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 A)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异丙醇为链转移剂,以水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P(AA-M A)无规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仪、表面张力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分析仪对共聚物的组成、结构、表面张力、透射形貌和热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条件为单体AA/M A(摩尔比)=6/1,异丙醇、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添加量都为2%(均以单体计),加料时间30m in,聚合温度60℃,反应时间1.5h。产物为浅黄色黏稠液体,有两头尖的椭球形和球形的两种形态、较好的表面活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亚硫酸氢钠作链转移剂,由巴豆酸(CA)、甲基丙烯磺酸钠(SMS)、巴豆酸甲酯(MC)为单体合成共聚物CA-SMS-MC。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过硫酸铵用量、反应温度对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黏度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是2.5 h,过硫酸铵为0.01 g(w=0.05%)、亚硫酸氢钠为0.1 g(w=0.50%)、单体质量为1.1 g(w=5.5%)、单体物质的量比4∶1∶2,红外分析表明该聚合物为CA-SMS-MC共聚物钠盐,此外,还进行了GPC、扫描电镜、粒径分布等测试。当共聚物的用量为0.5 g(w=0.60%)时,对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的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助洗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衣康酸(I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的工艺路线,合成了AA-IA共聚物钠盐,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AA-IA共聚物钠盐的合成及助洗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IA占总单体的摩尔分数为22%,过硫酸铵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6.67%,反应温度80℃~85℃,丙烯酸和过硫酸铵的滴加时间为2.5 h,保温时间为3.5 h,总反应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4.
马-丙-丙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以马来酸酐(MAH)、丙烯酰胺(AM)、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水溶性三元共聚物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单体滴加方式、单体聚合浓度、聚合温度和时间对该聚合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该共聚物最佳聚合条件为: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单体交替滴加、单体质量分数为25%、聚合温度为85℃、聚合时间为3~5h。在此条件下所得共聚物的阻垢率为96.81%。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复合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P(AM-DMC-TFEMA)。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总质量分数及反应时间对P(AM-DMC-TFEMA)的产率及阳离子度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2%,单体总质量分数26%,反应时间3 h。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P(AM-DMCTFEMA)对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其对硅藻土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时间仅为20 s,合成的共聚物上清液透过率为97.31%。  相似文献   

6.
AA/HPA/SVS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AA),丙烯酸羟丙酯(HPA)和乙烯基磺酸钠(SVS)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在水相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AA/HPA/SVS水溶性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系统考察了聚合工艺条件对该共聚物阻垢效果的影响,并对其阻垢分散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n(AA):n(HPA):n(SVS)为3:1:1,引发剂用量为14%,链转移剂用量为1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5 h时,合成的共聚物阻垢性能最佳,在用量为16 mg·L-1时对碳酸钙和磷酸钙的阻垢率均能达到90%以上,并且具有较好的钙容忍度和分散氧化铁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褐煤为原料制得腐植酸钠,再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和腐植酸钠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运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降滤失剂,在引发温度5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相似文献   

8.
武成利 《广东化工》2006,33(1):21-22,24
本研究以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以水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P(AA-MA)无规共聚物。采用表面张力仪、热分析仪对共聚物的表面张力和热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衣康酸(IA)、马来酸(M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水为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共聚物,探讨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等合成条件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IA)∶n(MA)∶n(AMPS)=1∶1∶1,聚合温度80℃,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的5%,聚合时间2h;用红外分光光度仪分析证明得到了预期的产物结构,并测定了产物的特性黏度和固含量。通过静态法对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进行评价,在加剂量为50mg/L时阻碳酸钙率最佳可达93.6%,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阻垢剂。  相似文献   

10.
赵建兵  王世兵 《河南化工》2014,31(12):33-36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聚合得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考察了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p H等因素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CPAM的较优聚合条件是: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5%,引发剂0.3%,反应温度80℃,p H值为7,反应时间为3 h,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91×106。  相似文献   

11.
王世娟 《精细化工》2011,28(12):1209-1212,1232
采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烯丙基聚乙二醇硫酸铵(AS10,10是聚乙二醇聚合度)为单体制备了一种用于阻磷酸钙垢的无磷阻垢剂AA/AS10,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法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单体AS10与AA的质量比为2∶1,引发剂用量为反应物单体总质量的3%、反应温度为80℃、聚合时间为1.5 h。同时考察了阻垢剂AA/AS10用量对共聚物阻磷酸钙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垢剂AA/AS10用量存在临界值效应,在临界值6 mg/L时,阻磷酸钙垢率约92%。扫描电镜研究表明,阻垢剂AA/AS10减小了磷酸钙固体颗粒的尺寸从而使其分散在水中而不沉积。  相似文献   

12.
晏凤梅  窦瑶  孙凯  尹国强 《广东化工》2011,38(9):13-14,33
以甲醛和亚硫酸氢钠改性的羽毛蛋白(MFP)和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改性羽毛蛋白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P(MFP-g-AA)],并用土壤稀释液微生物法,研究了羽毛蛋白基高吸水性树脂的生物降解性能。考察了,制备水溶性羽毛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ω(亚硫酸氢钠)∶ω(羽毛)为30∶100、氢氧化钠浓度为0.45%、反应温度96℃、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P(MFP-g-AA)]树脂生物降解性能最好,其凝胶薄片在5 mL土壤稀释溶液中放置25 d,凝胶表面基本被菌落覆盖。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酐水溶液共聚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国华  唐受印  戴友芝 《精细化工》2001,18(11):650-652
选择不同配比和用量的 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基磺酸 (AMPS)、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基膦酸 (AMPP)、丙烯酸 (AA)、丙烯酰胺 (AM)、丙烯酸甲酯等 5种聚合单体和过硫酸盐 -Fe2 + 、过氧化氢 -Fe2 + 、过硫酸盐 -次磷酸盐、过氧化氢 -次磷酸盐等 4组引发体系与马来酸酐共聚合成一系列共聚物 ,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AMPS可作为此共聚体系第二单体 ,在所考察的第三单体、引发体系中 ,以AMPP、过氧化氢 次磷酸盐为最佳。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 10 % [以次磷酸盐的质量计 ,m(过氧化氢 )∶m(次磷酸盐 ) =1.0∶1.2 ],m(MA)∶m(AMPS) =8∶6时合成的共聚物聚合率达 93.41% ,在加药质量浓度分别为 12mg/L和 18mg/L条件下 ,该共聚物对CaCO3 和Ca3(PO4 ) 2 垢的阻垢率分别为 6 6 .2 9%和 10 0 % ;在相同引发剂用量和加药质量浓度下 ,m(MA)∶m(AMPS)∶m(AMPP) =10∶4∶1时合成的三元共聚物的聚合率为 92 80 % ,对CaCO3和Ca3(PO4 ) 2 垢的阻垢率分别为 97.6 1%和 95 .92 %  相似文献   

14.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改性聚乙二醇得到的聚乙二醇酯(PEGMA)、乙烯基磺酸钠(SVS)、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水相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目标共聚物PEGMA-SVS-AA。考察了聚合工艺对其阻碳酸钙垢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得到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n(PEGMA)∶n(SVS)∶n(AA)为1∶3∶5,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反应时间2.5 h,控制反应温度为8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聚合物PEGMA-SVS-AA在模拟工业生产循环冷却水条件下,其阻碳酸钙垢率达到89%。使用XRD和SEM对碳酸钙垢进行了表征,该水处理剂不仅改变了碳酸钙的形貌而且改变了碳酸钙的晶型。  相似文献   

15.
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丙烯酸(AA)、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和阿魏酸(FA)作为反应单体,在过硫酸铵(APS)引发下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含苯环聚羧酸系减水剂(FPC)。当n(APE)∶n(AA)∶n(SMAS)∶n(FA)=1∶5∶0.3∶0.15时,在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APS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3%时得到的FPC性能最佳。FPC的主要特点是对含泥水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FPC的折固掺量为0.2%时,含泥质量分数10%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308 mm,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分别达430 min和502min,减水率可达33.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结果表明,FPC可使水泥石更加紧密均质,可以明显提高硬化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硫酸铝为化学交联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PSA(压敏胶)。研究结果表明:当w(BA)=80%、w(MMA)=14%、w(AA)=6%、w(APS)=0.4%、w(硫酸铝)=2.0%、w(复合乳化剂)=6%且m(OP-10)∶m(SDS)=2∶1时,相应PSA的固含量(54.41%)较高、黏度(140 mPa.s)较低以及耐热性良好,并且其180°剥离强度(2.79 N/mm)、初粘力(16号钢球)和持粘力(>24.0 h)俱佳。  相似文献   

17.
蒋冰艳  计红果  廖兵  刘海露  庞浩 《精细化工》2011,28(10):1004-1009
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得可用于分散陶瓷浆料的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聚丙烯酸钠。探讨了过硫酸铵用量、亚硫酸氢钠加入量、单体含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分子量的产物在陶瓷料浆中的流动性进行了考察。聚丙烯酸钠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8%,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12%,单体占溶液总质量的24%~26%,反应温度为70~80℃。采用FTIR、GP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对添加不同量聚合物的料浆Zeta电位、黏度及其复合后制得粗坯的弯曲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 g/L时,Zeta电位绝对值由16.7 mV升高到54.6 mV。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25%,料浆体系的黏度从996 mPa.s降低到179 mPa.s。与添加无机陶瓷分散剂及聚合物的陶瓷粗坯样条相比,聚合物与无机电解质三聚磷酸钠以质量比1∶1复合后制得的粗坯弯曲强度可提高33.33%。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制备了酶解淀粉与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淀粉与单体配比、过硫酸铵用量、单体配比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为:m(淀粉)∶m(单体)=1∶3,(NH4)2S2O8的加入量为淀粉与单体总质量的0.5%,单体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82℃,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达103.8%,接枝效率为37.4%,单体转化率为91.9%。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参与了接枝反应;SEM结果显示,接枝反应之后,淀粉形貌发生了变化,球状颗粒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