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的乳状液膜体系中,稀土离子由内水相向外水相迁移的传质模型,探讨了该液膜体系的传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准确地描述了液膜体系的传质行为,扩散组分在内水相边界层和膜相的扩散阻力是主要的传质阻力  相似文献   

2.
均质硅橡胶膜用于含酚水溶液膜萃取传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将均质硅橡胶膜与碱性萃取液相结合的新型膜萃取技术,用以处理含酚水溶液的传质机理与过程,并考察了该体系中两相流动状态、萃取液pH、料液浓度、两相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对苯酚膜萃取传质速率的影响.基于液-膜-液串联传质阻力模型,通过实验测定苯酚的总传质系数Kov.研究表明:对于氢氧化钠-苯酚-水实验体系,传质由膜阻控制,Kov为3.72×10-7m/s;化学反应对苯酚传质速率的增强作用不显著;苯酚溶液浓度>8000mg/L,Kov与其初始浓度无关;致密膜体系中两相压差的存在不利于传质的进行;Kov与运行温度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乳状液膜状分离氨基酸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含载体P204(磷酸二异辛酯)的液膜体系用于苯丙氨酸促进运输的动力学行为,采用液滴法装置,控制实验条件,测定了内相氢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适用于有机相界面的化学反应对溶质传递的影响,并将计算的结果同实验相比较,建立了水相-有机相界面化学反应对溶质传质具有决定作用时的传质模型。  相似文献   

4.
大试剂比条件下液膜传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确定液膜过程传质机理的新方法,其要点为:在膜相中增加载体浓度,就会提高溶质在膜相的分配比,一般也会提高液膜中传质速度.比较分配比提高的倍数和传质速度提高的倍数,可判断该过程的速控步骤:如这两个倍数相等,即速度和分配比成正比,则为膜相控制;如分配比增大而传质速度不变,则为外水相扩散控制;如速度增加倍数小于分配比增加倍数,则为混合控制.在混合扩散控制时还给出了估算不同过程扩散的相对阻力,并对我们过去研究过的体系作了验证,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结果.还对ln(C0/C)~t有无直线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对液膜分离传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液膜体系在分离过程中的传质、溶胀和渗透等性能,分别考查了聚胺型表面活性剂L-113A和LMA-1及酯型表面活性剂Span80对含P204载体液膜体系迁移镧(Ⅲ)的影响,以及L—113A、L—113B和EM-301对无载体液膜体系富集氨氮的影响.实验表明,因表面活性剂不同,造成乳状液膜体系在分离富集镧或氨氮时,分离传质性能相差较大,LMA—1—P204-煤油的液膜体系对镧具有最大的迁移能力。迁移率97.4%;而L-113A-膜相添加剂-煤油的液膜体系对氨氮的溶解渗透能力最大。迁移率为86.4%.另外,对因表面活性剂结构不同而造成油水界面黏度的差异以及对传质速率的影响,从乳状液膜和自组装双分子液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空纤维膜萃取的传质特性及其过程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萃取是膜过程和液液萃取过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与通常的液液萃取过程不同,膜萃取传质中没有相的分散过程,具有其特殊的优势.文中详细介绍了中空纤维膜萃取的传质特性及其过程强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传质性能。使用的膜器是一种特制的中空纤维膜器。实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体系,反萃液为10%NaOH和清水。本文建立了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传质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的总传质系数值相吻合。10%NaOH膜反萃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过程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8.
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研究了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传质性能。使用的膜器是一种特制的中空纤维膜器。实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体系,反萃液为10%NaOH和清水。本文建立了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传质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的总传质糸数值相吻合。10%NaOH膜反萃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过程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9.
乳状液膜法分离氨基酸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含载体P2 0 4 (磷酸二异辛酯 )的液膜体系用于苯丙氨酸促进运输的动力学行为 .采用液滴法装置 ,控制实验条件 ,测定了内相氢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适用于有机相界面的化学反应对溶质传递的影响 ,并将计算的结果同实验相比较 ,建立了水相 -有机相界面化学反应对溶质传质具有决定作用时的传质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中空纤维封闭/流动液膜提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油为液膜相,与吸收液(0.4 mol/L甲酸钠溶液)和含溴原料液组成实验物系,利用聚丙烯单壳程一双管程中空纤维膜组件、聚砜中空纤维膜组件,分别实现封闭液膜和流动液膜体系,利用液膜分隔原料液和吸收液,考察含溴原料液、吸收液和煤油流量对提溴效果和传质系数的影响;讨论了两种液膜体系提溴过程的特点,并与气态膜法提溴过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乳状液膜法内水相制备结晶碳酸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磷酸三丁酯(TBP)-LMS-2磺化煤油乳状液膜体系,在乳状液膜内水相直接制备结晶碳酸钇,讨论了外水相酸度,内水相试剂浓度,盐析剂浓度,外水相中钇的浓度以及载件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结晶的影响,找到了制备结晶碳酸钇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结晶碳酸钇,经灼烧转化的氧化钇含量大于99.9%,回收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乳状液膜体系自湿法冶锌系统中经一级同时分离镓和锗的新方法,建立了用P204和C5-7羟肟酸协同载体,pH=3.2的NH4F溶液为内水相试剂,使Ge^4+以溶液状态而Ga^3+则以Ga(OH)3沉淀同步迁移进入内水相并分别回收的液膜体系,研究了影响Ga^3+、Ge^4+迁移的各种因素,经正交实验确定了分离镓和锗的最佳液膜组成及操作条件,并用加入铁粉法除去了杂质Fe^3+和Cu^2+对Ga^3+  相似文献   

13.
以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为气液接触膜,n-甲酰吗啉(n-Formyl morpholine,NFM)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膜气体吸收技术分离混合气中苯的传质过程,考察了各操作参数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建立传质阻力模型,对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高气液相流量及浓度、吸收剂浓度,降低吸收液负载有利于提高传质通量.传质过程受液膜控制;在实验条件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最大误差为20.2%,平均误差为9.2%.  相似文献   

14.
以界面聚合法在支撑液膜的支撑体基膜表面形成一层亲水层,研究了界面聚合改性过程及水相单体结构对复合支撑液膜渗透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膜表面zeta电位、接触角、透油速率和液膜萃取过程传质通量衰减率对复合膜性能加以表征。结果显示,界面聚合时先浸水相再浸油相,膜表面的荷负电性强,有利于金属阳离子(以Ni(Ⅱ)为代表)的传输。支撑液膜萃取镍(Ⅱ)结果显示,原膜传质通量在30h内由358.2mg/(m2·h)降为0,而赖氨酸分子因具有强亲水基团羧基且脂肪链的引入会增加聚合物大分子的柔曲度,以其制备的复合液膜支撑体表面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对液膜相的锁闭能力较强,Ni(Ⅱ)的传质通量在30h内仅衰减28.3%,有利于增强支撑液膜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液膜法萃取青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介绍了乳状液膜法萃取模拟发酵液中青素的研究工作,考究了混合槽中液膜组成、试剂比、油内比、乳水比及外水相PH变化对传质过程的影响,找出了一个较为适宜的液膜组成及室浊下适宜操作的萃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乳状液膜法处理苯胺类染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非流动载体乳状液膜法处理高碱性舍氨和苯胺类化合物的染化废水。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内水相硫酸浓度、外水相pH等对迁移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采用2%LMA—1煤油溶液为油膜相和2mol/L硫酸溶液为内水相时,经过二级液膜提取分离,含有5000mg/L氨和600mg/L苯胺类化合物的高碱性染化废水中氨和苯胺类物质的迁移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液膜结晶法提取高锌低镉体系中镉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以DIPSA(3,5-二异丙基水杨酸),TIBPS(三烷基硫化磷)为载体,(NH4)2S为沉淀剂的液膜体系,利用液膜内相结晶技术处理湿法炼锌中氧化锌酸性浸出液.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经一级液膜处理,镉的迁移率可达98.6%,回收率达98.1%,而锌的损失率不到1.0%.从高锌低镉体系中较好地实现了锌、镉的分离,并能在内水相中直接得到镉盐产品,同时可使料液得以很好的净化.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新的半经验半微分传质传热模型,以苯/N-甲酰吗啉(NFM)水溶液体系为代表,研究了真空膜蒸馏分离去除苯的传质传热过程.并通过数学模拟和实验考察了操作参数对苯的传质通量、去除效率、分离因子以及水传质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真空膜蒸馏的传质传热过程,能直观地解释实验结果,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另外进料浓度、流量、温度及真空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苯的传质通量,但不利于提高分离效果.浓度、流量对传质的影响表现为对液相扩散传质能力的增强.温度及真空度对传质的影响表现为对气液界面分压的影响.以上因素的影响最终体现为对扩散组份跨膜分压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乳状液膜传输Cu(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HEH「EHP」(P507)为流动载体,探讨了Cu(Ⅱ)的传输行为,考察了内、外相酸度、膜相载体浓度、湿度等因素对传质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界面自找以反应、离子的扩散速度及膜相的微细结构共同影响着离子的传质速率,并对该体系富集、传输Cu(Ⅱ)的适宜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以磷酸三丁酯(TBP)为流动载体,液体石蜡为膜相添加剂,煤油为膜溶剂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W/O型乳状液膜体系提取模拟发酵液中的青霉素,考察了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对青霉素传质和液膜溶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胺类表面活性剂(兰113B、N205、ECA4360)对青霉素的提取率优于酯类表面活性剂(span80),且用量少、液膜溶胀率低;酯类表面活性剂与聚胺类表面活性剂不能配伍使用,聚胺类表面活性剂混合性能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高青霉素的传质,降低液膜溶胀.表面活性剂在液膜分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液膜的稳定性、溶胀性能及液膜的破乳.选择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的液膜配方和操作条件,有利于控制液膜溶胀,提高青霉素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