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清代铜瓦厢改道前的黄河下游河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于今河南省兰考县北部决口,酿成著名的铜瓦厢改道,结束了七百多年黄河南流的历史。本文就铜瓦厢改道前的黄河情况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堤防工程中的一些问题保证黄河不决口,乃是下游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根据清官档案资料,分析乾隆至宣统年间230次决口的原因,其中漫决139次,占决口总数的61%;冲决61次,占26%;漏决28次,占12. 1%;人为决口2次,占0. 9%。清朝 相似文献
4.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在历史文献中也常见黄河自昔为中国患之类的记载.黄河之所以为患,是因为其河水泥沙含量大,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所谓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面对黄河水患,中国历代王朝都将黄河治理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之大政.清咸丰五年( 1855年)六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县铜瓦厢决口,由于当时...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4,(7):1-6
横河是指河道水流在非工程控导情况下,全河或主溜以与宏观流向垂直或近于垂直的方向冲向堤防、整治工程、滩岸,水流发生急转弯的河势流态。在遭到横河顶冲的地方,会造成滩地大量塌失或工程发生严重险情,甚至造成堤防决口。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河势变化速度快、幅度大,出现横河的几率远比弯曲型河段、过渡型河段的大。据1950—2009年资料统计,游荡型河段中柳园口—古城、黑石—黑岗口、裴峪—孤柏嘴、禅房—马寨4个子河段是发生横河最多的河段;横河发生次数较多的时段分别为1985—1989年、1970—1974年、1975—1979年、1990—1994年、2000—2004年;形成横河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主溜摆动与河势游荡、河床组成差异、流量变化幅度大、主股支股交替是其主要原因;通过河道整治可以减小发生横河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游荡河道萎缩过程中的河床演变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影响下的水沙变化。黄河下游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明显的河床萎缩,河宽束窄,宽深比减小,主流线摆动幅度减小,深泓线弯曲系数增大,这表明,黄河下游的游荡程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8.
9.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中的地貌临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地貌学的角度,比较深入地研究了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中的几个临界问题纵剖
面调整的临界问题、河道平面形态的临界问题、河型对河床边界的临界响应问题以及河床断面形态的临界判别问题。并且以河型转化趋势预测为例,对地貌临界在河床演变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在其清水下泄期间,下游河型将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11.
1855—1995年黄河下游山东河段河道冲淤厚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黄河河道主槽、滩面冲淤情况计算分析表明,陶城铺以上河段1934-1995年在主槽淤积3.0-6.0m,1875-1995年滩地淤积4.0-4.3m;陶城铺-利津河段1855-1995年主槽淤积9.5-14.3m,1875-1995滩地淤积3.4-3.9m;利津-渔洼河段1965-1995年主槽淤积1.3-3.0m,1964-1995年滩地淤积0.3-0.7m;渔洼以下河段1977-1995年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汛末黄河下游白鹤至孙口河段河势与往年相比变化较大,小浪底至东坝头河段滩槽高差加大,局部高达30m;河湾增多,造成较多工程脱河。高村至孙口河段洪水期河道冲刷。1988年河势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浪底初期运用的河道状态。提出了小浪底水库运用前下游河道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三大基本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断面极为宽浅,纵比降的塑造,以致河道严重淤积,是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的三大基本问题。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强烈游荡、严重淤积.这也是黄河一切灾难的主要原因.前者是断面太宽浅以及比降偏陡而直接引起的问题.河道形态由来水来沙搭配关系决定.水沙关系Qs=KQm的m值小于2.5的,属于大水来沙偏少而小水来沙偏多,滩地不易淤高而河槽易于淤浅,要形成多汊宽浅游荡性河流.反之,m大于2.5的则形成单股窄深蠕动性河流.黄河下游m约为2,故成为强烈游荡的宽浅河道.后者则是河道输沙能力的形成问题,是由纵、横断面的配合决定的.泥沙输移的沿程淤积分选,大量细颗粒长远输送而于几千年前就造成了偏小的纵比降,与宽浅的断面配合而成的输沙能力远小于流域来沙量,是黄河严重淤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四、三门峡水库修成后下游河床变化及整治问题三门峡水库修成后,将使黄河下游河床,遭受到两方面的变化,其一是纵剖面变化,其二是平面变化。由于三门峡水库拦蓄了大量泥沙,出库水流的含沙量将大为减低,水流为满足本身的挟砂力,将在水库下游引起一般性的冲刷。冲刷自上游逐渐向下游发展,厚度沿程递减,其结果将增大断面,减小比降,使水流挟砂力降低。随着冲刷的向下流发展,上游冲 相似文献
15.
16.
对黄河下游防汛工作中存在的滩区护滩抢险及建设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权责、群防队伍管理、各级防办能力建设、传统抢险技术的继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①做好"十二五"黄河防汛工作发展规划;②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③切实提高防办自身能力;④加强黄河下游滩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东汉以后黄河下游出现长期安流局面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在东汉以后是否存在一个长时期安流的局面,近来说法不一。作者分析了东汉至唐800年黄河下游的决溢次数,干流和主要分流的河道状况以及沿河地区的地理环境,认为东汉王景筑堤治河以后,黄河下游尚属地下河,河道稳定少变,决溢之患甚少,水流浚利,航运通畅,并非是堤防残破、决溢无时、河水弥漫、洪涝不分的状态。文章指出,东汉以后,黄河下游确实存在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在于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结合黄河下游冲淤型河段两个水文站的实测水沙资料,用非线性分析等方法,找出影响河道水位的主要非线性影响因素,在水位拟合模型的基础上,得出水位预报模型,实现水位过程的非线性预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