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铝管表面BTESPT硅烷稀土复合膜的制备及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硅烷稀土复合膜,通过先在试样表面组装一层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硅烷薄膜,再在膜上沉积稀土铈转化膜制得硅烷稀土复合膜.采用电化学、点滴和盐雾实验对铝管表面硅烷稀土复合膜的耐蚀性进行考察.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测试结果均表明:其耐蚀性与空白试样相比,自腐蚀电流和阻抗分别提高了2个数量级和3倍;盐雾实验结果也表明:其抗蚀能力提高了3倍;SEM显示:其复合膜层均匀、致密;EDS检测分析表明:复合膜主要由S,O,Si,Al和Ce等元素组成;并初步探讨了复合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在铝管表面成功地制备了混合硅烷协同长链酯类缓蚀剂复合膜,通过点滴、析氢、碱浸失重、盐雾和电化学等实验手段检测了其耐蚀性。结果表明:与单一的混合硅烷膜相比,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DB619)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DB172)协同长链酯类缓蚀剂A制备的复合膜,其耐酸、耐碱的能力均大幅提升;中性盐雾实验结果表明其耐蚀性提高了2倍;Tafel曲线表明其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一个数量级。同时对混合硅烷协同缓蚀剂复合膜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60℃时通过浸渍法制备表面活性剂(SAA)与硅烷复合膜.通过电化学手段和盐雾实验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两种SAA与硅烷缓蚀溶液处理铝管表面所形成的复合膜的耐蚀性.线性电位扫描、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的结果均表明其耐蚀性与未加入SAA的空白样相比,极化电阻和阻抗值分别提高了1倍;盐雾实验结果也表明其抗蚀能力提高了1倍;SEM显示其复合膜层均匀致密.初步探讨了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4.
有机添加剂对铝管表面硅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乌洛托品、植酸和吐温-80等3种有机添加剂在缓蚀液中对铝管表面硅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通过失重、析氢、盐雾试验和电化学阻抗(EIS)检测了铝管的耐蚀性.结果发现,有机添加剂的加入,使铝管的耐腐蚀性能大幅度提高,尤以乌洛托品为佳.在以乌洛托品为添加剂的缓蚀液里,铝管表面复合膜层均匀致密,中性盐雾试验达到420 h.初步探讨了缓蚀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5.
用浸渍法在50℃制备了硅烷有机缓蚀剂复合膜,并添加尿素对钝化膜耐蚀性进行改善。采用析氢实验、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测试对铝管表面两种复合膜耐蚀性能进行对比。盐雾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耐蚀性,添加少量尿素后的复合膜耐蚀性显著提高。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与空白相比,复合膜自腐蚀电流降低了两个数量级,阻抗值提高了近5倍。添加尿素后,复合膜自腐蚀电流降低三个数量级,阻抗值提高了7倍。SEM图显示添加尿素的复合膜较均匀致密,能谱图显示膜层主要由Al,C,O,Si,P和少量N组成,并初步探讨了耐蚀性机理。  相似文献   

6.
纳米SiO2协同稀土铈对铝管表面硅烷膜的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在铝管表面组装一层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硅烷薄膜,然后将其浸入含有纳米SiO2的稀土铈转化液中沉积制得SiO2改性硅烷稀土复合膜.通过点滴、失重、盐雾实验和电化学手段对改性复合膜的耐蚀性进行考察.Tafel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其耐蚀性与空白试样相比,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3个数量级;盐雾实验结果也表明其抗蚀能力提高了3倍;SEM显示其复合膜层均匀、致密;EDS检测分析表明该膜层主要由S,O,Si,Al和Ce等元素组成;初步探讨了复合膜的耐蚀机理.  相似文献   

7.
铝管表面混合硅烷稀土耐蚀复合膜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混合硅烷和稀土铈复合膜。在铝管试样表面组装一层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S)的混合硅烷薄膜,然后在膜上沉积稀土铈转化膜,制得硅烷稀土复合膜。通过点滴、盐雾、亲水角和Tafel极化曲线实验研究了复合膜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与空白试样相比,亲水角角度明显增大;复合膜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抗蚀能力提高了3倍,其耐蚀性能比铬酸盐转化膜的还要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其复合膜层均匀、致密;EDS分析表明:复合膜主要由S,O,Si,Al和Ce等元素组成,并初步探讨了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有机-无机耐蚀杂化膜。通过正硅酸乙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水解缩合与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在铝管表面沉积得到乙烯基三乙氧基-二氧化硅薄膜。最佳制备条件为:水解温度35℃,水解时间180min,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90min。通过点滴、盐雾、碱浸失重和析氢试验,研究了膜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CuSO4点滴时间延长约40倍;耐蚀性明显增强,相同情况下的失重速率减半;析氢时间也延长1倍。  相似文献   

9.
冰箱冰柜蒸发器用铝管的硅烷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烯烃酰氧-烷氧基硅烷(MS)为主要成膜剂对冰箱、冰柜蒸发器用铝管进行钝化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硅烷钝化的最优配方为:MS 50 mL/L,十二烷基磷酸酯5 g/L,乙醇60 mL/L,无机添加剂A 1 g/L,pH值2.0。采用硫酸铜点滴实验、碱浸失重实验和铜盐加速乙酸盐雾实验对所得硅烷膜的耐蚀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硅烷膜的存在明显提高了铝管的耐蚀性能,耐蚀效果超过了常规的铬酸盐钝化膜。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EIS)的测试表明:硅烷膜的存在使铝的自腐蚀电位明显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阻抗值明显增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铝管的腐蚀速率。金相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硅烷膜表面形貌测定表明:硅烷膜层主要由大量无定型的固体微粒沉积而成,膜层表面极其致密、均匀和平整,能够在铝管表面起到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铝管表面有机硅烷及其掺杂钝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一烯烃烷氧基硅烷、硅烷掺杂长链有机酸酯分别对铝管表面进行钝化,得到硅烷膜和杂化膜。硫酸铜点滴实验、析氢实验和盐雾试验对其耐蚀性测定表明,杂化膜的耐蚀性优于硅烷膜和常规铬酸盐钝化膜。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测定显示,钝化膜的存在使铝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有效降低了铝的腐蚀速率。金相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发现,杂化膜由大量无定形的固体颗粒不均匀沉积而成,表面显得致密均匀。经检测,硅烷掺杂钝化液中不含重金属和氟化物,满足欧盟RoHS指令要求,安全环保,该配方和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硅烷预处理提高铝合金表面涂层耐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再德  邓赟 《涂料工业》2013,43(7):76-80
介绍硅烷预处理反应机理,对预处理液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进行研究,找出最佳工艺参数。预处理后喷涂丙烯酸粉末涂层,通过附着力、乙酸铜盐雾试验和FILIFORM试验检查涂层性能。结果表明:预处理液中硅烷浓度8 g/L,添加剂浓度1.0 g/L,pH=2.0,反应时间2 min为最优条件,硅烷预处理能显著提高铝合金表面丙烯酸粉末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2.
对7075铝合金进行了硅烷化处理,并对硅烷膜的厚度、吸水率、成分、形貌及耐蚀性等进行了分析。硅烷处理液通过水解和缩合反应形成Si—O—Al共价键,覆盖在铝合金表面形成硅烷膜。结果表明:硅烷膜表面均匀、致密,吸水率仅为0.763‰,厚度约为4μm;铝合金经过硅烷化处理后,膜电阻至少增加了两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正移-0.331 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近两个数量级,耐蚀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铝合金表面硅烷膜技术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基础配方上制备了硅烷膜,利用硫酸铜点滴试验评价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水解温度、硅烷浓度、醇水比及pH主要影响了硅烷溶液的水解与缩合反应。分析了硅烷膜的表面形貌、初步探讨了硅烷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烷膜均匀、致密,具有比铬酸盐钝化更优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电化学腐蚀原理及产品实际使用环境,在镍-磷合金/金双镀层基础上建立了镍-磷合金/铜/镍-磷合金/金的多层组合镀层,分析了多层组合镀层的腐蚀机理,并对其耐蚀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镍-磷合金/铜/镍-磷合金/金的多层组合镀层可满足航空产品耐192 h盐雾腐蚀的使用要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上锂盐转化膜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电化学测试和浸泡实验研究了铝及其合金上的锂盐转化膜、铬酸盐转化膜及自然氧化膜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锂盐转化膜的耐蚀性能优于自然氧化膜的,而与铬酸盐转化膜的相当。  相似文献   

16.
使用铝合金挂钩对装入网兜的排球进行悬挂和管理,具有取用方便、节约空间、美观等优点。使用硫酸阳极氧化技术对排球挂钩用5005铝合金基材进行了处理,并对阳极氧化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主要由铝、氧、硫、碳元素构成,其中铝和氧的总质量分数超过80%,少量的硫来自硫酸。经过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铝合金表面形成高硬度和高熔点的α-Al2O3和γ-Al2O3,大大提高了铝合金的硬度。阳极氧化膜由高电阻的阻挡层和多孔层构成,可以有效地分散和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大大提高铝合金基材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温度和管内流速对铝制内插扭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较低时(不大于50℃),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增大;但当温度达到60℃时,在内插扭带试片表面形成了完整、致密的腐蚀产物膜,减缓了腐蚀反应的进行;此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腐蚀产物膜的厚度进一步增加。另外,在不同的管内流速条件下,存在临界流速3 m/s。当管内流速大于3 m/s时,内插扭带试片表面的成核速率增大,腐蚀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磷酸铝粘结剂,以球形铝粉为骨料,添加不同含量的硅溶胶,制备磷酸铝涂料,再经过热处理制备磷酸铝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粘结剂和涂层物相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涂层形貌,通过电化学测试和浸泡试验对比研究涂层腐蚀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在磷酸铝涂层中添加适量硅溶胶可以改善涂层表面质量和耐腐蚀性能,从而使涂层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降低,阻抗值增大。添加10%硅溶胶的涂层质量最佳,耐腐蚀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9.
The hydrothermal corrosion and strength degradation of aluminum nitride (AlN) ceramics were investigated. The weight gain in AlN ceramics after corrosion occurred be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boehmite.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AlN with water were diffusion controlled through the boehmite product layer. At 180°C, immersion in water caused no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water vapor caused a 20% strength degradation. At 300°C, immersion in water caused a 20%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water vapor caused a 30% strength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