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用三极梯度法确定复合型油气藏各单层的边界位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述三极梯度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三极梯度法在构造型复合油气藏和断块分割型油气藏上的水槽模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用三极梯度法对各类复合型油气藏进行单层横向预测,并确定各单层的边界位置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在新疆F油田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是一种能在地面直接圈定油气藏边界范围的新型直流电阻率勘探方法,它以油气藏与围岩之间的电阻率差异为依据,其理论基础是等位面与电流线处处正交。在新疆F油田做了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的野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那些与围岩具有明显电阻率差异,其规模相对埋深足够大的各种类型油气藏,可以比较准确地圈定其边界范围,确定油气层的埋藏深度,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较准确地划分复杂异常中单个含油砂体油水分界面。这次试验为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在新疆乃至其他地区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已显示出其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中,用试井分析确定井到断层距离,往往是通过近似镜像反映方法得到的。对于压裂井,特别是压裂井离断层较近或压裂裂缝较长时,双线性流持续时间久,还未结束时就出现边界反映,此时镜像反映法就不那样简单了,从精确镜像反映法中推导出,包含断层与压裂裂 方位的压裂井到断层距离在Laplace空间的精确解。通过数值反演就可以获得其典型曲线,为压裂井试井解释识别边界反映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用实例分析,说明该理论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渤海油田开发程度的提高,“低、边、稠”油田占比增大,加密调整井实施难度加大,同时复杂的油藏易导致着陆不成功、储层钻遇率低和发生井下事故等。常规探边技术,由于自身局限性,无法满足复杂油气藏的开发调整需求,需要引进新的随钻探测技术提高探边深度、精度和效率。远距离随钻探边技术创新性地将斯伦贝谢的高清多边探测技术和超深多边探测技术合二为一,探测距离大幅度提升,可达76.2 m,分辨率更高,着陆导向更为精准,油藏描述更精细。该技术通过对渤海油田调整井C13H1井和P6H1井的实际资料录取、分析和综合对比,成功引导着陆,并提前约20 m清晰探到储层边界,大幅度提高了储层钻遇率和开发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考虑井储和表皮的复合油藏干扰试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的干扰试井理论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均质油气藏的干扰试井理论及分析方法已比较完善,双重介质油气藏干扰试井理论相对也比较完整.但是,有关复合油气藏试井的试井理论和分析方法还很少,尤其是考虑井储和表皮的复合油气藏试井理论更少.因此,提出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影响的复合油藏试井模型,并利用拉氏变换进行了求解,制作了相应的样版曲线.  相似文献   

6.
从几何学的观点出发,针对纯油藏和具有气顶的油气藏,采用单储系数、横截面面积与油层横向分布长度三者乘积的方式改进采用单储系数、含油面积与油层厚度三者乘积方式的传统容积法,提出相应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质储量计算新公式,并根据油气藏的特点提出水平井钻遇油气藏厚度的预测公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计算目前主要采用容积法,这类方法不仅计算繁琐,而且不确定因素较多;改进后的新方法计算简单方便,理论性更强,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减少。采用新方法在高青油田高424块高424-1井区进行了实践应用。实践表明:改进的新方法适用于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计算及预测水平井钻遇油气藏厚度。  相似文献   

7.
动边界影响的低渗双重介质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以及试井工作的实践可知,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试井曲线往往表现为不易出现径向流直线段或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其压力波传播的特点是流体动边界不断向外扩展.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影响的低速非达西渗流定产量生产的固定边界数学模型,用格林函数法求出了井底压力的拉普拉斯空间解;然后根据流体从静止到流动所需的启动压差确定不同时刻的动边界半径,再用固定边界模型计算井底压力与时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动边界模型的一种数值逼近.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绘制了井底无因次压力与无因次时间关系曲线,讨论了动边界、启动压力梯度、储容比和窜流系数对井底无因次压力的影响及非达西渗流与达西渗流时井底压力动态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页岩油气藏缝网压裂改造常用的滑溜水、GW-27线性胶、羟丙基胍胶线性胶三种压裂液体系从体系选择、配方及作用机理的比较,以及对压裂施工现场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压裂液体系摩阻梯度大小顺序、复配比例和压裂液体系最低摩阻时增稠剂的质量分数,找到了其适用范围。运用此项技术对泌页HF1井改造后,储层得到了改善,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三电极电除尘器电极配置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电极电除尘器电极配置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用边界探针测量了收尘极和辅助电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分布,分析了电场特性随极距、放电极间距及辅助电极与放电极间距三个主要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强化电场收尘性能的三电极配置最佳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10.
页岩气井单井产能生产初期递减较快,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递减趋势变缓,呈对数趋势递减。页岩气井单井初期产能主要根据经验一点法求取,利用四川气田经验配产法进行配产,由于页岩气井产能的动态变化特征,需要及时调整配产系数。页岩气井动态产能主要通过回压试井进行评价,再通过采气指示曲线法确定合理的配产系数,同时通过分区间拟合产能随累计产量变化趋势关系,建立产能变化图板,用于指导页岩气井生产。  相似文献   

11.
高升潜山主要为中上元古界时期潜山,其上房身泡组发育了巨厚玄武岩。在地层结构深入认识基础上,利用地震反射特征、不整合面识别等技术对元古界潜山顶面识别追踪,建立全区速度场、采用变速成图等技术方法,准确落实潜山构造形态,深化了对潜山格局的认识,整体构造面貌为一鼻状古隆起,并被多期断层切割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潜山圈闭;通过油源分析认为高升潜山油品性质与曙光潜山油品性质相近,饱和烃色、质谱特征与陈家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亲源关系,其油气主要来自陈家洼陷;储层为元古界大红峪组石英岩,储集空间为构造和溶蚀缝洞;通过洼陷深部的供油窗口或经断层不整合面运移至潜山内部成藏。其成藏主要受圈闭、油源及储集性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剖析了该区新生界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得到了本区新生代油气分布的几点规律:下干柴沟组上段(E23)和上干柴沟组(N1)作为本区的主力烃源岩是形成油气田的先决条件;深大断裂控制了油气藏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构造发育史、圈闭和生烃条件的匹配是油气成藏的关键;通过构造运动、圈闭和生烃史匹配关系研究发现新近纪的构造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圈闭;新构造运动以来形成的浅层滑脱断层对原生油气藏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油气勘探实践中,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油气勘探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转变,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与认识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已不能有效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从非常规油气成藏条件来看,“源”不只是生成油气的岩石,而且是勘探的储集层和目的层;致密岩层也可以成为有效储层;非常规油气的封闭机制与常规油气不同;连续和准连续成藏不需传统圈闭条件;滞留和短距离运移均可成藏;保存条件的评价方法也与常规油气不同。从油气成藏机制而言,非浮力也可成藏,且是以大面积、连片富集成藏为主;从赋存状态而言,油气除呈游离态赋存外,还可以呈吸附态、溶解态等方式赋存;从富集分布模式而言,油气除在圈闭和高点富集成藏外,盆地的洼陷、斜坡均可富集成藏并达到满凹含油。世界上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4倍以上,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周口拗陷石炭—二叠系分布、烃源岩特征、生烃史、生储盖组合类型、储集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及充 注史、圈闭类型及其形成演化以及典型油气藏剖析等综合研究,评价了该区石炭—二叠系油气资源及其成藏条 件。结果表明:煤是石炭—二叠系最主要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类型好,生烃潜力高;印支期和喜山期是石 炭—二叠系最主要的生烃期;石炭—二叠系油气存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和古潜山3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其中, 下生上储型是最重要的生储盖组合类型;石炭—二叠系油气发育有砂岩输导层、不整合面输导层及断裂系统3 种输导体系;石炭—二叠系油气主要有印支和喜山两期油气运聚及充注事件;区内发育多种复合构造圈闭、下古 生界风化壳岩溶地貌圈闭及上古生界地层—岩性圈闭;喜山期晚期是区内石炭—二叠系最主要油气生成和运聚 期,并且圈闭定型期与油气运聚期配置良好;南12井油藏是区内石炭—二叠系油气资源的重大发现。总之,该 区石炭—二叠系油气资源潜力较大,成藏条件有利,有望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阿克库勒凸起有着复杂的形成与演化历史,从而导致油气成藏、圈闭类型较复杂的局面。以圈闭成因、形态及遮挡方式作为分类依据,按形成油气圈闭成因的异同,将阿克库勒凸起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复合圈闭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6.
八面河地区孔店组成藏条件良好,但勘探及认识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探。分析该区孔店组的构造、地层、沉积、储层等基本地质特征,解剖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成藏控制因素,总结油气分布特征。发现古地貌格局、不整合面、断裂、砂体、鼻状背景为孔店组油气成藏的五大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洼隆相间的古地貌特征控制沉积、储层的展布及圈闭的发育类型,不整合面、断层及砂体的有效组合控制孔店组的油气运移,鼻状背景、断裂展布控制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7.
断陷盆地低凸起带具有远离油源,油气富集层系浅的特点,其油气充注机理及运聚模式研究还较薄弱。以济阳坳陷林樊家低凸起带为例,从油气来源入手,分析了油气成藏动力与阻力的关系,探讨了低凸起带油气充注方式和运聚模式。结果表明:林樊家低凸起带原油具有高伽马蜡烷/C30霍烷值、低姥植比的特点,来源于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在成藏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藏动力-阻力计算结果,确定了林樊家低凸起带油气主要为“断层双重输导-多层系充注-不整合面分流”的充注方式;根据断层在活动时期和静止时期输导方式及输导能力的差异,结合圈闭发育情况,林樊家低凸起带油气成藏可总结为“断层垂向输导-岩性尖灭控圈”。“断层侧向输导-‘天窗’开启-岩性尖灭控圈”、“断层侧向输导-不整合面遮挡”、“断层侧向输导-岩性尖灭控圈”等4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圈闭评价参数体系研究是现代油气圈闭综合评价的基础,评价参数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关系到综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针对圈闭综合评价内容系统性和层次性特点,在系统论基本理论方法的指导下,遵照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及可比性等基本准则,探讨圈闭综合评价参数体系构建的基本过程和研究要点.  相似文献   

19.
有限体积法及其在盆地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移聚史的模拟是盆地模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迄今为止技术上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其数学模型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寻找稳定,收敛的算法来求解运移运移聚集史模型一直是运移聚集史模拟的热点。在此提出的将直交平分网络法和有限体积法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具有有限差分法格式简单,计算量小,保持网块内物质守衡的优点,而且具有限元法处理复杂边界条件的优势。实际应用表明:将直交平分网格法,有限体积法和变网格技术结合能有效模拟三维油气二次运移聚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过渡型陆缘及主动陆缘的演化阶段,盆地属性与油气成藏特征极为复杂。通过系统梳理安达曼海弧后坳陷的烃源岩、储盖层、圈闭、输导体系与油气生-运-聚匹配史等成藏要素,总结出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本区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新统3套泥质烃源岩,前二者为成熟烃源岩,后者为生物气源岩; 岛弧带上碳酸盐岩礁体与斜坡带上砂体的储集条件良好; 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断背斜圈闭容积大; 高角度张性断裂与连通性砂体分别构成以垂向、侧向为主的输导体系。结合油气成因、运移方式与圈闭类型的主要特征,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①中央凹陷带浅层生物气或混源气垂向运移断块圈闭成藏模式; ②东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和岛弧带热解气侧向运移断背斜-岩性圈闭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及岛弧带上的碳酸盐岩礁体和东部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大型断背斜是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