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氨基乙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法沉积出Co-La薄膜,分别研究了pH、沉积电位对镀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pH=4.5时随沉积电位负移,镀层中La含量先增后减;当沉积电位为–1.050V(vs.SCE),镀液pH值从4.05至4.90变化时,镀层中La含量增大。循环伏安实验证实:Co-La沉积属诱导共沉积。采用XRD研究了镀层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镀态镀层含有Co(hcp)相和非晶相,700℃热处理后晶化为Co-La(fcc)固溶体和Co13La合金相。电化学实验表明,Co-La电极比纯Co电极具有更好的析氢电催化活性。Co-La薄膜具有优异的硬磁性能。  相似文献   

2.
柠檬酸盐存在的酸性镀液qa(pH=4.0),通过改变[WO42-]/[Co2+]比值电沉积制备了Co-W合金薄膜.使用XRD对薄膜的微结构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态时,Co-W合金薄膜具有晶态结构;随着薄膜中Co、W含量的不同,薄膜从富Co的面心立方相向Co+Co7W6+Co3W共存相转变.采用FE-SEM对薄膜表面形貌和组成分析表明:Co-W合金薄膜中Co含量较高,随着镀液中[WO42-[Co2+]比值的增加,薄膜中W含量会增加,膜面逐渐变得致密;当镀液中[WO42-]/[Co2+]=0.5时,薄膜中W含量达到最大值,同时膜面上出现大量气孔.通过VSM对薄膜磁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Co-W合金薄膜的易磁化轴平行于膜面.  相似文献   

3.
在非晶/纳米晶Ni-Mo合金镀液中添加适量的LaCl3溶液,获得了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的Ni-Mo-La合金电极。结果表明:稀土La元素的加入,有利于镀层Mo含量的提高,形成非晶态Ni-Mo合金,细化镀层晶粒,减小镀层微应变,并使镀层表面积增加。在25℃、7 mol/L的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实验表明:Ni-Mo-La合金电极比Ni-Mo合金电极具有更高的析氢催化活性,在电流密度为150 mA/cm2条件下,Ni-Mo-La合金电极的析氢过电位比Ni-Mo合金电极的降低了约80 mV。Ni-Mo-La合金具有储氢材料的特性,其析氢过程含有吸氢—储氢—脱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沉积法在纯铜表面制备Ni-Mo-C合金镀层,采用能谱仪(EDS)、扫描电镜(SEM)、线性伏安扫描法(LS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镀液pH值对Ni-Mo-C合金镀层元素组成、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及析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pH值的增大,镀层中Ni、C的含量先减小后增大,Mo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当镀液pH=4.5时,电沉积速率最大;能量因素和几何因素的优化均可增强合金镀层的析氢性能,能量因素对析氢性能的促进作用大于几何因素;当镀液pH=4.5时,镀层中Mo含量最大,吸附氢的脱吸附能力最强,析氢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在以柠檬酸为络合剂、硼酸为缓冲剂的酸性镀液中电沉积Co-Sb合金,循环伏安实验表明Co-Sb合金的起始共沉积电位约–0.784 V (vs. SCE),并且沉积过程受扩散控制.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沉积条件对合金相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o-Sb合金镀层的组成受镀液pH值或阴极电流密度影响较大;镀态镀层含非晶相和Sb-Co(Pm3m)固溶体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Co-Sb合金的晶化行为,Co-Sb合金在293.8 ℃形成SbCo(P63/mm)和Co (Fm3m)相,而在452.5 ℃左右生成CoSb3 (Im3) 相.对合金进行热处理可提高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  相似文献   

6.
秦海森  刘丽  张凤  孙大明  彭云 《表面技术》2024,53(2):221-229
目的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泡沫基材上沉积制备Ni-石墨烯复合镀层,期望借助泡沫基材的三维多孔结构和石墨烯的超高比表面积来改变复合材料的表面状态,进而获得高镀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方法 采用电沉积技术将石墨烯作为第二相粒子沉积,制备了泡沫基材-Ni-石墨烯复合电极,通过SEM和EDS研究了其微观形貌及成分,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完成了镀层电极的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和电解水稳定性测试,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镀层厚度、镀液石墨烯浓度和基材形貌对镀层电催化析氢活性的影响。结果 SEM和EDS表征发现,镀层表面形貌受镀液中石墨烯浓度影响较大,石墨烯作为第二相嵌入镀层后,明显改变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其存在形态为颗粒状,在150 mg·L–1时颗粒堆积最多。进一步利用电化学分析技术探究了镀层厚度、镀液石墨烯浓度和基材形貌对电极电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发现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厚度镀层的电催化析氢活性基本相同;石墨烯质量浓度为150mg·L–1时制得的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最优,析氢过电位为211.2m V(vs.RHE),且电解水稳定性良好;泡沫基材镀层的电催化析氢活性明显优...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条件和热处理对Fe-Co-P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硼酸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弱酸性体系电沉积Fe-Co-P合金.采用EDS,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沉积条件.结果表明当镀液pH值从3.0增加到4.5时,镀层中铁含量从5.54 at%增加到73.75 at%,而钴含量从63.41 at%下降到16.89 at%,磷含量从31.04 at%下降到9.36 at%;Fe-Co-P合金的磁性能与沉积条件密切相关,随着镀层中铁含量的增加和磷含量的降低,镀层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加;镀态时镀层呈非晶态,在360℃会发生晶化出现体心立方Fe-Co合金和少量六方Co-Fe合金相,而600℃时存在立方Fe-Co和Co2P合金相;在500℃对Fe63.4Co5.6P31.0合金进行退火处理,能显著提高该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H3BO3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弱碱性体系中化学沉积Ni-Co-Fe-P合金,运用能谱分析仪(EDS)、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镀液pH值对合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pH值增大,镀层中Fe和Co含量呈增加趋势而Ni和P含量趋于减少:镀层表面圆形颗粒呈密堆积,且随着镀液pH值的增加,圆形颗粒的粒径减小;镀态镀层呈非晶态结构。镀层在266.9℃晶化产生Fe-Co(Pm3m)相,在389.6℃生成亚稳相Ni8P3(R3c)和Co3Fe7(Pm3m)相,随后在500℃进一步晶化形成Ni3P(1-4)和Ni(Fm3m)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镀法制备镀Ti金刚石-Ni-Co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Co2+含量对镀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研究Ni-Co复合电沉积过程。结果表明:当镀液中未添加Co2+时,所制备的镀Ti金刚石-Ni复合镀层内凹痕较多;镀液中添加Co2+后,镀Ti金刚石-Ni-Co复合镀层内凹痕消失,晶粒均匀。随着镀液中Co2+含量的增加,所制备的镀T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少。当镀液中Co2+含量为6%(摩尔分数)时,在-0.85V电位下Ni-Co共结晶电化学阻抗谱的电荷转移电阻最大,制备的镀Ti金刚石-Ni-Co镀层内金刚石含量最高。此外,当镀液中Co2+含量增加至8%时,镀Ti金刚石-Ni-Co复合镀层内金刚石粉体的沉积量最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地探讨Zn-Fe合金镀层的电沉积机理,实验在了三电极体系下,采用动电位法测定硫酸盐体系电沉积Zn-Fe合金镀层的阴极极化曲线,探讨了该合金镀层的电沉积机理,以及镀液成分和稀土盐的加入对电沉积阴极极化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Zn-Fe合金镀层的沉积属于异常共沉积,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稀土盐Ce2(SO4)3后,对Zn-Fe合金镀层电沉积的阴极极化行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