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永兰  文光耀  李俊 《钻采工艺》2015,38(1):105-108
为了识别注入油藏中的流体对储层的伤害情况,根据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对叙利亚Gbeibe油田主要目的层Chilou储层进行敏感性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油藏地层具有一定程度的速敏、水敏、盐敏、碱敏及应力敏感性,无酸敏(15%HCL)。根据该实验结果,在Gbeibe油田开发中应注意保持地层压力在一定水平,以防地层上覆压力过度增加引起孔喉的压缩变形带来的渗透率降低;开展注水作业时注水速度不能高于临界流速,水的矿化度不能低于临界矿化度141 046 mg/L,防止黏土地层颗粒运移及黏土矿物水化膨胀造成渗透率降低;钻井、固井、作业中注意储层保护,防止碱性滤液对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2.
下寺湾油田长82油藏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储层致密,属于特低孔-超低渗级别油藏,容易造成储层伤害。在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对长82储层16块岩石样品进行敏感性室内评价试验,得出敏感性伤害程度;并结合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黏土矿物分析和高压压汞等方法,分析了长82储层的伤害机理。结果表明长82储层具有中等速敏、弱水敏、弱碱敏和强酸敏的特征。研究结果为超前注水和酸化压裂改造等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东河CⅢ~1岩性段低渗透砂岩储层注水伤害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研究了东河CⅢ~1储层注水开发中的潜在伤害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其潜在伤害因素较多、复杂。储层岩石表现出的弱速敏、中等偏强水敏的伤害特征;在清污混注过程中,注入水机械杂质粒径超标、粘土膨胀运移、无机盐结垢等因素是储层欠注的主要因素;1岩性段储层岩石表现出亲油性,克服毛管阻力所需的注水压力较高,也是储层欠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是新疆油田重要的岩性圈闭勘探层系之一。大多数钻井在头屯河组二段储层试油获得高产,但压裂改造后产油量迅速衰减,甚至未见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藏的深化勘探。因此.关于压裂前后自然产能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剖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试油及分析化验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凝灰质岩屑含量、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孔喉半径、储层敏感性和地层压力是控制阜东斜坡单井储层自然产能高低的关键因素:高含量的伊/蒙混层包膜削弱了水敏伤害,加上弱酸敏、弱速敏和较大的平均孔喉半径,是直接导致阜东斜坡头屯河组二段储层自然产能高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为深化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扫描电镜、X-RD分析了T2k1储层特征以及矿物组成,结合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对该储层的敏感性以及造成敏感性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的研究表明该区块储层具有强速敏性、弱水敏性,盐敏临界盐度在1996~13972mg/L,碱敏程度不强。储层的中低孔、低渗性以及含有的粘土矿物是引起储层敏感性伤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后期的修井作业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太平屯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屯油田为中低性渗透油田,从钻井到注水开发后各种增产、增注措施,均会使葡萄花油层渗透率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采收率。油气层伤害室内评价实验是通过四种敏感性评价:速敏、水敏、酸敏、盐敏;测定储层岩石与外来工作液体接触前后的渗透率变化,评价储层的敏感程度,分析储层损害机理。在此基础上,对钻井、射孔、压裂、酸化、以及注水开发过程可能对油层造成的伤害进行了评价,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油层保护对策,减少各种施工过程对储层造成伤害,提高低渗透储层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油井低液低产、地层能量严重不足,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储层敏感性、注水水质、注入水的配伍性等方面分析了马36井区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认为马36井区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为储层水敏、酸敏、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及注入水与储层流体的不配伍,这为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的开发调整、措施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松滋油田复I断块开发过程中可能伤害储层的一些潜在因素,在研究其岩石性质及矿物成分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关标准,应用岩心流动试验装置对该储层进行了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松滋油田复I断块储层存在弱速敏,中等偏强水敏,弱酸敏,弱碱敏,弱应力敏。建议油田注水或采油速度控制在2.22~6.82m/d之内,油田作业工作液矿化度控制在110892mg/L以上,pH值控制在8.5以下,油田在进行酸化作业时,必须优选酸液配方,以免酸化造成储层二次伤害,保持注水地层压力的同时,适当减小井底流压,调整压差生产。  相似文献   

9.
兴城气田储层敏感性实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兴城气田储层开发过程中可能伤害储层的一些因素及提高气田的采收率.对兴城气田储层敏感性进行了实验评价。在研究其岩石性质及矿物成分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岩心分析,通过模拟地层水对岩心的驱替实验,对兴城气田主力开发层营四段和营一段气层储层的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及酸敏性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主要伤害为中偏强水敏,中等的盐敏效应,碱敏和速敏效为中偏弱,伤害不大,无碱敏现象。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应用》2017,(4):115-118
本文以西部某油田含砾砂岩储层为例,通过X衍射射线分析、物性测试、扫描电镜及岩心流动实验,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对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储层伤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具有较高临界盐度、中等偏弱水敏和弱速敏特征。在经过不同处理程度的注入水伤害评价实验中,将注入水驱替实验前后岩心的扫描电镜照片进行对比,发现储层中敏感性矿物的形态和分布变化不大,对渗流通道影响较小,认为储层伤害主要是来自注入水中的较高的悬浮物含量。建议该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应提高注入水处理工艺水平,严格控制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含量,从而减小储层伤害,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依据岩心、化验分析和驱替实验等资料,对YJB油田下第三系阜一段和阜二段砂岩储层特征、非均质性、裂缝特征以及对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储层基本上属于强非均质性,裂缝以水平裂缝为主,主要是微裂缝和短缝,储层属亲水油藏,且阜一段比阜二段亲水性更强。由于两套层系储层特征上的差异,表现出的见水规律和开发效果不同。研究结果为油层改造、提高开发效果和提高最终采收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长庆某区块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孔隙孔喉结构、裂缝及储层温度压力系统等进行系统研究,得到长庆某区块的潜在损害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储层敏感性实验分析,进一步得到储层的损害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储层整体敏感性较弱,速敏、水敏、盐敏、碱敏弱,酸敏强,应力敏感性强。在该区块作业中需要控制合理的钻井完井液密度,钻井完井液体系宜尽量采取高矿化度体系,在采取增产措施过程中需采取预防措施应对酸化压裂带来的额外损害。  相似文献   

13.
大港南部油田储层低孔低渗,敏感性强,且地层水矿化度高,造成注水井油田注水压力以年均0.8~1.5 MPa的速度上升,给安全生产造成隐患。通过对南部油田油层岩性、物性、水质等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注水井吸水曲线特征,进行了不同类型油藏针对性的酸化、降压增注工艺的优化,优化工艺实施后注水能力平均提高50%以上,注水压力降低2~10 MPa,取得了明显的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例,利用相似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求取了不同组系裂缝开启压力及地层破裂压力,分析影响裂缝开启压力的各种因素,进而探讨如何合理确定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界限。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以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其主要方位依次为NEE-SWW、近E-W、近S-N和NW-SE向,不同组系裂缝开启压力差异较大,主要受埋藏深度、裂缝产状、孔隙流体压力及现今地应力等因素影响。合理注水压力的确定要根据各井组天然裂缝发育情况。在不发育天然裂缝的井组,注水压力不应大于地层破裂压力,避免地层发生大规模破裂而形成裂缝型水窜通道;对于发育天然裂缝的井组,若裂缝开启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合理注水压力界限不应大于裂缝开启压力,以防止裂缝大规模开启和延伸;若裂缝开启压力大于地层破裂压力,则要以地层破裂压力厘定合理注水压力,以防止地层发生新的大规模破裂。  相似文献   

15.
A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强,压裂投产后,注水导致平面及剖面矛盾进一步加剧.由于裂缝、大孔道的形成,注采井间形成优势水流通道,注入水沿着裂缝及大孔道突进,导致油井多方向见水,部分井或井组出现暴性水淹的状况.本文在A油藏储层特性、水驱规律、裂缝特征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堵水调剖、调驱及深部调驱机理,并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延长油田浅层低渗油藏压力低、地层能量不足、物性差、油井压后产量低、稳产时间短以及递减较快的问题,在充分研究目标区域油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优选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低伤害减阻剂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同时采用Fracpro压裂软件优化了压裂施工参数.结果表明:1)0.1%含量的JHFR-2减阻剂和0.2%含量的JHF...  相似文献   

17.
水力压裂影响因素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很多油田中存在低渗油藏,对低渗油藏进行压裂是目前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及其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压裂措施的增产效果,以尽可能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就需要对影响压裂井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理论油藏模型和某油田实际油藏模型为基础,引进了敏感系数,通过比较敏感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对压裂井增产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压裂井油层特性的敏感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有效厚度、地层压力、渗透率..对压裂井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于低渗复杂断块油藏,人工裂缝长度为0.8倍井距时最优;针对一注一采井组.当裂缝方向与注采井连线成45°角左右时增油效果最好;油水井同时压裂时增油效果最好;相对于矩形井网,三角形井网更加适合人工压裂。  相似文献   

18.
高应力高黏土质量分数低渗透储层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油田N储层岩性以泥质粉砂岩为主,黏土质量分数高,岩性复杂,胶结弱,储层水敏性较强,属于典型的岩性控制的高黏土矿物复杂岩性储层。储层必须压裂投产,但是以往压裂施工难度大,成功率不足50%。该区储层地层应力场复杂,附加应力高,塑性特征明显,同时储层厚度较薄,压裂裂缝起裂难度大,裂缝体积有限,地层吸砂能力严重不足。针对M油田N储层改造难度大、成功率不高的特点,通过储层特征评价分析、储层岩心岩石力学实验分析及黏土矿物分析等技术手段认识储层,采取优化压裂液体系——乳化前置液+常规水基压裂液体系、压前进行适当常规酸预处理、降低施工规模、较低砂比、小排量、小粒径支撑剂等工艺措施,保证了压裂施工的成功,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一套适合M油田储层改造的工艺技术和材料体系。  相似文献   

19.
深层巨厚砾岩稠油油藏划分开发层系的隔夹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哲  张晖 《特种油气藏》1999,6(1):23-26
方法根据砂体岩性变化及电性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压裂分析结果,计算出不同岩性隔夹层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破裂压力等,从而选择隔夹层。目的为深层巨厚砾岩稠油油藏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依据。结果该方法应用于冷43块开发方案,有效地选择了非泥质隔夹层,将E2s23油层划分为两套层系开发,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单井初期日产油10~15t;转注水后,非泥质隔夹层起到划分开发层系的隔层作用。结论对于巨厚砾岩稠油油藏,在泥岩隔层不发育情况下,将非泥岩隔夹层有效组合隔离段,可以实现划分层系开发。  相似文献   

20.
高压注水对油田套管的损坏及防治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注水开发油田套管的损坏特征 ,分析认为高压注入水窜入泥岩层诱发地应力挤压套管 ,是影响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 ;另外 ,当注水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和上覆岩层压力时 ,会产生单向侧应力剪切破坏套管。为了防止高压注水引起的套管损坏 ,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注水井适时解堵防膨 ,合理调整注采井网 ,控制压裂垂直裂缝不要延伸至泥岩层 ,提高固井质量及套管强度等。从分析当前套损井治理现状出发 ,提出防治套管损坏总体方针是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