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含高铜铅氰化金泥中提取金、银、铜、铅全湿法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宪 《黄金》2011,32(7):56-58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从含高铜铅氰化金泥中提取Au、Ag、Cu、Pb全湿法工艺.该工艺在硫酸介质中加入一种除铜剂对氰化金泥进行预处理,除铜率达98%;预处理后的含金渣浸金,金浸出率达99.5%以上;用混合还原荆还原出的海绵金,经去杂处理,金的成色达到Au-2标准.  相似文献   

2.
某难浸金精矿堆浸细菌氧化-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斌  程东会  王立群 《黄金》2007,28(8):38-41
通过对难浸金精矿掺入一定比例骨架材料,解决了矿堆渗透性差难题,选用适宜菌种对金精矿进行堆浸细菌氧化-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由常规氰化62.88%提高到93.32%.该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适宜条件金精矿亦可用堆浸细菌氧化-氰化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3.
高砷高硫金精矿固化焙烧-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高砷高硫金精矿矿物成分、固化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条件,探讨了焙砂氰化浸出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金精矿经固化焙烧,焙砂氰化浸出时加入适量混合氧化剂(H2O2 KMnO4)和助浸剂G能显著提高金的浸出率,金浸出率为88.4%,砷、硫固化率均为90%。  相似文献   

4.
高硫高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菌氧化-氰化浸金工艺处理高砷高硫金精矿,研究了不同矿石细度、矿浆浓度、细菌接种量、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矿石硫、铁、砷的脱除率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为10%,氧化温度为32℃,氧化时间10d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85.1%;矿石中铁、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70.5%,58.7%和41.1%时,金的浸出率高达87.7%。该工艺与常规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相比,金的浸出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难处理金精矿加压氧化-氰化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锋 《湿法冶金》2003,22(4):183-187
对新疆阿希难浸金精矿进行了酸性加压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加压氧化和氰化浸金效果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6.
孙晓 《黄金》2001,22(4):34-36
乌拉嘎金矿金精矿中硫化物包裹金及矿泥含量多,采用常规氰化浸出工艺,浸出率在84%左右;采用金精矿细磨--选择性絮凝脱泥--氰化浸出工艺,浸出率可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7.
国内某难处理金矿金品位为14.80×10-6,含有0.47%的有机碳,95%以上的金为金属硫化物包裹金,常规氰化浸出率仅有21.89%。采用酸性热压—氰化工艺,研究矿浆浓度、时间、温度、氧分压和转速条件等因素对金氰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压预氧化处理金矿石能有效打开金包裹,硫氧化率98%,预处理后金的氰化浸出率97%。  相似文献   

8.
薛光  于永江 《有色冶炼》2004,33(3):26-27
提出了一种从氰化金泥中直接提取金银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一种新型的浸金剂,在金泥未经预处理的情况下,金的一次浸出率达98%以上。用混合还原剂还原制得的粗金,经过电解,金的纯度达99.99%以上,采用电解法回收银,银的纯度可达99.9%以上,并且可综合回收铜、铅。  相似文献   

9.
高铜、高砷、高硫金矿石或金精矿氰化浸金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卿  查广平  冯秀芳  姚坡 《黄金》2003,24(6):32-34
研究了铜、砷、硫矿物共生金矿石或金精矿,在氰化前用碱合剂预处理、在氰化过程中加入活化剂条件下,含铜(1%-6%)、砷(6.5%)、硫(30%)不干扰金的浸出,可使金浸出率从40%-50%提高至87%-94%,浸出速度快,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某含铜砷金精矿采用硫酸化焙烧生产工艺进行处理,酸浸铜浸出率仅为86.03%,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为92.00%、53.00%,有价金属金、银、铜回收效果均不理想。针对该含铜砷金精矿性质,采用三级工艺,即一级还原焙烧+硫酸化焙烧、二级酸浸浸铜、三级氰化浸出工艺进行处理,并优化了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含铜砷金精矿添加氢氧化钠10.0 kg/t,经过600℃、1.0 h的还原焙烧,焙砂再添加8.0%硫铁矿进行650℃、2.0 h的硫酸化焙烧,焙砂经酸浸浸铜,铜浸出率达到95.35%;酸浸渣经氰化浸出,金、银浸出率分别为96.13%、75.39%,指标较好,实现了含铜砷金精矿的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氧化钙在氰化物提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建业 《黄金》1992,13(10):44-48
在氰化物提金中,特别是对硫化物成分多、含量高的矿石,预先进行碱浸或适当控制CaO的浓度是必要的。浸出时,氧化钙不仅起保护碱的作用,还能同时抑制Cu~(2+)、Fe~(3+)等离子对氰化物的消耗,并且对矿物微细颗粒起絮凝加速沉降的作用,可以改善氰化过程的工艺条件,提高金的回收率,降低氰化钠的消耗,利于洗涤和置换。  相似文献   

12.
氨氰法从含铜金矿石中提金研究与工业实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夏光祥  涂桃枝 《黄金》1995,16(7):26-29
本文对氨氰法浸取含铜金矿石进行了工艺过程研究,详细地考查了各操作条件对金浸取率的影响,对于含4.67TCu及58g/tAu的金精矿,氨氰法的NaCN用量约为氰化法的1/3,并且金浸出率也高,可达93.5%,将实验结果用于工业生产(28t/d)运转稳定正常,技术指标与小试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河北某金银多金属原生产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志刚 《有色矿冶》2001,17(6):17-20
河北某矿石为含金银的多金属原生矿石,矿石成分复杂,金银与硫化物以及硫化物之间共生关系密切,分选难度较大。通过多种选别流程的对比,应用碱预处理氰化法提取金银,氰化尾渣多金属浮选分离的选冶联合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指标。碱预处理和氰化物低浓度浸出,使金的浸出率由61.78%提高到91.74%,浮选过程采用组合抑制剂,有效实现了铜铅与锌硫的分离,并达到了多金属综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含砷锑难处理金矿石中浸出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含砷锑难处理金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工艺矿物学特征。在氰化浸金过程中,加入一定量混合氧化剂(H2O2+KMnO4)和混合助浸剂(Pb(Ac)2+A),金得到有效浸出,浸出率达91.17%。  相似文献   

15.
简椿林 《黄金》2014,(2):47-49
对菲律宾某复杂金精矿的金、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其试验结果表明:两段焙烧—两段酸浸—添加碳酸氢铵氰化提取金、银工艺指标较好;在一定条件下,金、银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8.78%、97.57%。  相似文献   

16.
氨氰法从铜金精矿热压酸浸渣中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氨氰法浸取含铜热压酸浸渣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详细地考查了各操作条件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在矿浆浓度40%,NaCN用量8.0 kg/t,NH4HCO3 用量75k g/t,氰化时间16 h的条件下氰化,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8.3%、82.7%。  相似文献   

17.
高铜难处理金矿经酸性热压氧化后,铜基本被浸出进入溶液中,消除了铜对氰化过程的影响,而银在热压处理过程中易与生成的黄钾铁矾相结合,生成难处理的银铁矾[AgFe3(SO42(OH)6],在随后的常规氰化试验中,金回收率达99%以上,但银回收率不足10%。针对银回收率低的问题,系统考察了矿浆浓度、NaCN浓度、石灰用量、预处理温度和时间、氰化时间及炭密度等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85~90 ℃、矿浆浓度为40%、石灰用量为40 kg/t的条件下,对氧化渣进行碱性预处理,随后在NaCN用量为0.10%的条件下浸出8 h,银回收率得到大幅提高(达到85%),金浸出率也保持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某含砷、碳的砷金矿、原矿焙砂以及氰化浸渣的物质组成研究表明,金在原矿中呈不可见-不可直接浸出的形式存在,该矿石属"难处理金矿石"。矿石焙烧后,其中所载的不可见金转化为可氰化浸出的不可见微粒金。浸渣中赤铁矿和脉石载金是构成渣中Au损失的2种主要因素。针对该砷金矿特点,采用原矿焙烧工艺流程提金,试验结果表明,砷金矿通过氧化焙烧-氰化浸出,金的浸出回收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19.
王宏志  陈雯  朱云  沈强华 《黄金》2013,(8):56-59
针对金矿石中,金与硫化矿物伴生的特点,将金矿矿石充分细磨后,采用强化措施进行全泥氰化浸出。然而,硫化矿物在一定程度上溶于氰化物溶液,产生的可溶性硫化物将阻碍金的氰化浸出。为减少硫化矿物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采用鼓空气的方法对矿浆进行预处理。同时,在氰化浸出过程中,通过对磨矿细度、溶解氧、硝酸铅以及氰化钠质量分数的控制,优化了金浸出效果。最终,在减少氰化物消耗量的前提下,金浸出率提高到95.4%。  相似文献   

20.
付宏芳 《有色矿冶》2006,22(2):28-30
介绍了氰化亚金钾的生产工艺过程、技术条件及所用原料和产品质量情况.采用该工艺生产氰化亚金钾,工艺简单可靠,生产过程易于控制,但产品的质量对原料的依赖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