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型同步发电机变结构励磁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器,它结合了非线性微分几何方法及变结构控制理论的优点,针对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静成及暂态稳定的仿真分析,并与非线性最优励磁控制方式比较,仿真结构表明,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给邮较满意的动态响应特性和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变结构控制的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将矢量控制技术应用于双馈发电机励磁控制.双馈异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在m-t坐标系下,是一个非线性耦合系统.引入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线性化解耦,构造出伪线性系统.设计伪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律.建立双馈发电机的励磁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矢量控制与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系统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独立解耦控制.变结构控制与PI控制相比,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将矢量控制技术应用于双馈发电机励磁控制。双馈异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在m-t坐标系下,是一个非线性耦合系统。引入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线性化解耦,构造出伪线性系统。设计伪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律。建立双馈发电机的励磁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矢量控制与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系统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独立解耦控制。变结构控制与PI控制相比,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4.
发电机自适应Terminal滑模励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励磁控制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自适应Terminal滑模励磁控制器。通过在滑模面加入非线性函数,使得误差能够快速收敛,从而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考虑了系统中存在未知上界的不确定扰动,在设计中加入了自适应环节,实时估计扰动上界,从而使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根据李亚普洛夫理论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小扰动还是大扰动下均能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维持机端电压,效果优于自适应逆推滑模励磁控制。 相似文献
5.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智能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一种同步发电机系统的新颖控制方法,采用基于非线性精确化模型的智能变结构控制方式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进行控制。通过采用指数趋近律,解决了变结构控制中存在的抖动问题,结合智能控制方式,简化控制系统,使控制规律只与切换函数有关,故更易于实现。当系统参数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干扰发生变化时,仿真结果显示:30%的偏差仍然能使系统到达平衡点,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该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特别适用于复杂的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6.
感应电动机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仿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提出了感应电动机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阐述了滑模变结构控制交流调速系统的实现方法,给出了仿真实验波形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8.
基于模糊逻辑的一种变结构励磁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常规变结构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高频颤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并将其首次成功地应用于发电机励磁控制中。针对一个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进行的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Terminal滑模变结构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励磁控制器设计策略。给出了其设计过程,计算了其到达时间,证明了其稳定性。该励磁控制策略以微分几何精确反馈线性化为理论基础,可以推广到多机系统的分散励磁控制中。以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为参照,利用一典型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了多种扰动下的仿真校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励磁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此外,还发现该控制策略能明显提高系统的电压、功角、频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Terminal滑模变结构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励磁控制器设计策略.给出了其设计过程,计算了其到达时间,证明了其稳定性.该励磁控制策略以微分几何精确反馈线性化为理论基础,可以推广到多机系统的分散励磁控制中.以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为参照,利用一典型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了多种扰动下的仿真校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励磁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此外,还发现该控制策略能明显提高系统的电压、功角、频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2种改进的滑模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改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根据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提出利用指数滑模变结构控制律和平方根滑模控制律,设计基于改进滑模变结构的单相电流环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推导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在并网逆变器应用的滑模面存在性,并利用李亚普诺夫定理证明了系统稳定性.针对所选滑模控制律存在的非线性可能引起系统抖振的问题,采用单位控制连续化方法,使改进后的控制算法在切换面附近具有高增益特性,使系统具有抵抗干扰和参数摄动的能力.最后对2种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改进的指数滑模变结构有更精准的跟随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散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双发电机并联系统的稳定和有功平衡控制器.提出一种改进的离散滑模控制算法。采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滑模面。基于趋近律方法求取变结构控制律。针对传统趋近律方法稳态抖振的缺点,提出一种具有原点稳定性的离散趋近律,并设计了扰动估计器,通过将离散趋近律方法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较好地消除了抖振,并能够自适应估计参数不确定性及负载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电器型变结构控制是伺服电机中普遍采用的控制方式,但由于位置滞后和惯性的存在,总会伴随着抖动现象.文章分析产生抖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伺服电机继电器的模糊控制策略,在继电器空间滞后区改变控制作用时间的大小,在靠近平衡点附近引入自由运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容易受负载扰动和参数变化等影响的特点,在推导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滑模变结构原理设计了一种指数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并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同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策略与经典PI控制策略相比,系统基本无超调,动态响应快,跟踪性能好,且系统对外部扰动及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静止无功补偿、励磁和汽门协调控制器.首先,在精确线性化理论的基础上,对包含静止无功补偿、励磁和汽门控制的多输入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精确线性化;然后,对于精确线性化后的伪线性系统,采用基于李雅谱诺夫法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得到一个最终的非线性滑模控制器.与传统的线性控制器以及非线性最优控制器进行比较研究,仿真结果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