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在连续雷电冲击电流(8/20μs)作用下,35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小电流特性与残压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避雷器内部电阻片的老化特点及失效方式。35 kV避雷器受到连续雷电冲击时,存在一冲击阈值(850次),当冲击次数低于该阈值时避雷器小电流及残压特性几乎不变,当冲击次数大于该阈值时,避雷器小电流及残压特性发生明显劣化;雷电冲击造成避雷器的失效主要是由内部电阻片沿面闪络引起的,并在避雷器接地端首先发生沿面闪络现象;氧化锌电阻片受到雷电冲击后性能出现方向性差异。该研究为35 kV等级的避雷器运行的雷电冲击老化寿命评估和失效方式预防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日本公开特许NO。2222102)以金属氧化物阀片为主件的避雷器,在制造时串联阀片组垂直地固定在绝缘套如瓷套内。依靠阀片组与套壁之间的空隙内自然对流来保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动作后各元件有良好的冷却条件。然而,为了保证运输,阀片组需用辅...  相似文献   

3.
<正> 提出了中性点绝缘网路一相长时间接地时线路和变电站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建议。避雷器接在被保护相与地之间,由两部分串连而成。接地的一部分阀片在正常时通过一个专用继电器触头短接。在一相接地时,健全相电压升高3~(1/2)倍,继电器触头跳开,把这部分阀片串  相似文献   

4.
《电瓷避雷器》2000,(2):22-22
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新型ZnO阀片耐受电压为常规阀片的两倍。通过用新的添加剂以减小ZnO颗粒粒径。从而达到串联阀片数减半的目的。装有这些新型元件的GIS避雷器的体积是传统避雷器体积的40%~60%。通过各种试验,如耐热稳定试验、残压试验、抗震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外置式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对避雷器早期故障不敏感且易受外套污秽电流干扰的问题。提出了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无线/有线通讯方式,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送至避雷器状态监测平台。通过对避雷器芯体温度、内腔湿度以及泄漏电流等多参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避雷器的运行状态。通过带电168 h运行试验考核,验证了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灵敏度高、可靠性好。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避雷器的内部芯体温度、相对湿度和泄漏电流的实时可靠测量。相比传统外置式避雷器用监测装置,该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状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监测手段,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论述各种场所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智能监测方法,介绍了带电运行的避雷器质量的判断方法,同时给出了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是对其进行在线监测及状态评估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泄漏电流信号易受到外界噪声的干扰。针对传统去噪方法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去噪中效果不佳的现状,利用广义S变换在去除非平稳信号高频干扰噪声方面的独特优势和TT变换在去除低频干扰噪声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了一种将广义S变换和TT变换相融合的二维时频去噪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信号的去噪中,采用信噪比、均方根误差、波形相似系数及波形特征来评估去噪效果,在泄漏电流仿真信号及现场实测信号的去噪对比试验中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氧化锌电阻片导电特性,提高氧化锌避雷器保护性能的措施,以及为了评价其性能,必须采用的试验方法。文中同时报导了西瓷所在试验中取得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9.
金属氧化物高压避雷器陈述了一般规格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保护特性和工作电压负载下的长期性能。观察了这类避雷器的动力消耗及具体情况下的适应性。阐述了沿避雷器的电压分配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污秽地区使用的避雷器发生问题总是与表面污秽特性有关,本文论述了解决的方...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老化在线诊断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的MOA老化在线诊断方法。首先利用热成像仪获取已知老化情况的MOA温度分布数据,然后将其代入SOM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当SOM网络达到训练精度后,再利用网络对未知老化情况的MOA进行诊断,从而实现MOA老化在线诊断。验证表明:利用50只MOA温度分布数据对SOM网络训练500步后,其诊断正确率达到98%。使用10只MOA温度分布数据对SOM网络进行可靠性验证,诊断正确率100%。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就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产生、发展、运行及新近向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发展等问题阐述了个人的看法,并重点介绍了中压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应用情况。运行经验证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损坏主要是长年累月几十年地承受电网电压应力所致。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和开发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大大提高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承受电网电压的能力,又具有更好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特高压交流避雷器的状态,给出准确的判断依据,提出一种适合特高压交流避雷器绝缘状态的在线监测方法,利用精密小电流互感器采样方式,在不需电压的方式下,基于谐波分析法直接计算出避雷器泄漏电流、阻性电流值;采用高频互感器感应放电电流的方式,能够准确测量出避雷器动作的发生。研制出应用于750kV等级以上的交流避雷器绝缘状态在线监测装置,符合特高压交流避雷器监测器的标准规范,具有本地显示、远程通讯、数据存储等功能,能够及时发现避雷器老化或受潮问题,防止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第3.4.11工作组在避雷器模拟上巳考察了若干模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方法.工作组选用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残压和放电电流的试验室试验数据表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动态特性对于研究包括雷电和其它陡波头的冲击是重要的.在所述的模型中,对于包括0.5~45μs范围内任何点的峰值时间的电流波,都给出适当的电压响应.本文提供一种从制造厂公布的数据中得出模型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GPRS网络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克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器有线传输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GPRS远程监测避雷器状态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的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现场采集部分、GPRS通信部分和远程监测中心系统管理部分。现场采集部分以TMS320F2812微处理器为核心处理器,对避雷器的阻性电流进行实时检测。现场采集结果通过GPRS发送到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形成数据报表,在监测中心可以通过远程实时对避雷器状态进行监测和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分析,达到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小波分析可以同时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局部分析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具有较大现场干扰背景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MOA)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的信号处理,对混合了噪音的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实现真实信号和噪音的分离,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老化在线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GSO)的MOA在线监测技术。利用GSO算法较好的拟合逼近效果,计算MOA等效模型中反应MOA老化情况的k,c值,从而实现对MOA老化的在线监测,并通过仿真分析研究电力电网系统中谐波电压初相位和含量对本文算法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GSO算法可以较好的将模型中的计算泄漏电流拟合逼近实际测量的泄漏电流,求解出k,c值,实现对MOA老化监测。此外,本算法对于电力电网系统运行电压中谐波电压含量及其初相位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提高了MOA在线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氧化锌避雷器非均匀受潮及老化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出了氧化锌避雷器非均匀受潮及老化时阻性泄漏电流的估算公式,提出根据容性和阻性泄漏电流估计受潮及老化不均匀程度的方法并讨论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简称MOA)的工作特性完全依赖于其V-A特性,由于V-A特性对温度的敏感性,导致多柱并联避雷器暂态过程中柱间负荷应力分布极不均匀,运行中出现过多起损坏事故。本文搭建了试验平台对多柱避雷器不同温度下的V-A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OA的V-A特性具有明显的温度特性,在0~1 200 A电流区具有明显的负温度系数,在>1 200 A非线性区具有正温度系数。暂态温升中避雷器柱间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远大于静态,从而导致阻抗处于极小值的柱吸收更多的能量,且在负温度系数特性下形成恶性循环,直至能量密度超过极限耐受能力而损坏。  相似文献   

20.
一些中小型试验条件有限的企业,常采用仿真的方法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简称MOA)进行模拟测试,但由于当前MOA模型种类繁多,如何选取合适的模型进行模拟显得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介绍了MOA模型的研究现状,基于ATP-EMTP仿真软件建立IEEE模型、Pinceti模型和MWR模型,采用Heilder电流源对不同尺寸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电阻片(简称MOV)分别施加波形为8/20μs、30/80μs和波头时间为1μs的冲击电流,将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残压和吸收能量相对误差确定适用性仿真模型。结果表明,3种模型的残压仿真效果均较好,MWR模型残压相对误差最小,IEEE模型次之;但3种模型吸收能量相对误差较大。为此,本文通过设计RLC放电回路代替Heidler电流源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的仿真结果更接近试验测量结果,分析两种电路设计仿真结果的差异,为解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在避雷器产品设计阶段可应用本文研究结果,节省设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