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大企业并购重组几种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国内外大企业在成功并购重组中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如企业的战略转移、低成本扩张、专业化和优势互补。强调这些典型案例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并购重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鼓励优秀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国际油公司油气资源经济评价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国际油公司油气资源经济评价的现状和特点,国际油公司将经济评价作为投资前最重要的工作,并贯穿于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以单个项目作为成本核算中心和评价对象,将风险评估和经济评价相结合,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严格执行科学的勘探程序,不断开发评价新技术,值得国内借鉴。  相似文献   

3.
全球深层油气藏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层油气勘探对老油气区(田)扩大储量、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深层油气藏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在全球(不包括美国本土48州)349个含油气盆地中,87个盆地内发现了深层油气藏。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63.3%分布于碎屑岩储集层,35.0%储于碳酸盐岩,其余的1.7%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构造圈闭富集了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73.7%,是深层油气最重要的圈闭类型。被动陆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是深层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其深层油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7%和46.4%。层系上,深层油气主要富集于5套储集层系:古近系(占全球总量的22.3%)、上古生界(22.2%)、白垩系(18.3%)、新近系(12.8%)和侏罗系(12.8%),深层油气的层系分布特征与中、浅层油气类似。岩盐导致的盐下沉积物的负热异常效应抑制了盆地深层烃源岩的热演化或液态烃向气态烃转化,因此含盐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特别值得关注。建议深层油气勘探应立足于中、浅层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地区,特别是发育有一定规模盐岩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70年代中期巴库油田第1口万吨级油井问世以来,先后在墨西哥湾及中东波斯湾地区发现了诸多万吨级油井,尤其是中东地区已经成为万吨级油井最集中的地区。究其形成的地质原因不难看出,这些万吨级油井均分布在特提斯洋内,且拥有无可比拟的宽广大陆架,在不同的地质年代地层中广泛地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和大型背斜圈闭。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型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为主要储集层。盆地曾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强烈沉降、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强烈抬升和第三纪的再次沉降。因此,造就了侏罗纪末期和第三纪两次主要的成藏期。侏罗系油气系统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演化阶段,即侏罗纪末原生油气系统形成阶段、白垩纪油气系统调整破坏阶段和第三纪油气系统调整再生阶段。侏罗纪末期是盆地主要成藏期,当时古油田的分布主要受流体势的控制,由于白垩纪的调整和破坏,到第三纪油气发生了再次充注,但油气系统的南北分异使盆地北部油气资源丰富,且以背斜油气藏为主;盆地南部则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6.
在伸展盆地中,构造转换带对油气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往往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在简化构造转换带概念基础上,分不同构造层对研究区构造转换带进行系统识别、特征分析及形成机制研究;综合钻井、地震及油藏资料,总结了高邮凹陷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认为高邮凹陷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形式为走向斜坡、横向低凸起及变换断层,对沉积砂体展布、圈闭及油气运移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7.
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典型的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探讨了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分析了反转构造发育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震旦纪-早、中奥陶世的裂陷作用产生的基底正断层对后期构造变形样式产生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先存基底正断裂的影响,塔中隆起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反转构造组合样式。当先存正断层倾角较大时,断层方位不利于进一步反转,此时反转扩展到毗邻断层,先期正断层可能为后期的逆冲断层提供应力集中点,如塔中Ⅱ号断裂带和塔中10号断裂带;也可能被后期的压性构造褶曲,如塔中Ⅰ号断裂带。反转构造发育早期有利于烃类聚集,后期还可以发育不同幅度的反转型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的圈闭。  相似文献   

8.
高大鹏 《断块油气田》2013,20(1):100-103,122
为了克服目前国内跨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软件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上适用性不强的缺陷.基于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平台编制了具备数据管理模块、经济评价模块及报表与绘图模块的经济评价系统InterBE1.0。该系统采用基础评价模型配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进行总体定量化经济评价,在构建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方面具有可扩充性和可重构性2大特点。通过实例研究表明,该评价系统可实现构建与项目合同及财税制度相匹配的财务分析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模型、边际值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项目各阶段耦合较好。并分别从政府、项目和合同者3个角度评价其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油气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等盆地21个运聚单元的解剖结果,研究了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与主要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认为石油的运聚系数主要与有效烃源岩的年龄和成熟度、圈闭的发育程度以及上覆地层的区域不整合个数有关。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石油运聚系数与上述地质因素的统计关系,这一定量的统计模型可以用于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定量预测,减少资源量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图3表1参15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西部燕山期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国中西部地区燕山期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首先表现在白垩系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甚至第三系直接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其次,中西部地区各盆地均具有燕山期的古构造;再次,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发生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在羌塘盆地和拉萨地块沉积了一套红色磨拉石建造,白垩系与侏罗系形成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燕山期构造运动的特征为:区域性构造抬升,盆地沉积范围收缩,构造变形相对较为微弱;在造山带前缘普遍发育大套的砂砾岩粗粒沉积;以及造山带内部局部地区的岩浆活动。燕山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的意义主要是①加速烃源岩热演化作用,致使中、西部地区发育的晚古生界和上三叠统-早中侏罗统两套主要的煤系烃源岩,分别在燕山晚期进入生、排烃高峰期,或开始生烃;②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排烃适时配置,有利于油气早期聚集成藏;③经喜山期构造运动对油气重新调整后,在邻近燕山期古油(气)藏的新圈闭中利于重新聚集成藏,形成次生油气藏;④燕山期的构造抬升,以低水位体系域沉积的粗粒碎屑物质形成良好的储集砂体,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