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土地整理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开展土地整理比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土地整理开展得比较好的几个国家之一,在土地整理制度建设、土地整理理论与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卓有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介绍了德国土地整理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及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的基本情况,对其土地整理的类型、组织机构及程序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其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工作的特色。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我们国家值得借鉴的方面,以推动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整与村庄革新的基本情况,对其土地整整的类型、组织机构及程序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其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工作的特色。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我们国家值得借鉴的方面,以推动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在国家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情况下,探讨在土地开发整理中进行功能区划的内涵与指标体系。研究方法:从土地开发整理的4方面基本理念和土地开发整理的发展趋势出发,探讨土地开发整理的功能及其性质,推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功能区划的设想。研究结论:划分四大类土地开发整理功能区域,从服务于农业土地开发整理的功能区划入手,初步确定8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将是今后指导我国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理念,也对当前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介绍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土地整理的关系,全面论述了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管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整理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土地整理在中国现阶段的定义之后,文章从我国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土地整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的现状是:政府网络管理体系逐渐形成,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土地整理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总结我国土地整理在经济、社会和景观生态方面取得效益的同时指出了今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土地整理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编制合理的土地整理规划,加强土地整理基础建设,扩宽融资渠道,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土地整理目标中质与量并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议科学发展观对土地整理理念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将是今后指导我国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理念,也对当前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介绍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土地整理的关系,全面论述了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管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群 《资源与产业》2005,7(2):34-37
土地开发整理是现阶段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搞好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对巩固土地开发整理成果、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避免土地产权纠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基本内容、权属调整的原则、类型和程序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旧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狼垡村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为例,初步分析了城市近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测算、规划编制、实施策略、运作模式及效益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工作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1997]年11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新壮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区、币)逐步开展了土地整理,出现厂一个碘型,初步形成八种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