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保证棉/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采用3%次氯酸钠法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对3%次氯酸钠法的测试结果和手工拆分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3%次氯酸钠法测试棉/氨纶(针织网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与手工拆分法测试结果的含量绝对偏差在0~0.6%范围内;测试棉/氨纶(机织两方向)混纺织物时,试验后的氨纶纤维难以收集,造成试验偏差较大。该试验表明:3%次氯酸钠法适用于测试棉/氨纶(针织网状)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不适用于测试棉/氨纶(机织两方向)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2.
探讨棉氨纶包芯纺织品纤维含量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对比了现行的4种棉氨纶包芯纺织品中纤维含量测试方法,以手工拆分法测试结果为标准测试结果,利用正交试验,通过改变测试过程中的试剂浓度、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偏差较大的两种测试方法进行修正。指出:FZ/T 01095—2002中的手工拆分法和GB/T2910.12—2009测试法的测试结果相近,与手工拆分法相比,溶解法受溶剂浓度、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棉纤维所含杂质的影响,不同测试条件下的测试结果有较大差异,通过修正测试条件可以提高测试准确性。认为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测试参数,棉氨纶包芯纺织品纤维含量各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一种手工拆分方法在双组分氨纶混纺面料纤维含量测试方法中的可行性,以4种常见的氨纶混纺面料为试样进行了试验,介绍了手工拆分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对化学溶解法和手工拆分法进行对比,从试验数据中分析得出该手工拆分方法准确可行,且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并总结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和需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采用氨纶与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常用的5种测试方法,对同一面料进行测试,对比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发现: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法对深色样品测试的氨纶数据偏大,且这两种有机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手工拆分法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效率低,对于一些网状的氨纶耗时、耗力;次氯酸钠法和20%盐酸法无论是深色还是浅色面料的检测结果都接近于手工拆分法,更能节省时间和劳动成本,而且产生的废液也更加环保。  相似文献   

5.
方方 《针织工业》2014,(11):67-70
通过分析棉、亚麻、锦纶花式纱中各纤维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溶解性能,确定先测出锦纶含量,方法为溶解法和拆分法两种;再确定棉、亚麻纤维含量,方法为借助CU-Ⅱ纤维细度仪,分别测试花式纱中的棉和亚麻含量(A方法)、拆分或者溶解出锦纶后的棉麻混纺纱中棉和亚麻的含量(B、C方法);组合成6种方案,分别计算出花式纱中各组分纤维含量,得出6种结果。对这6种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最优定量方案为:手工拆分出锦纶,得出锦纶和棉麻混纺纱的百分比含量,然后将棉麻混纺纱按照标准FZ/T 30003—2009要求进行制片测量,得出其各自的混纺比,最后综合计算出花式纱中各组分纤维的质量分数。同时可以得出,手工拆分结果优于化学溶解法检测结果,因为纤维经试剂处理后,其平均直径将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聚酯纤维/棉/黏纤/氨纶四组分牛仔面料纤维含量不同定量测试方法间的异同,选用6种织造类型不同、组分相同的牛仔面料分别进行3种定量方案测试,并将测试含量与标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案1实测值与标称值相比,氨纶偏大了0.8%~1.7%,黏纤偏大了2.99/6~4.7%,棉偏小了3.9%~6.0%,聚酯纤维比较接近;方案2实测值与标称值无明显差异;方案3中3。试样的氨纶实测值比标称值偏大了1.8%,2。面料棉实测值比标称值偏小了2.3%、黏纤偏大了2.27/5,其他纤维含量与标称值无明显差异。该试验表明,经、纬纱分开溶解定量的测试结果优于整体溶解定量,拆分法测试氨纶含量最为准确,棉/黏部分应避免直接选用化学溶解法,选用“拆分+溶解”方案减少混合物组分,测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可以提高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纺织服装市场上不良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检测机构应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纺织服装制品的纤维成分及含量。目前没有测试绵羊毛、山羊绒、棉3组分织物中纤维含量明确的相关标准,因此依据物理法(手工拆分法和显微镜投影法)和化学溶解法(次氯酸钠法和硫酸法)设计4种试验方案,分析比较各个试验方法以及各测试方法的优劣。试验表明:手工拆分法优于化学溶解法,但适用范围有限;化学溶解法中次氯酸钠法优于硫酸法;在50℃条件下,硫酸法对毛绒纤维损伤大,不建议采用;显微镜投影法不建议使用溶解棉后的试样;显微镜投影法与次氯酸钠法相结合,试验结果接近配比,且适用于所有绵羊毛、山羊绒、棉混纺或交织的织物。  相似文献   

8.
方方 《针织工业》2013,(11):65-69
为了研究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交织产品三种定量测试方法间的差异,选取棉+氨纶、黏胶+氨纶、莱赛尔+氨纶和莫代尔+氨纶等7种类型的交织产品,分别采用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二甲基乙酰胺法(DMAC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手工拆分法结果最为稳定,平行样品测试结果偏差不大于0.2%,试验结果接近真实值;DMF法和DMAC法的测试结果比算术平均值偏大1%~4%,可通过调整修正系数d降低偏差,建议调整棉+氨纶和黏胶+氨纶型交织产品d为1.02,调整莱赛尔+氨纶和莫代尔+氨纶型交织产品d为1.01。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一种手工拆分方法在经编弹力网眼织物纤维含量测试方法中的可行性,以锦纶/氨纶90/10、聚酯纤维/氨纶94/6经编弹力网眼织物为试样进行了试验测试,通过手工拆分方法与化学分析方法的对比,两种方法得出的纤维含量十分接近,且与厂家给出的纤维含量参考值相差甚微,表明该手工拆分方法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现行标准中涉及的丝/毛定量分析方法有5种,为了从中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法,选用不同风格的丝/毛面料,用手拆法、甲酸氯化锌法、59.5%硫酸法、75%硫酸(室温)法和75%硫酸(40℃)法进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59.5%硫酸法、甲酸氯化锌方法和手拆法的测试结果差异在1%以内;75%硫酸法在40℃条件下,羊毛的测试值比前三种方法的差异偏大,在2%以内;75%硫酸法在25C条件下的测试结果与其他方法的偏差较大,有些达到3%以上。该研究表明,在进行丝/毛面料定量分析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丽  秦满杏 《针织工业》2021,(11):77-80
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涤黏氨混合产品定量方法,设计6种定量方案分别进行测试。然后用核查样品对优选的方案进行复现性测试,并用t检验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涤黏氨混合产品宜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定量方案,即先采用物理法拆分氨纶,再用75.0%硫酸溶解黏胶纤维的定量方法,定量结果数据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现有的检测标准对棉氨纶织物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手工拆分法和二甲基甲酰胺法,但手工拆分法耗时长,效率低,二甲基甲酰胺法对深色织物氨纶定量分析结果偏大。文中采用20.00%盐酸法对棉氨织物进行定量分析,对比了20.00%盐酸法与二甲基甲酰胺法的准确性,并通过计算20.00%盐酸法对纯氨纶纤维定量分析的修正系数优化20.00%盐酸法,测试优化后20.00%盐酸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20.00%盐酸法对棉氨织物中氨纶定量分析中氨纶的绝对偏差最大为0.39%,完全符合标准中规定定量的置信区间(1.00%以内);20.00%盐酸法有效地避免了手工拆分法和二甲基甲酰胺法的局限性,对棉氨织物实现准确、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行标准中规定的定量分析方法(拆分法、二甲基乙酰胺法、二甲基甲酰胺法、环己酮法)对不同的纤维素纤维(棉、粘纤、莫代尔)/氨纶交织产品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对各测试方法所得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样品,不同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当样品不能采用手工拆分法进行定量分析时,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应优先采用环己酮法;将二甲基乙酰胺法的d值修正为1.01,二甲基甲酰胺法(国标法)的d值修正为1.02,二甲基甲酰胺法(行标法)的d值修正为1.01,所得结果会更为接近真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研究了次氯酸钠溶剂对氨纶与一般再生纤维素纤维(莫代尔纤维、粘胶纤维、莱赛尔纤维、铜氨纤维等)的混纺面料进行定量的方法,同时与二甲基甲酰胺法和手工拆分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经比较发现,二甲基甲酰胺法只对浅色的样品适用,针对深色的样品而言,检测得到的氨纶比例偏高,而本试验选用的次氯酸钠方法不受颜色深浅的影响,检测得到的氨纶比例和手工拆分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各国对于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所不同,常用的有化学分析法、纤维投影法和手工分离法等。选用甲酸/氯化锌、59.5%硫酸、37%盐酸对棉/莱赛尔、棉/莫代尔、棉/粘胶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显微投影法对上述产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上述方法均可以进行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判定,其中化学分析法的测试准确性高于显微投影法,化学分析法中37%HCl法实验结果一致性好,操作方法较简单方便,建议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用二甲基乙酰胺法、二甲基甲酰胺法和手工拆分法检测氨纶纤维含量,比较得出二甲基乙酰胺法较其他方法检测结果准确率高,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介绍用二甲基乙酰胺法、二甲基甲酰胺法和手工拆分法检测氨纶纤维含量,比较得出二甲基乙酰胺法较其他方法检测结果准确率高,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李煜涛  谢艾 《中国井矿盐》2024,(2):33-34+40
通过使用国标手工法与北京吉天ACOD-30全自动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测定水质化学需氧量的对比实验,分析两种测量方式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测量结果表明手工法与北京吉天ACOD-30全自动化学需氧量分析仪都能满足《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828-2017)中化学需氧量测定的要求。同时,利用F检验法和t检验法进一步判断手工法与北京吉天ACOD-30全自动化学需氧量分析仪在测试有证标准物质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全自动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法可有效控制测定条件,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分析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论采用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交织产品三种定量测试方法: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二甲基乙酰胺法(DMAC法)对棉/氨纶、粘纤/氨纶和莫代尔/氨纶等几种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交织产品进行对比测试研究,并对实际检测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试验方法的有效性,通过采用2种不同的化学方法对羊毛/粘纤混纺织物含量进行测试,发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再用此2种方法对羊毛/粘纤标准贴衬剪碎混合后的织物(碎片)含量测试发现,采用2.59%NaOH法的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值,而采用碱性NaClO法则存在较大偏差。试验表明,采用2.5%NaOH法对羊毛/粘纤混纺织物成分测试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