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掺骨料工艺是一种将抛填骨料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新型绿色混凝土施工工艺,为更充分地研究后掺骨料混凝土中长柱构件的抗震性能,基于六组后掺骨料混凝土中长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数据,运用拟合方法建立了三折线骨架模型,得出了加载与卸载刚度的计算方程,制定了相应的滞回规则,对比了由模型计算得到的骨架曲线及滞回曲线与真实试验结果间的误差。后掺骨料混凝土中长柱恢复力模型的精确性较好,基于该模型所计算求得的骨架曲线以及滞回曲线同试验结果间的相似度较高,具备出色的实用价值,可为其非线性特征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后掺骨料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果,通过三折线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得出骨架曲线计算模型中各段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各特征点的数值,给出加载刚度和卸载刚度的计算公式。依据骨架曲线模型绘制各试件的计算骨架曲线,再按照滞回规则绘制各试件的计算滞回曲线。结果表明: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所建立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可为后掺骨料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汪洋  索小永 《人民长江》2010,41(9):89-91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对钢管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很多研究。通过电液伺服系统进行了方钢管混凝土柱常轴压低周反复荷载作用试验,分析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延性性能与耗能能力,给出位移随反复荷载变化的滞回曲线。试验结果显示,整个加载过程所得到的2试件荷载—位移曲线呈"梭形",表明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抗震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采用扩孔连接的新型钢结构端板节点恢复力模型。首先在分析节点试验滞回曲线规律的前提下,将节点滞回曲线分解为弹性段、滑移段和滑移承压段三个不同的简化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滞回规则;然后应用数值分析与拟合等方法确定了简化滞回模型中的各关键特征参数,并结合已有的骨架曲线模型建立了该新型节点的恢复力模型。通过与试验滞回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新型节点恢复力模型的准确性。该恢复力模型计算简单、滞回规则清晰,可为扩孔型端板连接新型钢结构节点在地震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后掺骨料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后掺率、不同轴压比的后掺骨料混凝土短柱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中短柱的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及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刚度及强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后掺骨料混凝土短柱的主要破坏形式均为剪切破坏,有相似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承载力有所提高但延性系数下降;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大致呈梭形...  相似文献   

6.
王博  徐建国  陈淮  王复明 《水利学报》2006,37(9):1108-1113
本文提出了渡槽薄壁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该模型集渡槽薄壁结构线弹性模型和非线性多弹簧模型为一体,并充分考虑了薄壁结构截面两向弯矩和轴向变形对单元的动力特性影响,应用多弹簧等效关系模拟结构塑性铰区的非线性滞回特性。通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渡槽槽身以及高强混凝土渡槽支架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渡槽槽身以及支架的非线性荷载-位移滞回特性。应用本文提出的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对拟静力试验过程中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拟数值解与模型试验所得滞回曲线符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本文渡槽薄壁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钻孔压浆桩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桩,它具有适应土层范围宽、施工速度快、噪音小、无泥浆污染、桩身质量好和承载力较高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睐。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某电厂二期工程采用了大量的钻孔压浆桩。为了探索钻孔压浆桩在该地基中合理的施工工艺、参数,在工程桩正式施工前先制做了试验桩,并用静载试验法对单桩承载力进  相似文献   

8.
以南方山区某一大型U型渡槽为例,由拟静力法计算出槽墩顶点和中点处的位移和剪力,并采用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对渡槽层剪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墩顶和中点处的地震响应.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知,无水时拟静力分析结果明显偏小,但设计水位时渡槽地震响应的差异较小,故U型渡槽可采用拟静力法进行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缺乏钢骨超高强混凝土(SRUHSC)框架结构的恢复力计算模型,基于SRUHSC框架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加载循环退化效应的SRUHSC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运用MAT- LAB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对比P-Δ滞回环以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heq、耗能比ζ、功比指数Iw三个抗震耗能参数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结果表明,滞回环及各参数的吻合度均较好,该恢复力模型可较为准确地反映SRUHSC框架结构的主要受力特征,可为SRUHS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DSCB墩柱)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抵御“多灾害”能力的新型桥梁墩 柱截面形式,鉴于耗能能力是结构或构件抵抗地震的一个重要性能,而黏滞阻尼又是表征构件耗能特性 的关键参数,为了解该新型墩柱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耗能和阻尼特点,通过对11根DSCB墩柱的水平 单、双向拟静力试验,研究该新型桥梁墩柱的耗能能力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试验结果表明:DSCB墩柱 具有远超同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箱型墩的耗能能力;DSCB墩柱的双向累积滞回耗能和位移延性存在相 关关系,给出的正则化耗能与位移延性的关系式可为估算墩柱的耗能能力使用;由于双向耦合作用,弱 轴的滞回环出现拓宽,因此双向地震作用下弱轴的等效黏滞阻尼大于单向地震作用下弱轴的等效黏滞 阻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个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进行低周往复试验 ,研究了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对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理论分析及回归分析建立了考虑轴压比及体积配箍率影响的恢复力模型.研究表明 :轴压比与体积配箍率对型钢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骨架曲线各特征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建议的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为型钢超高强混凝土节点的非线性分析提供弹塑性模型.  相似文献   

12.
偏心铰式弧形闸门在启闭过程中其受力状态与常规闸门有所不同,受力条件较为复杂,准确计算闸门启闭力难度较大。设计人员在确定该类闸门的启闭机容量时尚无统一的规范可循。以水布垭放空洞工作闸门为研究实例,通过水工模型全程模拟了偏心铰闸门启闭的运行状况,利用脉动压力和拉压传感器测量无摩擦情况下的闸门启闭力,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原型闸门运行时所受止水摩擦力后的闸门启闭力,重点研究了偏心铰闸门运行时启闭力的变化特征,并将试验和计算成果绘制成启闭力曲线,为设计人员选取启闭机容量提供了依据。原型闸门在投入运行后经过了超高设计水头的考验,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闸门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3.
微型桩群桩受力分布规律及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完成了微型桩与滑坡体共同作用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滑坡防治中微型桩的受力分布规律与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微型桩各排桩在滑坡滑动时同时受力,各排桩的受力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微型桩所受滑坡推力基本呈梯形分布,滑面附近土压力较大;第一排桩的桩前滑体抗力呈倒三角形分布,其余各排桩的桩前滑体抗力呈抛物线形分布;桩后滑床抗力较小,呈矩形分布;桩前滑床抗力主要分布于滑面附近。微型桩各排桩同时发生破坏,破坏区域位于滑面上下各3倍桩径左右的范围内,为弯曲与剪切相结合的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保护高坝下游河床和岸坡不受泄洪高速水流的严重冲刷,危及大坝安全,需修建各类消力塘防护结构以构建大坝安全第一道防线。各类消力塘防护结构的安全是高坝泄洪安全的前提保障。随着对高坝下游防护工程的研究不断深入,相继提出了带键槽消力塘底板、透水底板等不同结构形式的底板,增加消力塘的稳定性,消力塘形式也从"被动防护"模式向"主动防护"模式转变。对"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带键槽的透水底板进行研究,通过模型试验从最大值、概率密度分布、幅值和功率谱等角度分析上举力的特性。结果表明,与带键槽的底板相比,增加透水孔可以降低上举力;上举力概率密度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上举力幅值降低;功率谱密度更加的趋近于低频。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水电站泄洪中孔在140 m水头条件下的附环闸门,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其相关水力特性,包括流速达40 m/s量级的门槽区水流空化特性、附环闸门启闭过程中的门槽区水力变化特性、门后通气设施的掺气效果、闸门启闭力等进行研究。实验中测量了门槽段的时均压力分布、脉动压力与能谱以及附环事故闸门后通气管风速等。结果表明:附环闸门不会造成水流空化现象,且错台高度控制在0.02 m设计范围内其安全性能有保障;在闸门闭门过程中,闸门连接杆先承受拉力后承受压力,可据此选择相应的闸门启闭力容量。  相似文献   

16.
以离散数据为基础,运用Delaunay三角网和网格生成计算技术,生成三维等高线图,由此建立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并通过三维点系列的排序、三维坐标点的剖面曲线方程、多项式插值和点控样条曲线等方法,实现对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柱状图的准确、快速绘制,为工程的智能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内填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钢框架体系是在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结构体系,目前国内外对该结构体系鲜有研究?为了研究该体系的滞回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水平循环加载,对该结构体系的耗能能力和剪力分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加载初期主要由组合墙体耗散能量,加载后期,钢框架为主要的耗能构件;与钢框架相比,组合墙体的剪力分担率较高,并在后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