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注水开发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中国东部某油田为例,讨论了注水开发对砂岩储孔浊结构的影响,孔隙结构参数表明,注水后砂岩储层的喉道平均直径和喉道直径中值明显增加,孔喉分布的峰态表明,由于注水开发的影响,喉道的分选程度降低,注水后,砂岩储层的退出效率降低,最小可流动孔喉直径增大,这表示流动主孔喉向大孔喉方向移动,而且流动主孔喉控制的孔隙体积也增加了,从而导致渗透率提高,注水后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项研究结果对提高采收率,尤其是对制订三次采油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注水开发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查明注水开发多年后,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变化情况,对注水开发前的取心井胡12-20井和注水开发后检查井胡检1井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驱替试验结果作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喉道均直径和喉道中值增大,喉道分选性变差,流动主孔喉增大,退出效率降低,该项工作为提高驱油效度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虑地质、开发、经济和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各开发参数间的定量影响关系,提出和推导了一套注水开发砂岩油田参数(提高采收率方法提高采收率幅度,合理注入化学剂段塞体积、合理井网密度、界限井网密度、合理采油速度、最大采液速度、合理稳产时间、合理油水井数比)的计算方法。并举出一个应用这套方法的实际油田算例,  相似文献   

4.
注水开发对孤岛油田储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孤岛油田不同开发时期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注水开发提高了储层的物性,改善了孔隙结构,降低了泥质含量和束缚水饱和度,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储层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5.
屈乐  孙卫  刘哲  程刚 《测井技术》2011,35(Z1):622-626
针对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压力的储层特征以及高含水储层开发现状,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研究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西山窑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残余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晶间孔的出现使恒速压汞...  相似文献   

6.
为了再现注水开发对严重非均质油藏储非均质性的影响过程,进行了4个驱替试验,以揭示注水开发对储层孔隙分布特征,孔隙结构,岩石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中大孔隙的分布面积增加,小孔隙的分布面积减小,大喉道数量上增加,流动主孔喉增大,驱替试验造成岩石中易溶矿物溶解。  相似文献   

7.
注水对中低渗透储层伤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恒速压汞法研究了中低渗透储集层岩样水驱前后的孔隙结构特征。恒速压汞分析表明,岩样经过长期水驱后,其喉道半径减小,而孔隙半径分布没有明显的变化,岩样控制渗流特征的主要是喉道特征,而不是岩样的孔隙特征。渗透率在120×10-3μm2左右时,水驱对渗透率伤害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砂岩储层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不同特性的砂岩储层,从地震数据所提取的多种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是有一定差异的。利用统计学原理给出了流体指示因子的计算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差异。利用胜利油田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在模拟储层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采用属性交会图技术验证了流体指示因子的正确性。对于疏松砂岩及中-高孔隙度固结砂岩,利用纵、横波阻抗差等常规地震属性可较好地判别孔隙含气及饱和水、饱和油状态;而对于致密含气砂岩,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对流体变化相对较为敏感。对于疏松砂岩,由双敏感属性参数所构成的交会图可区分饱和油与饱和水状态,但利用常规属性交会图难以区分固结砂岩孔隙饱和水与饱和油。在准确给出干燥岩石纵、横波速度比的基础上,组合属性参数Ip2-c.Is2相对于常规属性对孔隙流体变化更为敏感,构成的属性交会图对饱和水与饱和油砂岩样品的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9.
油藏注水开发对储层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变化是注水时间推移地震监测的基础。注水不仅会引起孔隙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还会引起储层温度、压力以及孔隙率、渗透率和孔隙流体性质等变化。储层岩石速度、密度的变化是所有这些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岩石速度、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藏注水开采期间,除流体替换外,储层温度、压力、孔隙率和孔隙流体必质的变化对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略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关键的。这一研究对进一步开展油藏注水动态时间推移地震监测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四个注水开发项目(各有几口加密井)的生产史来确定含有重质/中质油的砂岩储层中有利于加密钻井的条件。根据新、老加密井的动态来推导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由于这些非均质性,老的井不能泄出储层内含有的一些可动油,而加密井能够泄出一部分(最高可达25%)这类油。基于研究的案例,有利于加密井的条件是: a)老井的目前产油量大于3立方米/日,含水量小于75%。 b)缩小井距的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大于80000立方米/井,总采收率(一次+注水开发)大于25%。 建议通过进一步技术和经济研究来验证这些标准。  相似文献   

11.
特低渗透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压汞资料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对比汞饱和度为35%的孔喉半径R35值的分布与喉峰值分布,认为在同一地区,R35值分布特征表征了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因此,R35值分布的非均质特征表征了储层微观百均质性。对于非构造圈闭控制油藏,不同R35值分布区间的储层,其储集的流体性质不同,这与流体在非均质储层内的二次运移和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港油田高孔高渗和中孔中渗2种类型油藏进行注水前后油藏参数变化规律研究后发现,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高孔高渗油藏粘土矿物和胶结物含量减少,溶蚀孔隙增多,整体表现出储层孔喉增大、物性变好的趋势;而中孔中渗油藏大部分储层呈现喉道堵塞、孔喉减小、物性变差的趋势。2类油藏注水开发后,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都有所增强,储层润湿性向强亲水方向转化,原油性质也表现出变差的趋势。该项研究对高含水油藏的后期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哈南阿尔善油藏微裂缝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南油田阿尔善储层发育构造微裂缝.经显微镜薄片观察,微裂缝的开度区间为10~30μm,延伸长度为 l~3 mm,面积密度为每平方毫米0025 mm.微裂缝是大裂缝的前奏,大裂缝发育区也是微裂缝发育区,微裂缝发育受控于断裂构造,与断裂及大裂缝同向,以NE向为主.经模型观察,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水驱油方式为裂缝-部分基质孔隙驱油.微裂缝对开发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微裂缝可以改善基质渗流能力,另一方面微裂缝与大裂缝、断层形成断裂网络,对汪水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特点,在微裂缝发育区域,应采用周期性注水以期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实际疏松砂岩油藏优势通道发育特征,建立了考虑微粒运移及附加压力损耗的动态孔隙网络模型,对控制优势通道形成的微观因素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不同孔喉结构及工作制度下优势通道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网络模型基础上,针对孔喉中微粒脱落、运移、堵塞等行为建立数学模型,并考虑由优势通道引起的附加压力损耗,最终建立可模拟优势通道微观发育的网络模型;通过对比所建网络模型与实际优势通道发育特征,验证了网络模型的正确性,初步明确了孔喉半径动态变化与优势通道规模的关系;具有孔喉半径较大、配位数较多、形状因子较大等初始孔喉特征的储层,更易形成优势通道,驱替压差对其也有较大影响,总之,微粒在孔喉中堵塞与疏通所形成的平衡关系对优势通道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该研究可为此类油藏储层伤害研究及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新开地区油气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辽河油田新开地区七口井5个油组不同孔渗条件的32个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孔隙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图像分析以及压汞研究,计算了表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的参数7个,表征喉道特征的参数13个,反映孔喉连通性的参数3个,反映孔隙结构复杂性的参数1个。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认为,该地区储集层的孔隙个体大,喉道粗,分选好,孔喉连通程度较高,毛管压力曲线多具有低而宽缓的平台段;不同的油组,有一些差异,相比之下,沙一段Ⅰ、Ⅱ油组孔隙结构最好,Ⅲ、Ⅳ油组次之,沙三段Ⅲ油组最差。  相似文献   

16.
柯克亚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柯233井、柯30井的铸体薄片、物性和其他各井的X衍射及电镜扫描资料,对柯克亚凝析油气田主要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笔者指出,由于西河甫组X_(?)段下部以下的层段处于吃成岩作用后期,次生孔隙大为减少,已无钻探价值。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三工河组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三工河组储层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及管束状为主,主要是Ⅱ类较大喉道,其次是Ⅲ类中喉。储层评价结果为三工河组储层很好,Ⅰ、Ⅱ、Ⅲ类都发育。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水蒸气处理对氧化铝孔结构的影响,并运用XRD、氮吸附脱附仪、汞孔计和核磁共振谱仪等对氧化铝的晶相、比表面积、孔分布及Al原子的状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蒸气处理能够使氧化铝微孔及中孔的最可几孔半径增大,大孔的最可几孔半径减小,从而制备出大孔体积、低堆密度、低比表面积的活性氧化铝。其主要原因在于:水蒸气的存在,有利于六配位铝原子发生迁移,改变了Al2O3粒子间的堆积方式,使晶粒长大,结构有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选用两种自制氧化铝材料和三种工业氧化铝材料,采用XRD,XRF,BET,FT-IR,NH3-TPD等方法对水热老化前后的氧化铝材料进行详细的结构表征,并使用重油微反评价装置进行裂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五种氧化铝材料均具有拟薄水铝石结构,平均孔径介于5~16 nm均属于介孔范围,且仅含有L酸中心;制备方法的不同导致氧化铝材料的结晶程度、孔结构参数以及酸性质均有所不同,水热稳定性及裂化活性也存在较大差异;转化能力及产品分布同时与孔结构参数和酸性质(水热老化后)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孔径范围内两者的作用程度不同,对于平均孔径约10 nm的氧化铝材料,孔道性质对裂化性能的影响程度更大,平均孔径达13~25 nm时,总酸量对裂化性能的影响相对强于孔道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