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超声波对化学镀Ni—Cr—P非晶态薄膜的金刚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波对化学镀Ni-Cr-P非昌态薄膜的金刚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使金刚石非晶态薄膜更加均匀和致密,从而提高了抗压强度,氧化温度和晶化后的强度,随超声波频率的影响,金刚石性能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金刚石表面超声波重复化学镀Cu-Ni合金工艺及其对金刚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重复化学镀是一种有效增加镀层厚度的化学镀覆新工艺。每次镀1h,镀覆4次,金刚石增重120%,采用这些新工艺,金刚石的单颗粒抗压强度可提高近1倍,氧化可提高100℃左在。  相似文献   

3.
高速合成的金刚石薄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金刚石表面超声波化学镀铜—镍双层金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金刚石表面超声波化学镀Cu-Ni双层金属工艺及其对金刚石性能的影响,并与单独镀Cu,单独镀Ni金刚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金刚石表面化学镀Cu后,再镀Ni,其性能比单镀Cu者高,比单镀Ni者低,介于两者之间,但更接近于镀Ni者。  相似文献   

5.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金刚石薄膜通常是一种表面粗糙的多晶薄膜,其摩擦系数相对于光滑金刚石明显偏高,这制约着其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在综合分析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CVD金刚石薄膜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降低其摩擦系数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几种提高CVD金刚石薄膜摩擦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金刚石薄膜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堤  陈本敬 《材料导报》1995,9(5):33-36
简要介绍了金刚石薄膜的发展史,着重叙述了金刚石膜在机械、光学、声学和半导体方面的一些应用,指出了金刚石膜在今后的研究和商品过程中所要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刚石薄膜     
简要介绍了金刚石薄膜的研制历史。介绍了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文中的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刚石薄膜在机械、电子、半导体、光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又以其主要的制作法——微波法、热丝法为重点阐述了金刚石薄膜研制工作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离子能流密度对类金刚石薄膜成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学俭  梁风 《真空科学与技术》2000,20(2):140-144,147
着重讨论了离子轰击能量影响类金刚石薄膜成膜过程的机理,特别引入了离子能流密度即在单位时间内成膜表面的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离子轰击能量的概念,这就能更加正确地解释离子轰击在成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了具有特色的等离子体分解碳氢化合物结合高能离子轰击基片的方法制备类刚石薄膜。这种兼有PVD和CVD各自优点的PCVD方法,能独立地分别调节轰击基片的离子能量和离子流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离子能流密度的  相似文献   

9.
掺杂氟对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氟化类金刚石薄膜(FDLC)的近期进展,重点介绍搀杂氟对类金刚石薄膜在结构、性能及沉积工艺上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离子辅助轰击能量对类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IBAD方法沉积类金刚石薄膜时,离子的辅助轰击能量对薄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弹性、硬度以及摩擦系数的影响,获得了机械和摩擦性能优异的类金刚石薄膜。讨论了薄膜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硬度测试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CVD金刚石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浩  郭林 《功能材料》1999,30(2):202-203
对直流电弧等离子体CVD制备的金刚石薄膜的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刚石薄膜的介电性能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多昌性质以及表面和晶界处的非金刚石相和杂质成分。  相似文献   

12.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非晶硅薄膜,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射频功率、气体总压、硅烷比例、沉积时间、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因素进行了研究,对透过率和电阻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ECVD法成功制备出非晶硅薄膜。正交实验表的分析得知,气体总压对透过率影响最大;硅烷比例对电阻率影响最大。制备非晶硅薄膜的优化条件为:射频功率30W、气体总压100Pa,硅烷5%、沉积时间5min、退火温度300℃、退火时间45min。非晶硅薄膜的光透过率93.18%,电阻率为13.238kΩ·cm。  相似文献   

13.
张倩  胡青卓  张博 《材料导报》2015,29(12):32-36
主要采用电子束蒸发与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系统制备Zr-Cu二元非晶薄膜,衬底基板无冷却装置。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微控四探针测量仪等仪器,系统地研究了样品沉积时间对薄膜厚度、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另外还分析了与磁控溅射制备的Zr-Cu非晶样品的区别。结果显示,该复合镀膜技术制备的ZrxCu100-x非晶薄膜玻璃形成成分范围为x=30~85;薄膜的结构与性能对沉积时间比较敏感。样品随沉积时间的延长从非晶结构逐渐向非晶纳米晶复合结构转变;相比磁控溅射制备的薄膜样品,复合蒸发法制备的薄膜表面呈现较大尺寸的"团簇"形貌;样品的电阻率和方块电阻随沉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界面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EM对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金刚石薄膜表面、背面及金刚石薄膜剥落后的硬质合金刀片表面的典型形貌进行了观察,并采用TEM对金刚石薄膜/硬质合金刀片横截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还采用FT—Raman光谱法对金刚石薄膜表面及金刚石薄膜剥落后的硬质合金刀片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适当的化学侵蚀脱钻和等离子体刻蚀脱碳预处理后,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界面通常存在薄的(数十nm)石墨碳层;局部区域见到金刚石粒子直接生长在WC颗粒上,金刚石膜/基横截面的典型组织层次为:金刚石薄膜/薄的石墨碳层/细小的WC层/残留的脱碳层(η相+W相)/原始的硬质合金基体.  相似文献   

15.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TFLB)是理想的微电子系统电源.目前报道的固态非晶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偏低的问题,限制了TFLB性能的提升.本工作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非晶锂硅氧氮(LiSiON)薄膜用作TFLB的固态电解质.结果表明,优化制备条件后的LiSiON薄膜具有6.3×10–6 S·cm–1的高离子电导率以及超过5...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过滤阴极真空电弧技术制备非晶金刚石薄膜, 在-190~600℃范围研究非晶金刚石薄膜的温度敏感性. 利用液氮泵在Linkam试验台上冷却样品并实时采样, 通过炉中退火实现样品加热. 分别测试可见光拉曼光谱和纳米压痕, 研究薄膜的微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变化. 实验表明: 过滤阴极真空电弧制备的非晶金刚石薄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在空气中退火到400℃, 其硬度和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 其结构可以一直稳定到500℃, 但是到600℃, 薄膜因为氧化作用而快速消耗. 非晶金刚石薄膜的可见光拉曼光谱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 谱峰峰位向高频偏移. 在低温冷却过程中, 薄膜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其结构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MWPCVD)沉积法在Si(100)面上沉积了金刚石薄膜,采用SEM、AFM、XRD、Raman、XPS等方法对薄膜的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为提高薄膜的场发射性能,在金刚石表面溅射了金属Ti,对比金刚石薄膜、金刚石/金属Ti复合薄膜的场发射性能,结果表明,金刚石/金属Ti薄膜的发射电流密度更大,且随着电场的增加电流密度急剧增加,开启电场低,约为3V/μm,当电场为25V/μm时发射电流密度可达到1400mA/cm2,并在机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对金刚石/金属复合结构薄膜的场发射性能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室温下采用紫外固化的方法取代溶胶-凝胶方法中的高温退火制备了氧化锌薄膜, XRD分析结果表明薄膜为非晶的, XPS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的主要成分是ZnO。在深紫外固化后的薄膜表面溅射Al作为顶电极获得Al/a-ZnO/FTO结构的器件,研究深紫外照射时间对器件电阻转变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解释了深紫外固化的机制。研究表明: 经过充足时间(12 h)照射的器件表现出双极性电阻开关特性,阈值电压分布集中(-3.7 V<Vset<-2.9 V, 3.4 V< Vreset<4.3 V)且符合低电压工作的要求, 至少在4000 s内器件的高低阻态都没有发生明显的退化, 表现出了良好的存储器特性。Al/a-ZnO/FTO器件的这种电阻转变特性可以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传导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19.
Thin films of GdBaCuO (GBCO) have been deposited in situ onto LaAlO3 single crystal substrates by inverted cylindrical sputtering pattern (ICP). The superconductive properties of the thin films' dependence on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and sputtering pressure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 optimization of the deposition parameter, high-quality c-axis epitaxial GBCO thin films of T c0>92 K were reproducibly grown. The T c of the best sample is as high as 93.2 K. Upon changing the target composition to GdBa2Cu4O y (Gd124),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samples always show some a-axis oriented films, implying that excess copper would favor a-axis growth in thin films. The superconductivity of the thin films under higher substrate temperature (T s>800°C) was clearly improved by the procedure of special post-oxygenization at 400°C with an ozone atmosphere. This is very useful for preparing large-area thin films of GBCO.  相似文献   

20.
非晶金刚石薄膜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碳离子的能量是影响非晶金刚石薄膜结构和性质最关键的工艺参数.采用磁过滤真空溅射离子技术,研究不同衬底偏压V(即不同碳离子能量)下制备的非晶金刚石薄膜的拉曼光谱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50V≤V≤-10V时,样品表面均匀、光滑,拉曼谱是对称且很宽的散射带;V>-10V或V<-50V时,已有晶团出现,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拉曼谱明显地分裂为1580cm-1的G带和1350cm-1的D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