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PVAc乳液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然后以PVA的型号、AA和APS含量、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和种子单体含量等作为试验因素,以乳液黏度作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制备PVAc乳液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当PVA型号为1788、w(AA)=1.2%、w(APS)=0.4%、w(种子单体)=6.5%、搅拌速率为120 r/min和反应温度为80℃时,PVAc乳液的综合性能优于市售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2.
高黏度低固含量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明玉 《化学与粘合》2011,(6):22-23,45
为了研制出一种高黏度、低固含量的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采用醋酸乙烯酯与部分功能性单体共聚的办法,研制出一种30%固含量、涂刷性能好、储存稳定、并且具有较高黏度的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结果表明,采用10质量份的PVA2488做保护胶体,在80~85℃进行接枝反应,APS用量为0.5质量份,改性单体mA、mB的用量分别为3...  相似文献   

3.
王雪荣  黄旭东 《粘接》2013,(5):59-61
研究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丙烯酸酯乳液共聚改性时A-151用量对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151用量少于单体量的7%时,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剥离强度提高;随其含量的增加,黏度增大,剥离强度开始降低,乳液的吸水性降低,耐水性增强。当其含量为单体量的15%时,完全干燥后浸在水中胶膜不发白,可用于耐水涂层。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酸酐(MA)作为醋酸乙烯酯(VAc)的改性共聚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并考察了MA含量对VAc/MA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MA)=0.3%~0.4%(相对于VAc质量而言)时,改性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良好;随着MA含量的不断增加,种子反应阶段回流时间延长,共聚速率变慢,最终合成的改性乳液黏度逐渐增大;当w(MA)=0.4%时,改性乳液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其粘接强度(9.70 MPa)比VAc均聚乳液增加了70%。  相似文献   

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叔-醋-丙(VeoVa/VAc/BA)共聚乳液,考察了保护胶体种类和用量、乳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和搅拌速率对该共聚乳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胶体的醇解度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粘度的影响最为明显;使用低醇解度的聚乙烯醇(PVA1788),当w(PVA1788)=10%时,乳液粘度最大;当w(乳化剂)>3%时,乳液粘度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次成核法合成了高固含量(为70%左右)、低黏度(小于1 000 m Pa·s)的保护膜用乳液型PSA(压敏胶),并探讨了共聚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及种子乳液掺量对丙烯酸酯乳液型PSA的黏度、聚合稳定性、初粘力、剥离强度及耐湿热老化性能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羧基和羟基的功能单体对乳液的黏度和聚合稳定性影响较大;补加乳化剂并采用2次成核法,可明显降低乳液的黏度、提高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当w(引发剂)=0.4%(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w(种子乳液)=2%(相对于预乳化液总质量而言)时,乳液型PSA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并且完全满足保护膜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VAE)为种子乳液、聚乙烯醇缩甲醛(PVF)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胶粘剂。利用ATR、DSC等方法分析改性PVAc胶粘剂的结构特点,研究了单体用量、种子乳液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对PVAc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含量30%(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质量比1∶4),种子乳液含量为10%,引发剂含量为0.3%~0.5%,双丙酮丙烯酰胺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6%~2%时,制备的秸秆人造板用绿色PVAc乳液胶粘剂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醋酸乙烯-丙烯酸无皂乳液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醋酸乙烯(VAc)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改性功能单体,以半连续加料方式进行无皂乳液共聚过程,得到了稳定且固含量为30%左右的乳液。探讨了功能单体AA含量、反应温度等对共聚的影响。采用FT-IR、粒径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乳胶粒子的尺寸及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65±2)℃下聚合,所得乳液稳定性好、转化率高、反应完全,且随着功能单体AA含量的增加,乳液黏度上升、单体转化率下降、乳胶粒粒径变小且粒径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谭正德  覃刚 《粘接》2014,(5):54-57,68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高性能醋酸乙烯-丙烯酸丁酯-新癸酸乙烯酯三元共聚乳液(简称醋丙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的配比、单体的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的用量和单体滴定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聚合配方,优化了聚合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为单体总量的25%、阴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1、聚合温度为80℃、单体滴定时间为1.5~2 h时,乳液综合性能良好。同时对胶体稳定性进行了相关表征:乳液外观为乳白色且泛蓝光,胶体冷冻24 h后,无破乳现象发生,无悬浮颗粒,pH值6.4,固含量49.7%,黏度116 Pa s,黏均分子质量为36 872左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AEMA)共聚物。分别以产物性状和黏度为考核指标,考察了引发剂种类、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对聚合产物的影响;合成了四种不同DMAEMA含量(DMAEMA含量均大于10%)的共聚物,并利用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四种共聚产物的p H、温度敏感性及开关乳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MMA-DMAEMA共聚物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单体浓度为27%(其中种子乳液的单体MMA占5.4%)、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2‰(种子乳液时用量为0.4‰)、V-50为引发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乳化剂且用量占体系总质量的4.2%、反应温度为45℃;在碱性条件下,共聚物对温度敏感,具有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LCST随着溶液中Na OH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单体配比中DMAEMA含量的增加,产物溶液表面张力增大,表面活性降低;MMA∶DMAEMA=1∶1或2∶1时,共聚产物具有开关乳化性,为其在含油污泥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聚合单体、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MPC)为增稠剂等,制备出一种低黏度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胶粘剂。考察了PVP用量对PVAc乳液胶粘剂的黏度、粘接性能、稳定性能及单体转化率等影响。结果表明:红外光谱(FT-IR)证实,PVP参与了VAc和BA的接枝共聚反应;适量的PVP可使乳液黏度明显降低;当w(PVP)=0.15%时,PVAc乳液胶粘剂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2.
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聚醋酸乙烯酯(PVAc)作为常用的环保、安全型胶粘剂之一,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但由于耐水性较差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以含功能基团的有机硅单体和第三单体(丙烯酰胺)作为PVAc的改性剂,合成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改性PVAc乳液胶粘剂;探讨了聚乙烯醇(PVA)类型、有机硅及第三单体用量对改性PVAc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反应的优选条件为w(引发剂)=0.45%(相对于总体系而言),w(有机硅)=2%~4%(相对于VAc单体而言),m(PVA-1799)∶m(PVA-1788)=1∶1;另外,通过调节m(PVA-1799)∶m(PVA-1788)比例及丙烯酰胺的用量,可以改变改性PVAc乳液的黏度。  相似文献   

13.
明胶接枝共聚物乳液施胶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苯乙烯(St)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聚乙烯醇(PVA)为保护剂和分散剂,根据明胶在酸性溶液中呈阳离子的特点,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型明胶接枝共聚物乳液施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制备施胶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施胶剂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明胶):m(AA):m(St):m(BA):m(PVA)=3:0.5:6:4:0.25、w(引发剂)=5%和反应温度为85℃时,明胶接枝共聚物乳液施胶纸的应用性能接近甚至超过进口同类产品,其耐水性明显优于原纸(两者水接触角分别为104°、73°)。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核-壳技术制备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乳液。研究了丙烯酸(AA)含量、聚乙烯醇(PVA)用量,核/壳比变化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AA含量和核/壳比,能有效调整乳液的粘度;如果用丙烯酸改性PVAc乳液,不用增塑剂,也能显著地降低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  相似文献   

15.
以过硫酸钠作为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叔碳酸乙烯酯(VeoVa10)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醋酸乙烯酯(VAc)的共聚改性单体,采用先预乳化后半连续滴加法制备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探讨了搅拌速率、共聚单体配比、聚乙烯醇(PVA)和引发剂含量等对改性PVAc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VAc ...  相似文献   

16.
以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PU(聚氨酯)乳液、PVA(聚乙烯醇)溶液和CaCO3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共混改性EVA乳液胶粘剂。考察了聚合物乳液组成、填料、PVA和使用温度等因素对该乳液胶粘剂的黏度、粘接强度、开放时间和耐水性等影响。结果表明:以DA-103型EVA乳液/U54型PU乳液作为复合基体,当m(EVA乳液)∶m(PU乳液)∶m(PVA溶液)∶m(CaCO3)=18∶27∶30∶25时,相应胶粘剂的低温粘接强度比市售白乳胶提高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VAc/BA/AA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原料、丙烯酸(A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改性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磺酸钠(MS-1)为新型乳化剂体系,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VAc/BA/AA共聚乳液胶粘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单体及种子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m(VAc)∶m(BA)∶m(AA)∶m(APS)∶m(OP-10)∶m(MS-1)=83∶14∶3∶0.4∶1.25∶0.25、w(种子单体)=17%(相对于总单体而言)时,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与苯乙烯(St)共聚物乳液,讨论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转化率、流变性、表面张力、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单体中NPMI含量的增加,NPMI与St混合单体的转化率降低,聚合物乳液的凝胶量增大,聚合稳定性减弱,黏度逐渐增加。所得共聚物乳液粒径为70~80nm,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9.
以聚乙烯醇为保护胶,配合乳化剂,将混合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滴加制备一种高强度双组分拼板胶用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研究了pH缓冲剂、聚乙烯醇、主单体和功能单体的种类及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和耐水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_3可保乳液聚合反应平稳,提高单体转化率和贮存稳定性;疏水型软单体叔碳酸乙烯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改善胶膜的柔韧性并提高乳液的固化速度、耐水性;适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可明显降黏并改善乳液的施工便捷性;甲基丙烯酸和羟乙基丙稀酸酯的引入,可以改善乳液冻融稳定性和耐水强度的同时,还能调节拼板胶的使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