鸭,但差异不显著,而其必需脂肪酸的含量较鲜鸭高3.74%。风鸭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9.4%,显著高于鲜鸭(22.1%)。风鸭中含有Lys、Leu、Ile、Met、Phe、Thr、Val、His必需氨基酸,未检出Tre,其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0.99%,高于鲜鸭。与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相比,风鸭产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较低,但除了色氨酸未检出外,风鸭产品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与氨基酸模式很接近。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风鸭产品的产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鸭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肉制品,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27.75%和4.47%。风鸭肉Aw为0.86,鸭皮Aw为0.72,属于Aw值低于0.90的半干食品,具备良好的非制冷可贮性。风鸭产品中游离脂肪酸总含量为1.452%,显著高于鲜鸭(0.216%)。虽然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低于鲜鸭,但差异不显著,而其必需脂肪酸的含量较鲜鸭高3.74%。风鸭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9.4%,显著高于鲜鸭(22.1%)。风鸭中含有Lys、Leu、Ile、Met、Phe、Thr、Val、His必需氨基酸,未检出Tre,其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0.99%,高于鲜鸭。与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相比,风鸭产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较低,但除了色氨酸未检出外,风鸭产品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与氨基酸模式很接近。   相似文献   

8.
以樱桃谷鸭为原料,通过对高温风干成熟和低温风干成熟工艺过程中鸭胸肉和皮下脂质TBARs 值、POV值及脂肪氧合酶活力的比较,研究加工过程中脂质分解氧化规律及其与工艺温度、盐分和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风干72h 时,高温风干成熟加工过程中皮下脂肪的POV 值比低温风干成熟工艺降低了30.77%,脂肪氧合酶活力提高了7.26%,TBARs 值无显著变化;风干96h 时,鸭胸肉POV 值比低温风干工艺降低了62.50%;高温风干成熟过程中游离脂肪酸(FFA)总量与温度呈正相关,鸭胸肉中盐分和TBARs 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 < 0.05),可以认为盐含量与温度是影响风鸭制作过程中脂质分解氧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低温风干型酱鸭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酱鸭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特性,在传统酱鸭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低温风干工艺制备酱鸭,并分析其加工过程中pH值、磷脂、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s,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从原料肉的5.81升高至杀菌肉的6.09;酱鸭加工过程中肌内磷脂的分子种类结果表明,脑磷脂(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有5 种分子含量较高,分别是PE(C16:0/C20:4)、PE(C16:0/C18:1)、PE(C16:0/C22:5)、PE(C16:0/C22:4)和PE(C16:0/C22:6);POV和TBARS值均先升高后下降;TVB-N值在腌制、酱制和杀菌阶段显著降低,而风干使其升高(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总FFA与单不饱和脂肪酸(R=0.92,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pH值(R=0.90,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TBARS值(R=0.80,P<0.01),TBARS值与POV(R=0.89,P<0.01),POV与TVB-N值(R=0.81,P<0.01)均呈高度正相关,卵磷脂与PE呈显著负相关(R=-1.00,P<0.01)。本研究为低温风干工艺下酱鸭的脂质分解氧化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风鸭加工过程中二乙基亚硝胺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风鸭加工过程中,亚硝酸钠(NaNO2)添加量和风干时间对产品中残留的NaNO2和生成的二乙基亚硝胺(NDE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NaNO2含量和NDEA含量随着加工工艺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料肉中没有或含量极微的NDEA,NDEA主要在腌制阶段生成并积累;在风干阶段,NaNO2含量和NDEA含量都呈下降趋势.NaNO2残留量和NDEA含量都随着NaNO2添加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南京板鸭生产过程中脂肪酶和磷脂酶的活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板鸭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点样品肌肉中酸性脂肪酶、中性脂肪酶和磷脂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板鸭在腌制过程中,这三种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在排坯和风干过程中,酶活性逐渐丧失。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板鸭加工过程中,盐含量及水分含量与这三种酶活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肌内脂肪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水解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对肌内脂肪一直了解得很少,肌内脂肪的组成及水解程度会影响到产品的最终风味特性.本文首先阐述了肌内脂肪的组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随后讨论了肌肉中脂肪的水解及其与氧化的关系,在结论中还指出了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肌肉肌内脂的水解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金华火腿股二头肌 (bicepsfemoris)肌内脂肪在加工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水解变化情况。肌内脂使用氯仿 甲醇溶液提取 ,采用固相萃取法将中性脂 (主要为甘油脂 )、游离脂肪酸和磷脂分离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别分析甘油脂、游离脂肪酸和磷脂脂肪酸的种类与比例。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样品的色谱结果 ,发现在金华火腿原料中磷脂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较高 ,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 4 9 2 2 %。且在金华火腿成熟过程中 ,磷脂水解作用显著 ,而甘油脂脂肪酸百分比例比较稳定 ,说明甘油脂水解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温风干成熟工艺对风鸭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检测了原料、腌制、风干24、48、72、96 h不同工艺阶段风鸭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风鸭风味的主要因子。共检测到11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分别为醇类(38)、烃类(24)、醛类(19)、酮类(9)、胺类(7)、呋喃类(4)、酯类(3)、酸类(2)、含硫化合物(2)、醚类(1)和含氮化合物(1)。第一主成分主要由醛、醇类和甲基酮构成,第二主成分主要由烃、醇和醛等组成。风鸭风味的形成受脂肪氧化分解、蛋白质降解及微生物共同作用的影响,通过控制加工工艺参数可以调控高温成熟风鸭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诺邓火腿内部细菌的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诺邓火腿腌制期、风干期、发酵期和成熟期4个加工阶段的细菌16S rRNA V3-V4区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对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火腿理化性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腌制期诺邓火腿细菌多样性最高;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等细菌为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群;葡萄球菌属、嗜冷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等在4个加工阶段均有分布;整个加工过程中丰度占比最高的为葡萄球菌属。含水量对腌制期细菌群落影响最大,成熟期含水量下降至33.4%左右;含盐量对风干期和发酵期样本影响最明显,在这两个时期丰度占比最高的葡萄球菌属与含盐量显著正相关,成熟期含盐量增加至约6.7%;酸碱度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成熟期样本关联度最大,这个时期的酸碱度为6.05左右,游离氨基酸达1.86%。通过以上研究将为理解诺邓火腿特殊品质的微生物影响机制,开发能够改善肉制品品质、提高发酵效率的发酵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干腌火腿现代滚揉腌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干腌火腿现代滚揉腌制成套技术装备进行滚揉腌制工艺正交试验,研究用盐量、腌制时间、上盐次数等试验因素对腌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滚揉腌制能有效提高腌腿表层盐分和内部水分传质渗透速度,腌制25d股二头肌NaCl含量达到传统工艺35d水平,且用盐量比传统工艺降低30%,均匀性提高10%;回归试验因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aCl含量与腌制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用盐量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滚揉腌制工艺优化结果为:6%用盐量-25d腌制时间-4次上盐滚揉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7.
18.
干腌火腿脂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类物质在火腿成熟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干腌火腿主要的风味前体物质。火腿中的脂类物质主要是甘油酯和磷脂、磷脂,对风味物质形成的贡献最突出。腌制过程中,脂类物质主要发生了水解、氧化。本文综合论述了脂类物质在火腿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变化机制,并讨论了这些变化在火腿风味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