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南凹寺煤矿30405综采工作面停采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停采技术总体方案,从回撤通道支护设计及回撤通道锚网索支护技术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其结果表明支护效果很好,为后续有相同条件的煤矿综采工作面停采收尾支护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复杂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收尾回撤,困难大,回撤的时间长且工艺复杂。因此,回撤通道顶板安全管理是工作面安全快速回撤的重要保证。陈家山煤矿为实现工作面安全、经济收尾回撤,根据回撤工作面具体的地质结构、生产条件和422综放工作面回撤经验,在426综放工作面选用无预掘回撤通道进行回撤,支护方式采用锚网索+锚梁联合支护,增强顶板强度,有效地控制了复杂条件下的大断面回撤通道的顶板下沉,为综采工作面快速回撤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通道支护技术进行实践,确定锚网索支护技术在回撤通道施工中特点,总结出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技术,为以后该技术的研究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永红煤矿3507综采工作面为案例,进行了回撤通道快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应用分三段炮掘进行一次性施工技术,采用锚网索+钢筋梯联合支护,有效提高了回撤通道施工支护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工作面防灭火压力,为工作面设备安全快速回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支护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的使用,决定煤矿生产效率。为此,以某煤矿为例,分析其地质、综采工作面和回撤通道情况后,采用锚网索支护结构,完成回撤通道围岩的支护构建。利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设置回撤通道围岩支护结构模型的边界结构,并确定岩土力学计算参数。通过逐步开采阶段分析方法,分析回撤通道围岩支护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良好的应力模拟和分析效果,顶板的位移和变形较为平稳,可提高主回撤巷道围岩应力和巷道支架承载压力,保证设备的安全撤回,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2201工作面回撤区域顶板和回撤通道围岩的稳定,通过分析柔性网护顶技术原理及施工工艺,结合工作面末采区域的具体特征,进行柔性网护顶技术方案中钢丝绳、网片、锚杆索及拖网锚杆等参数的设计,并对回撤通道的施工方式及锚网索支护参数进行设计.根据工作面回撤期间的现场观测结果可知,工作面在现有柔性网护顶和回撤通道支护方案下,...  相似文献   

7.
以154303综采工作面收尾工作中支护方式为例,介绍锚网索木棚联合支护技术在综采工作工回撤中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为综采收尾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现场地质条件及巷道支护原理的基础上,对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2141(3)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形式进行了改进,采用工字钢、锚网索加挑棚联合支护技术,解决了2141(3)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困难的问题,对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的快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其他地质条件下的矿井回撤通道支护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酸刺沟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支护与稳定的难题,基于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回撤通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回撤通道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结果表明:当工作面距离回撤通道30 m时,围岩塑性破坏范围开始增大,当工作面距离回撤通道10 m时,围岩塑性破坏剧烈,工作面贯通后,回撤通道顶板塑性区深度到达7 m,靠近煤壁侧的顶板破坏深度更深,煤柱帮塑性区深度达到3.5 m。根据回撤通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坚持主控"顶板和煤柱帮"的原则,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并在6上109回撤通道成功应用,实现了工作面设备顺利回撤。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付村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停采线临断层无预掘回撤通道时液压支架回撤周期长、安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临断层预掘单一回撤通道的方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工作面开采扰动前后回撤通道距离断层1m、3m、5m三种情况的围岩变形量及应力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巷道围岩稳定性与资源回收率两方面因素,确定了回撤通道距离断层3m的布置方案。同时提出了回撤通道锚网梯(索)的支护方案,通过进行现场巷道围岩量变形观测,表明支护方案可行,能够满足支架回撤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