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海西造山带(即东西构造带)横贯中部欧亚大陆。其北是加里东期构造区,其南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该构造带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演化。在加里东褶皱期、中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化期和阿尔卑斯-喜山晚期构造盆地活化期的反射活化作用,对构造带内的中间地块进行了强烈的改造。这一作用与铀成矿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些中间地块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并在性质上也逐渐接近地台,而地槽面积显出西大东小,进入我国境内演变成了夹持地台区的南北二个狭窄的分支地槽。中间地块与地台间在性质上渐变。如塔里木地台及东欧地台就有人认为是中间地块。中间地块受地槽影响而发育的活化阶段的特征在地台区也有反映,仅活化阶段持续的时间、影响范围和强烈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可能引起铀成矿类型、矿化特征和成矿规模上的差异。从欧亚地区的铀矿资源分布来看,中间地块的铀成矿远景最值得重视。除北欧和印度地台外,主要铀矿床都产在为褶皱带包围的中间地块内或其边缘地区。铀成矿与受地槽区影响而发育的活化作用有关。产铀活化区的对比表明,活化程度越高,铀矿化越发育。海西造山运动在法国达列顶点,使莫尔达努比亚古陆及其附近地区强烈变质和花岗岩化。铀矿化也发育,这与铀矿化缺乏的康沃尔或哈茨地槽内的花岗岩化形成鲜明对照。在铀成矿期上,最新的一次强活化期往往是铀成矿最重要的时期,但是矿化时间又往往不是活化期的激烈期,而多半是活化的中晚期。海西期造山运动在西欧-中亚地区最为强烈,它对先前存在的古地块的影响也最明显。这一地区的铀成矿期也正是在海西晚期或稍后的时期,大量的成矿年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铀成矿的大地构造和地质构造将渗入成因的铀矿床划分为三大类:受同造山期构造活化影响的年轻地台上的矿床,后地台造山带山间盆地和坳陷中的矿床,切割古老地盾和褶皱区基底岩石的侵蚀古河道矿床。对每类矿床的成矿因素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对比。最后对俄罗斯领土上的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塔里木地台与天山造山带接合部位的库尔干山间盆地内,铀矿化以砂岩型为主,主要产铀层位为中下侏罗统克拉苏群铁米尔苏组的II-4、II-5铀矿化层,铀成矿作用严格受岩性-岩相、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后生氧化淋滤及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通过分析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本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其中矿区深部及东西两侧的侏罗系为下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一个新的铀成矿类型——构造-油气型;讨论了该类型砂岩铀矿床形成的区域背景、构造特点、成矿环境、矿化特征和矿床成因;认为与传统的层问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不同;强调贯通型断裂构造和油气对铀成矿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今后砂岩型铀矿普查勘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位于欧亚大陆地台盖层的山间盆地和洼地构造中的产铀沉积盆地控制着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铀矿床呈带状分布在5个矿带中。在碰撞造山带发育地区的构造沉积型的产铀盆地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延伸达10 000km,其特征是剖面呈双层结构。剖面的下部(Pz~Mz)由陆源碎屑、含煤及碳酸盐沉积构成;剖面的上部(N~Q)为无矿的磨拉石。在这些盆地中找到了大、中、小型砂岩铀矿床。在碰撞造山带和地台构造带的边界上坐落着东西向的次造山带,产铀的沉积盆地在其中呈结点状分布。这些产铀沉积盆地位于中间地块(捷克地块、法国中央地块等)和年轻地台的活化部分(中央克兹尔库姆、楚-萨雷苏等),具有近造山自流水盆地的活跃水动力学特征,并在其中产出中、大和超大型卷状铀矿床。北带的俄罗斯地台盖层中划分出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其中至今只找到主要是产于建造内型古河谷中的中、小型铀矿床;在年轻的西西伯利亚地台南缘有一由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构成的、产于底部古河谷中的大、中、小型中生代铀矿床;在欧亚大陆东部贝加尔-戈壁带的范围内产铀沉积盆地既可产于碰撞造山区,也可产于古老地台的活化部分,通常在空间上与反映热缕作用的新生代火山作用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铀源体、活化区、红色盆,断陷带构成我国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型铀矿床四位一体的区域成矿要素。 加里东准地槽发育阶段,广泛沉积了C、Si、泥富含有机质的碎屑岩建造,吸附了大量的U,形成震旦-寒武纪的含铀岩系。印支-燕山期大规模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得陆壳遭受强烈的改造,含U基底岩系被吞蚀和重熔,形成富U花岗岩体。多次的构造、岩浆活动进一步使岩体中的U遭受内生、构造、表生的活化改造,产生活动U的富集区。在白垩-第三纪的干旱、炎热古气候条件下,U经过强风化和热水浸出,在断陷带内富集成铀矿床——“岩源活化”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7.
铀源体、活化区、红色盆,断陷带构成我国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型铀矿床四位一体的区域成矿要素。加里东准地槽发育阶段,广泛沉积了C、Si、泥富含有机质的碎屑岩建造,吸附了大量的U,形成震旦-寒武纪的含铀岩系。印支-燕山期大规模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得陆壳遭受强烈的改造,含U基底岩系被吞蚀和重熔,形成富U花岗岩体。多次的构造、岩浆活动进一步使岩体中的U遭受内生、构造、表生的活化改造,产生活动U的富集区。在白垩-第三纪的干旱、炎热古气候条件下,U经过强风化和热水浸出,在断陷带内富集成铀矿床——“岩源活化”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8.
亚欧东西向活化构造带内有15处作为铀成矿区的中间地块,产有多种铀矿床类型,在铀矿资源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铀成矿与活化阶段构造-岩浆作用密切相关,据此划分出5种中间地块类型,并对中间地块铀成矿特征作了综述,对各中间地块铀成矿简要特征进行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9.
诸广山成矿区铀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诸广山成矿区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区内典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该区铀矿床成矿模式,指出成矿地质流体是上地幔热流体对富铀的前寒武纪基底、印支期、燕山期富铀花岗岩体交代、萃取作用的产物。成矿铀源来源于前寒武纪富铀基底和印支期、燕山早期富铀花岗岩体,成矿作用受统一的晚中生代伸展构造—深源岩浆热液流体演化机制控制,形成了内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微脉浸染型、硅化碎裂花岗岩脉型铀矿床和外带构造角砾岩脉型铀矿床等3种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是兴蒙地槽区中间地块经什那干期、加里东期、海西期三期花岗岩、中新生代大陆裂陷火山作用等多期构造岩浆改造的活化区,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火山盆地铀成矿远景区。研究表明,伴随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发生了四期铀的预富集作用和三期热液叠造铀成矿作用;根据U-Pb同位素、诱发裂变径迹研究表明,由加里东期、海西期壳源重熔型花岗岩组成的基底是火山盆地铀成矿的有利基底,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是火山盆地铀成矿直接的有利铀源体,白垩-第三纪伸展裂陷玄武岩浆活动是火山盆地铀成矿的重要热造条件。在与国内外典型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九条找矿判据、提出了贯通式火山塌断盆地多源混合热液铀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的主攻靶区。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油-铀”兼探,了解油气矿权区内砂岩型铀矿的资源潜力,在鄂尔多斯盆地内开展了以砂岩型铀矿为勘查对象的老井复查工作,在盆地东南缘X探区发现一批放射性高异常钻井。研究认为,该区具有一定的铀资源潜力。以该区西北部L地区和中部T地区放射性异常特征为基础,对其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位于构造斜坡带,地层平缓,铀源丰富,古气候适宜,砂体稳定发育,具有完整的补-径-排系统和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通过铀成矿机理研究,研究区内砂岩型铀成矿过程可分为沉积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成矿阶段和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保矿阶段。  相似文献   

12.
高田地区位于桃山铀矿田的东北部,区内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的富铀地层。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的斜脑山岩体、第三阶段的打鼓寨岩体,均为含矿岩体。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主要为NNE、NE向,倾向整体呈SE向,局部F2构造倾向NW。铀矿体受多期次构造、次级构造控制,多赋存于碎裂花岗岩中,矿石构造以微脉浸染状、角砾状为主,矿化类型有铀-赤铁矿化型、铀-硅化型。区内4条铀矿化带中发现了多个工业矿体和矿化体,以U5、U6为主要矿体。通过对铀源条件、构造活动、铀矿化特征、热液活动发育情况的分析和研究,预测高田地区有较大成矿潜力,也为下一步资源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米丘林铀矿床是乌克兰基洛沃格勒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受构造-岩性和蚀变分带特征控制的典型钠交代型大型铀矿床。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对乌克兰米丘林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蚀变作用及分带特征,对米丘林矿床的成矿蚀变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米丘林矿床主要发育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和钾质花岗岩两种岩石;矿床的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表现出广泛的岩石退变质作用,如斜长石的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沿断裂还发育有大规模、强烈的钠交代作用;铀矿化与钠交代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发育在花岗岩与片麻岩接触带的断裂带中,由沿断裂活动的流体交代片麻岩、花岗岩、糜棱岩和碎裂岩而形成,铀矿体主要产于钠交代岩体中。因此,钠交代岩控制着该类型铀的成矿作用,它的分布特征决定着铀矿体的规模大小,并对铀的成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兴安岭北东段火山岩型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北东段地处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古亚洲成矿域叠合区,经历了中新生代以来的火山-岩浆作用,是火山热液型铀矿床的有利产出部位。通过分析小兴安岭北东段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对比俄罗斯卡缅努什火山机构拉斯托契卡矿床,提出NE、NW向和SN向的贯通性基底断裂,以及晚中生代火山塌陷盆地和潜火山岩浆活动中心为该区铀成矿有利地段。铀矿化受溢流相霏细岩、流纹岩、流纹斑岩,以及喷发相凝灰岩,火山侵入相霏细斑岩、花岗斑岩、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控制。本区的南峦、宁远村、汤源和翠峦等火山塌陷盆地是铀成矿最有远景的盆地。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法国贝尔纳尔丹花岗岩型铀矿床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等矿化特征基础上,对矿床的蚀变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该矿床含矿围岩分别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G型)和中-粗粒过铝质二云母浅色花岗岩(L型),其中L型花岗岩为含矿围岩。矿床中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类型较多,最典型的当属由富18 O流体进入花岗岩裂隙形成的变正长岩化蚀变,使花岗岩更为碎裂,增加了成矿空间并在之后的流体作用下发生再次蚀变,形成伊利石-蒙脱石并吸附了铀石,伊利石化-蒙脱石化越强烈,铀矿化程度越高。铀矿化是两次蚀变的产物,矿体的形态不仅受变正长岩中形成的裂隙构造所控制,同时矿化还受流经变正长岩的流体和表生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南岭成矿带沙坝子矿床外围铀成矿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岭成矿带沙坝子矿床勘查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该矿床的铀成矿特征。在深源成矿论和深部找矿等当今铀成矿理论指导下,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及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认为,沙坝子矿床外围铀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广阔,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钱家店—架玛吐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以及油气还原、油气冲顶及基性脉岩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认为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有别于国内、外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具有特殊性。铀矿体并非呈卷状产在氧化-还原过渡带,而是呈板状产出于氧化带的下部。并提出天窗构造的翼部、雁列式断裂F1、F2和F3构造夹持区的姚家组红灰叠置部位的灰色层为有利的成矿层位。由此建立了该区的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大湾铀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九嶷山杂岩体中段,有利的成矿环境使该地区成为华南重要的产铀区及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矿集区。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为矿田的主要铀源层之一和成矿有利部位,已探明的铀矿床均产于九嶷山杂岩体中部金鸡岭岩体外接触带。九嶷山杂岩体分别由东、西两个完全独立的岩浆演化中心演化而来,西部岩浆演化中心的金鸡岭岩体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形成了岩浆演化中心、热流体活动中心与矿化中心三位一体的基本构造格局。深大断裂带为成矿流体循环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热动力来源。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地应力转向期,矿化与NW向伸展断裂及其相伴的深源热流体有关。岩体接触带为铀沉淀富集的有利地球化学障。重力、航磁及航空γ能谱异常及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是找铀的重要判据之一。在区域铀成矿环境分析基础上,对该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依据克鲁伦—额尔古纳多金属成矿带内火山岩型铀矿的找矿模式,建立了满洲里南部地区火山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应用专家打分法综合中比例尺多源成矿信息,完成了满洲里南部地区火山岩型铀矿成矿靶区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巴音塔拉凹陷蚀源区岩石及年代学特征,论述了含矿地层特征、沉积物源、铀矿化类型、成矿年龄及铀成矿条件等。指出下白垩统含矿地层物源好,地质演化历史对后生水成铀矿有利,是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值得重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