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表面活性剂驱中木质素磺酸盐作为吸附牺牲剂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表面活性剂驱过程中木质素磺酸盐作为牺牲剂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该技术是基于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 ,来测定木质素磺酸盐和石油磺酸盐的浓度。建立木质素磺酸盐和石油磺酸盐的吸附等温线来评价木质素磺酸盐的牺牲效果。开发了一个用来描述在木质素磺酸盐存在下的离子交换的简单模型 ,这个模型中包含了阳离子与木质素磺酸盐的联系。本项研究的主要结果有四个方面。第一 ,用木质素磺酸盐预冲洗处理孔隙介质 ,可以显著地降低表面活性剂的损失 (降低量大于 50 % ) ,然而 ,当木质素磺酸盐与表面活性剂段塞混合在一起时 ,表面活性剂损失的降低就很少。第二 ,在木质素磺酸盐存在时有更多的阳离子从岩石上进行交换 ,这种阳离子交换的增强是二价阳离子与木质素磺酸盐结合的结果。第三 ,与盐水和石油磺酸盐相比 ,木质素磺酸盐会导致可溶性矿石的更大程度的溶解 ,产生了不需要的二价阳离子。第四 ,木质素磺酸盐对石油磺酸盐的耐盐度和最优矿化度的影响并不大。从这些实验室结果 ,总结出在表面活性剂驱中木质素磺酸盐是很有潜力的吸附牺牲剂  相似文献   

2.
文章描述了一系列在有或没有木质素磺酸盐预冲洗情况下的表面活性剂驱。为了隔离木质素磺酸盐作为牺牲剂的作用 ,设计了一种在液 -液界面抑制木质素磺酸盐作用的方法。实验结果包括 :木质素磺酸盐预冲洗段塞大小及降低表面活性剂滞留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系。表面活性剂滞留损失的减少并不是提高采收率的直接原因 ,而是木质素磺酸盐作为有益的助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用木质素磺酸盐预冲洗降低表面活性剂吸附的矿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与进行中的Glenn Pool表面活性剂扩大性驱相结合,用木质素磺酸盐作为吸附牺牲剂的矿场试验。作为此项工程预冲洗的部分内容,10天共注入2wt%的木质素磺酸盐溶液。2口观察井的样品分析结果解释了木质素磺酸盐在表面活性剂吸附及驱替过程中的效果。尽管结果还不很明确,但仍可得出结论,低成本的木质素磺酸盐预冲洗对表面活性剂驱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唐善或  杨承志 《油田化学》1989,6(3):237-242
本文研究了不同模数和浓度的硅酸钠抑制石油磺酸盐与多价阳离子的沉淀作用的能力。研究表明,硅酸钠主要是通过对多价阳离子的螯合而起抑制作用的,不同模数的硅酸钠对多价阳离子的螯合能力不同,随着硅酸钠的模数或浓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石油磺酸盐的沉淀损失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少驱油过程中石油磺酸盐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价格低廉的木质素磺酸盐(LS)作为表面活性剂驱油牺牲剂的可能性。研究了 LS 的吸附特性,作为牺牲剂减少石油磺酸盐吸附损失的作用规律和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对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性能。结果表明:LS 的吸附符合 Langmuir 方程;使用改性 LS 的水溶液对地层进行预处理,可以显著地减少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失(减少量>60%)。改性木质素磺酸盐作为表面活性剂驱油的牺牲剂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重烷基苯为主要原料,以SO3为磺化剂,合成ASP三元复合驱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探讨了原料组成、反应条件等因素对烷基苯磺酸盐产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及稳定性。在室内合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放大试验,工业试验合成产品界面活性优良,其ASP复合体系驱油效率比水驱驱油效率提高20%以上。图4表6参6  相似文献   

7.
三元复合驱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文献调研 ,综述了国内外三元复合驱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驱油机理及配方、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为研究和开发高效廉价的三采表面活性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ASP复合驱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烷基苯为主要原料,以SO3为磺化剂,合成ASP三元复合驱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探讨了原料组成、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垸基苯磺酸盐产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及稳定性.在室内合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放大试验,工业试验合成产品界面活性优良,其ASP复合体系驱油效率比水驱驱油效率提高20%以上.图4表6参6  相似文献   

9.
以重烷基苯为主要原料,以SO3为磺化剂,合成ASP三元复合驱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探讨了原料组成、反应条件等因素对烷基苯磺酸盐产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及稳定性。在室内合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放大试验,工业试验合成产品界面活性优良,其ASP复合体系驱油效率比水驱驱油效率提高20%以上。图4表6参6  相似文献   

10.
以生产十二烷基苯的副产物重烷基苯为原料,用适当改进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的生产装置可以制备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的以重烷基苯磺酸盐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该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空气干燥、SO3发生、磺化、老化与水解、尾气处理、中和复配等步骤。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重烷基苯的组成较为复杂,导致影响因素的复杂化;通过对原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工艺参数优化及对生产装置各个单元设备的适当改进,生产以重烷基苯磺酸盐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可使国内油田的原油与注入液之间形成超低界面张力(10-3mN/m级)。应用实例表明,以重烷基苯磺酸盐为主表面活性剂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优良的性能及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董珍  杨飞  刘哲  金勤武  赵建社 《油田化学》2013,30(3):411-415
本文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和马来酸酐、反丁烯二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表/界面活性很高的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羧化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双酯表面活性剂(CAPM),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面、界面的性质以及真实砂岩微观模型驱替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中加入所合成的羧化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双酯表面活性剂CAPM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7.08 mN/m,临界胶束浓度达0.163g/L,与原油间的油/水界面张力可降低至10-3mN/m,并可以将砂岩中的原油有效驱替。图9表1参17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驱的驱油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作用特征、水驱后残余油的受力情况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受力状况影响的分析,对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进行了评述。根据对国内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认为开发研制廉价、高效表面活性剂是开展表面活性剂驱油及其相关驱油技术的关键,并对表面活性剂及其相关驱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稠油油藏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芳 《油田化学》2012,29(1):60-64
针对胜利稠油油藏条件,利用室内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开发效果。考察了高温表面活性剂WT的界面张力、耐温性和降黏性。结果表明,WT溶液与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最小值达10-2mN/m。耐温可达150℃,半衰期大于15 d。油水质量比8∶2、7∶3时的降黏率分别大于86%和95%。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最终采收率为74.32%,比蒸汽驱提高12.11%,增油效果明显。在驱油实验的基础上,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孤岛中二北Ng5典型井组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最佳注入方案为:段塞交替注入,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5%,注入体积0.3 PV,预测该方案提高采收率3.58%。通过动态经济评价方法,推导得到了"经济极限增油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经济技术界限研究方法,并确定了典型井组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有效厚度、原油黏度界限。  相似文献   

14.
乳化作用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机理之一,在复合驱过程中乳化作用能明显提高采收率。本文介绍了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结构、性质和增溶作用,概述了微乳液结构和性质及其在采油方面的应用,介绍了乳状液的稳定性及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归纳了复合驱乳化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延长化182 井组长6 油层在实际采油开发过程中注采比不理想以及开发井低产、低能,地层水矿化度 和钙镁离子高导致常规表面活性剂失效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抗盐性表面活性剂驱油剂。该剂在不用螯合剂和稳 定剂的条件下,将两性-非离子Gemini 表面活性剂(PPM-12)、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12)与十二烷基 二甲基氧化胺(OB-2)复配而得。对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和性能进行了优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 总加量为0.3%时,PPM-12、AES-12、OB-2 较适宜的质量比为4∶1∶1~1∶1∶4,油水界面张力均能达到10-3 mN/m 数量级,在最佳配比2∶1∶3 下的油水界面张力可达1.2×10-3 mN/m。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抗盐性能、乳化 性能和驱油效果均较好。经岩心6 次吸附后的油水界面张力仍在10-3mN/m数量级;其在油田钙镁离子浓度范围 内可达10-3 mN/m数量级,镁离子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钙离子,钠离子影响最小。当驱油体系加量≤ 0.25%时,乳化分水时间≤2894 s,且油水界面清晰。复配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在高盐低渗油藏的平均采收率增 幅达10.3%,在类似油藏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原油田属高温高盐油藏,常规三次采油技术难以满足提高采收率的要求。以非一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为主剂的驱油剂与原油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与储层流体适应性好。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3%时,驱油剂吸附量小于1.5mg/g,耐温100℃,抗盐20×10。mg/L(ca。^2++Mg^2+含量6000mg/e)。注入0.2PV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采收率7.88%。该驱油剂可以在中原油田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欢  由庆  韩坤  刘逸飞  方吉超 《油田化学》2018,35(2):302-307
针对现场压裂返排液中部分单一体系再利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通过考虑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具有协同效应的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清洁压裂液返排液的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体系,通过分析体系降低界面张力性能、乳化性能,优选了最佳的复配体系配方0.2%RSH-2+0.012%AOS,并评价了该复配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纯返排液体系在质量分数0.02%~0.5%范围内仅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1m N/m数量级,而0.2%RSH-2+0.012%AOS复配体系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 N/m超低数量级;同时,该复配体系乳化性能优良,油水比1∶1的乳状液在静置10 h后的析水率仅30%。该复配体系在渗透率0.0025μm~2的岩心中吸附性能优良,注入124.5 PV时吸附达到动态饱和,动态吸附量为7.52 mg/g,水驱后表面活性剂的滞留量只相当于动态饱和吸附量的1/4~1/3。该复配驱油体系具有较强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11.8%,能满足低渗透油藏压裂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庆低渗透油藏特点,提出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2-巯基苯甲酸、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等为原料制备聚合物微球,以烷醇酰胺聚氧乙烯聚醚磺酸盐与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为原料制得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微球混合液的油水界面张力,考察了聚合物微球与混合液的调驱性能,优选了复合调驱注入方式,并在安塞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为50~300 nm,具有水化膨胀特性,膨胀倍数为20~100倍。微球在水化膨胀过程中产生聚集特性,分散性、球形度均较好,且粒径呈高斯正态分布。表面活性剂适宜用量为3 g/L。聚合物微球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混合液黏度增大,微球分散相颗粒屏蔽了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以及形成胶束的能力,导致油水界面张力降幅变小,不利于表面活性剂驱油。聚合物微球溶液对岩心的封堵性较好,微球质量浓度大于4 g/L时的封堵率约80%。体积比为1∶1的聚合物微球与表面活性剂段塞式注入岩心的驱油效果好于二者混合式注入。该体系在安塞油田现场的应用效果显著,累计增油3576 t。  相似文献   

19.
One of the methods that is used nowaday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is surfactant flooding. The main mechanisms of surfactant flooding in reservoir consist of reduction of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water and oil and modification of rock wettability.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simulate the surfactant injection process in Darcy scale and in one-dimensional, multicomponent, multiphase state, and effects of physical phenomena such as adsorption, dispersion, convec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fluids and solids are considered. Wettability alteration of reservoir rock due to presence of surfactant in injected fluid is detected in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First, the authors express the governing flow equations in the system and then discretize them. The variables consist of water and oil saturations,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in water phase, water and oil pressures, and velocities in each block. Second, the discretized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IMPES method and pressure and saturation variables are calculated and after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in water phase is calculated. Finally, results of simulation are sh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