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六九年祁峻被“解放”了。因为有一派反对,所以“解放”还附有许多条件。首先,组织生活未恢复;第二,要送往干校学习。干校在广东英德,当时祁峻高烧39℃,不许买卧铺,只能坐硬板。在火车上,祁峻实在坚持不住,提出要求时,被斥  相似文献   

2.
祁峻传略     
祁峻同志历任东北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副局长、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建筑工程部新材料局局长、以及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等职,退居二线后任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顾问。他还担任着自1959年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以来学会付理事长的职务。早在延安时期,祁峻同志就和陶瓷结下不解之缘。虽然他是学画的,而且在绘画、雕塑、木刻等艺术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是参加革命后服从革命需要,从事工业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从而逐渐成了一位新材料的开创者。他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很不利的条件下,做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当然对他自己来说也是极为陌生的事。但是以他的智慧、才能、毅力和远见卓识,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例如,在战争年代里,在延安用陶瓷和牛皮做水泵,用陶瓷做取暖火炉;东北解放不久,便建成了当时我国第一条最长的隧道窑;1958年以后从事两弹一机的配套材料以及玻璃钢,防弹玻璃等其他军工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把新型建筑材料列入了他的议事日程并取得了可喜成就。对于新型建材的发展,尽管目前还有人反对,但是它的问世,毕竟打破了过去那种秦砖、汉瓦、肥栋胖柱的一统天下,出现了色彩缤纷,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这不能不归功于祁峻。综观祁峻同志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创新,改革精神。虽然祁峻同志现已年逾古稀,退居二线,但他仍在孜孜以求,锐气不减,在开拓新材料的道路上还在大踏步前进。祁峻同志出身剥削家庭,青年时代追求真理几经波折终于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后又是一波三折,历经坎坷,但他坚持信念,毫不动摇,他是一位历经大浪淘沙的革命者。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反映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某些侧面。经过采访,我们整理了祁峻同志的传记材料。通过这份材料,我们希望能对读者瞭解一位革命者的成长过程,瞭解当时的那个时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品心斋     
当国人脱下风靡全国的绿军装和蓝制服,将自己装扮的花枝招展后,人们并没有满足。夏季您到街上看看,一个个大老爷们儿都穿戴的整整齐齐,仿佛一片鼓噪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都同自己无关似的,而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少妇们却好象对温度的上升十分敏感,上衣逐渐从短袖变成无袖、从无袖变成一根吊带,如果地心没有引力也不知到时装的发展会是什么样。裙子也由过膝往超短发展,生怕自己不够“透明”。或许有一天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明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是生活异常的方便,无论盖房造物,还是做饭制衣,从前必须用手完成的工作。绝大多数都能用机器代替。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做手工?自己动手编织毛衣、搭建家具,甚至制作一些没有实际功能的物品。一些企业销售产品,也打出“纯手工制作”的大旗,来标榜自己的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没有人没有缺点,懂得藉由修饰让自己完美才是聪明的女人,“窈窕曲线”并不是望尘莫及,相信好身材可以穿出来。 完美是个神话,然而美我们可以去创造。了解自己,爱惜自己,不只美丽,更多自己的魅力,离完美我们就更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一可能是因为近年的“新闻疲劳”,让自己即使面对一个个劳模,眼前也很难出现为之一亮,心中为之一振的情况。是劳模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还是自己果真已愚顿?只觉连思考的激情,也不知飘向了何方。是《泸天化科技》主编王增明,多次给我讲述一个几乎没有“学历”,却是技术能手的故事,才让我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萌生了一点探寻的心理。当我面对一本本权威性杂志,一篇篇足以坠入云里雾里的科研论文,我还真不敢相信,这些高深莫测的论文,居然出自一个仅有初中一年级学历的罗万里之手。他是凭什么写出了《KMM可编程调节器在非过程控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本探讨“好人为什么好而坏人为什么坏”以及“好人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坏人伤害”的书。研究表明,当今社会有4%的人是毫无良知的人,即反社会人格者。这些家伙没有良心,没有内在约束,也没有任何罪恶感或羞耻心。他们因为不受良心谴责,也不受道德或法律的牵制,因此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8.
呼唤技工     
沙林 《散装水泥》2002,(6):51-53
“滑头的人,技术绝对上不去。技术好的一般在很多的时候都是沉默寡言的,他们进入了自己的状态。现在的技术是比过去粗糙多了,主要是大家的心气跟过去不一样了。看着当官的手不动,膀不摇,驾着二郎腿,拿着高出工人多少倍的工资,心里有气。于是手下就没个准儿了……”周师傅说。  相似文献   

9.
尹虹 《陶瓷工程》2010,(4):55-56
经常有人会问到“瓷”与“磁”的区别差异,如果仅仅是说这两个汉字的差别,大部分人都会立马回答,一个是磁铁的磁,一个是陶瓷的瓷。显然大部分提问者都是问“瓷砖”与“磁砖”有什么区别差异?其实留心一点的都可以发现在使用的过程中瓷砖与磁砖几乎没有什么任何差别,上年纪的人都会注意到磁砖这个词在大陆出现只是十几二十年的事(1984年出版的《硅酸盐辞典》所收录有关“磁”的词条没有一条与“瓷”的含义沾边),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后台资陶瓷砖生产制造企业登陆大陆将磁砖的用法带进来,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人会问到“瓷”与“磁”的区别差异,如果仅仅是说这两个汉字的差别,大部分人都会立马回答,一个是磁铁的磁,一个是陶瓷的瓷。显然大部分提问者都是问“瓷砖”与“磁砖”有什么区别差异?其实留心一点的都可以发现在使用的过程中瓷砖与磁砖几乎没有什么任何差别,上年纪的人都会注意到磁砖这个词在大陆出现只是十几二十年的事(1984年出版的《硅酸盐辞典》所收录有关“磁”的词条没有一条与“瓷”的含义沾边),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后台资陶瓷砖生产制造企业登陆大陆将磁砖的用法带进来,  相似文献   

11.
三哥     
“三哥”是金城水泥厂一个“临”了30多年的临时工。他也有名字,只是现在很少有人用。厂内厂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除非他的家人和亲戚,都异口同声叫“三哥”,既顺口,又顺耳。人呼三哥他高兴。 三哥是金城水泥厂的勤杂工。他看到农民兄弟用个一吨、两吨水泥的,又是开票又是找人送水泥很不方便,就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一辆12马力的小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马桶都是英雄,只要一个按钮,他会冲去你所有烦忧……每一个马桶都是朋友,可以真心相守,一辈子你都不能没有”,听过刘德华唱的马桶歌,你是不是也很想为自己选择二个可以终生相守的朋友呢?  相似文献   

13.
范卫强 《江苏陶瓷》2006,39(3):35-36
关于紫砂壶艺术的创新问题,可以说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天,就“创新”二字谈谈自己的体会。观念的创新,是艺术创新的先导。创新,是所有艺术的生命,如果没有创新,这个艺术必然会像断了源的江河一样干枯,象没有雨水的禾苗一样枯萎,这应该是每个搞紫砂艺术的人都知道的原理。既然  相似文献   

14.
从小学开始,“升级”就把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平时爸爸逼、妈妈劝,为得就是能够顺利升到更高年级。每次考试过后,让人最担心的事儿就是自己能否顺利的“升级”。现在的孩子,九年义务教育想不“升级”都难,想想也真是幸福。经过十几年在“苦舟”上的锤炼,好不容易从各种“苦”海中“升级”而出,步入社会这个大舞台,原想着这就再也没有“升级”的压力了。可谁曾想,自从一不小心走进IT行业,天天想的事情就是“升级”,只是不是自己的”升级“了,而是如何给“电脑”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个寓言,叫“杞人忧天”,说的是杞国人总是担心有一日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以至每天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后来人们用这个寓言来讽刺那些饱食终日、无事生非的多忧多虑者。但近日,从《参考消息》中的一则报道“当心来自太空的死亡幽灵”来看,“杞人”非但多虑,简直是一个“先知先觉者”。他的多虑也并非是无根据的担忧,因为天真的“漏”了!文章说:南极洲这几个星期已有数以千计的小企鹅死  相似文献   

16.
创新园地     
《佛山陶瓷》2004,14(1):43-43
一、创新思维训练题1、有一个人要爬16层高的楼,可他只爬了8层就到了顶楼,为什么?2、一个哨兵发现了敌人正在偷袭上岸,可是他为什么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不是太不负责任?3、在4米见方的一块毯子的正中放了一杯水,不能用东西钩取,也不可以踩着地毯,能用手拿到这杯水吗?4、一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讽刺信给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元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试问,海明威是怎么回答的?5、有一天,一个猎人出去打猎,直到天黑才回来。他的妻子问他:“你今天打了几只野兽?”猎人说:“打了9只没有尾巴的,8只半个的,6只…  相似文献   

17.
糖果包装DIY     
现代人的生活很注重品位,经常因为有应酬需要带一点小礼物作为调节气氛的小小“节目”,可是每次都得拿到商场柜台上去包装,成本比礼物本身还要高,反而没有了最初的心情。其实,我也很想自己动手做包装,只是那样太花费时间。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不要太多时间,又可以自己动手很快完成。大连王雪燕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影像视觉》2009,(10):13-13
细节,是一种态度。当生活忙碌的脚步,让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去仔细看看身边那些细小却能带来感动的事物,于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已经不满足于“眼观,手拍”的摄影模式,他们希望通过摄影看到自己“看”不到的那一部分世界。  相似文献   

19.
即便没有文字,畲族人依然有触摸自己族群历史的文化物证——畲族银器。每一件传统的畲族银器,都可以讲出一个凤凰的故事。苗人说自己是蝴蝶妈妈的子孙,畲族则坚信自己是凤凰的后代。两个民族都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都为寻找土地而经历了漫长的颠沛流离。无独有偶,千百年来,他们都选择了用银器来镌刻自己民族的历史,用银饰来装点自己以及生活。  相似文献   

20.
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沉默不语。他们只是将思想捏进土里,然后投进烈火。5月的重庆,恰好是阳光最招人爱的时节,大爱美陶的义卖会让无数人的脚步停在了江北商圈。各式各样的陶艺花瓶摆满了两个展示架,颇具设计感的外形,浸着陶最原始的朴实质感。在阳光下,愈加美丽。当得知这些作品出自于一群智障孩子之手,所有人都感到惊讶。这么美的作品,即便是正常人,也很难做出。有人问,这些精美的陶器真的出自智障人士之手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并非他们独立完成,而是由陶艺家根据他们的特殊性设计好分解步骤,每个人只做自己擅长的一步。因为全手工制作,每一件都有着各自的特色。记者在现场花150元买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