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车地区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环绕义和庄凸起大面积分布,发育了众多油藏,也拥有较多的钻井资料。沾车地区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分为石灰岩、白云岩、混积岩3类,石灰岩又划分为内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复合颗粒灰岩和泥晶灰岩等类型,白云岩主要为结晶白云岩,划分为藻屑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等,混积岩则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混合沉积;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种;储层整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储层物性与岩石类型有很大关系;沉积环境是储层好坏的主控因素,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造起到了一定影响。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古地理环境,义和庄凸起南部、东部的陡坡带储层发育最好;陈家庄凸起北部及义和庄凸起北部的缓坡带储层相对发育,礁、滩之间或者湖湾和半深水地区为差储层、非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2.
为了高效开发渤中28-1油田,基于现有的钻井、岩心、岩屑、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分析渤中28-1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剖析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为白云岩、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碎屑岩,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溶沟和裂缝,以裂缝为主;储层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均较低,但裂缝极大改善了渗透率;储层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海底成岩、大气淡水成岩、埋藏成岩及晚期表生成岩等成岩环境;沉积相带、成岩环境、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储层发育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
黔南独山地区上石炭统大埔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黔南地区上石炭统发育一套巨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其具有分布面积广、地层发育完整、沉积厚度大等特点。然而,该地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做好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对黔南海相地层资源潜力和前景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野外实测资料、室内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鉴定及储层物性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大埔组各种岩性的储层特征。大埔组岩性主要为生屑灰岩、微晶灰岩、云质灰岩、(含)灰质云岩、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原生孔隙相对不发育;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整体属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岩性、成岩作用及构造裂缝,沉积相对储层发育控制不明显。隐伏的构造裂缝发育带及埋藏白云石化带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渤中凹陷奥陶系深埋环境下碳酸盐岩溶蚀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具有明显深埋环境下溶蚀特征,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通过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溶蚀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奥陶系储层以灰岩、白云岩及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多期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及裂缝为主。该储层经历了正常海水、大气淡水及深埋藏3个成岩环境,其成岩作用则以胶结及溶蚀作用交互为特征。深埋藏环境下碳酸盐矿物溶蚀主要受控于沿深大断裂注入的幔源CO_2、H_2S及硫酸盐热化学反应形成的酸性流体和晚期成藏过程中有机质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和酸性气体。综合分析认为由于更易受到深大断裂及表生溶蚀作用影响,研究区东南侧高部位是奥陶系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5.
延长气田南部区域马家沟组碳酸盐成岩作用情况复杂,本文通过对区域岩石薄片、岩心样品、地质资料等的研究,对该区的碳酸盐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本区马家沟组岩石类型以白云岩和灰岩为主,两个端元之间的岩石类型较少,主要有灰质(含灰)云岩、云质(含云质)灰岩等;重点介绍了工区内影响碳酸盐岩储集性的成岩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及重结晶作用;回流渗透模式下形成的白云岩是工区的主力气层储层,后期白云岩化作用能改变原岩石组构,有利于储层储集性的改善;去白云石化和去膏化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有不利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溶蚀作用和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解作用相对较发育,是提高本区储层储集性的主要成岩作用;重结晶作用不显著,但对储层储集性有一定的改善。基于以上研究,将本工区的成岩阶段划分为准同生成岩、早成岩、表生成岩、中成岩和晚成岩五个阶段,并对五个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序列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山西太原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热资源丰富,为了提高对该区碳酸盐岩热储特征、成因及控制因素的认识程度,指导该类型地热田的勘探,基于岩心、野外露头观察,结合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奥陶系热储的岩石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揭示了岩溶孔隙的发育规律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奥陶系热储主要包括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种类型,孔洞、裂缝和孔隙为其主要的储集空间;②储层受破坏性成岩作用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叠加,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中的岩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对次生孔隙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③该区岩溶作用以表生岩溶和埋藏岩溶为主,前者对储层的贡献占主导作用,后者对储层的后期溶蚀改造作用显著并使得储层孔隙度增加;④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平面上整体处于储集性能较好的岩溶斜坡地带,含水层的岩性通常为成分不纯及结晶程度较高的石灰岩、白云岩;⑤岩溶发育分布主要受岩性及沉积相、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控制,尤其是构造断裂控制了岩溶的发育方向,影响着岩溶发育的规模和岩溶裂隙水动力条件。结论认为,该区奥陶系地热资源的勘探有利区为晋源凹陷西北部和中东部、西温庄隆起中西部。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发育台地边缘暴露浅滩相鲕粒白云岩及台地边缘浅滩相鲕粒灰岩两种储层.根据常规岩石薄片观察与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印支期以来元坝等地区构造活动强度、期次的研究,开展了鲕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宣汉 -达县地区鲕粒白云岩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元坝地区鲕粒灰岩.宣汉 -达县地区鲕粒白云岩储层在破裂、重结晶及溶蚀等成岩作用方面具强度大、期次多的特征,岩石发生了5期破裂及5期溶蚀,其中第二、第三、第五期裂缝及溶孔对储层形成有利,重结晶作用强烈;元坝地区鲕粒灰岩储层在破裂、重结晶及溶蚀等成岩作用方面具强度小、期次少的特征,岩石发生了3期破裂及3期溶蚀,其中第二期、第三期裂缝及溶孔对储层形成有利,重结晶作用弱.白云岩宏观特征研究表明,鲕粒白云岩是沉积形成的,不是灰岩交代产物.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发现,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基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白云石有序度、碳氧稳定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对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沉积期以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有云坪、颗粒滩、灰坪等,垂向上发育多个滩坪组合序列。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其次为发生部分白云石化作用的颗粒灰岩,其中颗粒白云岩物性最好,粉晶和细晶白云岩次之,颗粒灰岩发生白云石化部分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未发生白云石化部分通常较致密。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层主要分布在白云石化程度较高的颗粒滩相,颗粒滩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同生期及早期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期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2种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其储层主要分布在台地边缘鲕滩相带沉积中。以岩石学观察为基础,结合碳、氧同位素及微量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鲕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鲕滩储层形成发育主要受胶结作用、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控制,其中胶结作用发生在成岩期后各个阶段,对储层形成主要起破坏性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可分为混合水和浅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两期,对储层的形成起一定的改善作用;溶蚀作用分早期淡水和埋藏溶蚀作用两期,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形成起关键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储层形成的成岩环境、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了有利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钻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宏观和微观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以及物性特征3方面,对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针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特点,从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3方面开展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岩和角砾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作用形成的孔、洞和缝,储层类型为低孔低渗的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的物性特征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物性在滩亚相中最好,并受其分布范围控制。成岩作用则决定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好坏,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和硅化作用是破坏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重结晶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原因;溶蚀作用储层形成的最关键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中部石炭系生屑灰岩储集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石炭 系生屑灰岩段储集层的主要储渗空间为白云石晶间孔、晶间溶孔、铸模孔、砂岩的粒间孔、溶洞和裂缝构成。砂岩和白云岩的储集层物性明显好于灰岩,而影响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作用等。按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将生屑灰岩段储集层划分成四种类型并阐明其分布区域和层位。在综.合了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断裂作用和储集层特征等因素分析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中部生屑灰岩段有利的储集区带进行了评价预测,划分为四大类区,其中的I类区域是生屑灰岩段储集条件最有利的地区,也是今后进一步加强勘探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眼球状灰岩在盆内广泛分布,以“眼球灰岩”与“眼皮灰岩”的快速交替发育为特征。近年来,借鉴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思路,四川盆地各地区天然气勘探在茅一段相继取得大的突破,钻采成果表明,泥灰岩(眼皮灰岩)储层含气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长期以来,茅一段被认为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忽视了其作为非常规储层的巨大价值。基于四川盆地中部合川—潼南地区2口最新钻井资料以及对周边野外露头观测,对茅一段泥灰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茅一段泥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孔隙以中孔为主,孔隙间连通性中等;总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有机质热成熟度高,生烃条件好,为一套具有自生自储成藏特征的非常规碳酸盐岩储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泥灰岩储层评价标准,并对泥灰岩储层进行初步评价,认为茅一段泥灰岩普遍满足储层成藏的基本条件,部分满足有利储层形成条件,具有进一步勘探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非常规泥质灰岩储层近期取得重大勘探发现。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及钻井岩心观察,通过薄片鉴定、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CT扫描以及测井分析等手段,对茅一段泥质灰岩储层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地区茅一段主要发育泥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等4种岩石类型以及粒缘孔(缝)、有机质孔、溶孔(缝)、裂缝、滑石收缩孔(缝)等5类储集空间。其中,泥晶灰岩和泥晶生屑灰岩孔隙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储集性能差;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孔隙度高,有机质含量高,储集性能好。茅一段储层受岩相、有机质丰度和成岩作用的综合控制,生屑泥晶灰岩微相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微相中的原始孔隙发育好且富含粘土矿物;粘土矿物转化形成的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为茅一段主要的储集空间;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为茅一段提供了部分储集空间。基于此,提出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模式:沉积期,由于原始组构差异,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中的原始孔隙发育;中-深埋藏期,海泡石发生成岩转化,形成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同时释放富镁成岩流体,发生白云石化;深埋藏期,酸性流体进一步改造储层,使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灰岩储层发育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4.
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主要位于茅口组二段中、上部和茅口组三段下部,根据岩石学特征可分为含灰质细—中晶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且以后两者为主。对比泥晶灰岩与不同类型白云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后发现,白云岩相对于同层灰岩具有较低的Fe含量、较高的Mn含量和较低的Sr含量;泥晶灰岩与不同类型白云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特征,均表现为LREE亏损、轻微正La异常和负Ce异常,且白云岩样品具有微弱的Eu正异常;细—中晶白云岩与角砾白云岩δ~(18)O值均明显低于原始灰岩,而~(87)Sr/~(86)Sr比值则明显高于原始泥晶灰岩。不同类型白云岩与灰岩相似的稀土配分特征表明茅口组白云岩形成过程中保留了原始灰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而白云岩微弱Eu正异常及其与灰岩同位素差异性可能是由于白云岩化过程中高温地质热流体的参与而引发的。茅口组白云岩化作用受多种因素控制:地层残余海水和岩浆活动伴生的热液流体为白云岩化作用中Mg的主要来源;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热效应为白云岩化提供异常高的古地温背景;断裂系统为异常地温对流和白云岩化流体提供了快速运移通道;颗粒滩相灰岩较好的孔、渗性使之比泥晶灰岩更易发生白云岩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伴生的异常地温和充足Mg供给是茅口组发生白云岩化的关键,不同类型白云岩形成于白云岩化过程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early Triassic in Sichuan basin,and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the shallow beach oolitic limestone facies of the Fei-3 Member in eastern Sichua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agenesis and diagenetic environments reworking on the reservoir rock,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oolitic limestone of Fei-3 Member early Triassic in eastern Sichuan is a batter prospecting formation in future exploration,and the favourable area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re Dazhu-Liangping-Jinnnan in the north part of eastern Sichuan.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分布、成因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乎每个地质时代都有白云岩分布的国家。从华北地区的元古宇到第四系的盐湖沉积物,都能见到各种类型的白云岩(石),但白云岩在层位和区域上分布不均,类型上也有明显差异。其中,下古生界白云岩分布最为普遍,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仅有局部地区发育白云岩。中国白云岩的类型和与之相对应的白云岩化作用主要有:微生物(生物)白云岩化、萨布哈白云岩化、回流渗透白云岩化、热液白云岩化和混合水白云岩化。由于白云岩化作用是一个持续或断续的、复杂的过程,即使同一层系的白云岩也会经历多期次、多类型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改造。白云岩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储层,其类型多、形成时间跨度大。在深层和古老海相层系之中,白云岩比灰岩更易于形成优质的油气储层,由此其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在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形成的湖相白云岩也具有很好的储集性能,是非常规油气的重要赋存场所。白云岩储层按照其形成主控因素可以大致分为4种基本类型:相控准同生溶蚀型、面控表生溶蚀型、断控深埋改造型和深埋生烃溶蚀型。白云岩储层形成和保持受构造、层序、岩相、流体和时间五因素的联合、复合作用所控制。这些因素和成储机制的差异,造就了白云岩储层发育展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川中龙岗地区雷口坡组雷四3 亚段为低孔、低渗白云岩储层,与石灰岩(非储层)的波阻抗差异小,利用叠后反演技术难以有效预测储层。 从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入手,利用参数 λρ,μρ和 vP/vS 构建了对储层更敏感的储层指示因子,然后使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计算出该指示因子,并进行了储层预测。经钻井证实,利用储层指示因子进行储层预测的结果吻合程度高,说明叠前同时反演技术是复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川东复兴场地区嘉陵江组储层薄片观察及物性资料对嘉——嘉二^2段储层特征、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复兴场地区嘉——嘉二^2段储集岩的储集性能最好的是白云岩类,其次为细粒灰岩类。白云岩类储层发育有粒间、粒内、晶间、晶内溶孔和裂缝等储集空间,主要构成孔隙-裂缝型的嘉二^2段储层。而灰岩类储层只发育有孔隙性溶孔(洞)和缝,主要构成裂缝-孔隙型的嘉一段储层。通过孔-渗、厚度分布对比可见,嘉二^2段储层的储集性优于嘉一段,是嘉陵江组主要的储层发育段和油气聚集最有利部位,其原因是嘉陵江组储层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沉积作用使储层早期分异,白云石化作用对白云岩类进行了改造,提高了嘉二^2段储层储集性,构造作用为以上作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川东南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染色薄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灰岩、泥晶灰岩和少量的白云岩,其中最佳储集体鲕粒灰岩主要发育于飞仙关组三段;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发育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4种类型;储集层物性较差,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集层。研究认为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对储集层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沉积相类型控制了储集层发育位置,而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则对储集层物性具有控制性的影响。白云石化作用和压溶作用较好的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情况,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则对储层孔渗起到破坏性作用,导致了储层的孔渗能力变差;构造运动则总体上体现为改良研究区飞仙关组储层的孔渗能力。  相似文献   

20.
川东北板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型储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四川盆地东北部板东地区长兴组地层主要由含生物(屑)灰岩-生物(屑)灰岩、礁灰岩、泥-粉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构成,其中以细-中晶白云岩的储集性能最好。以礁顶部测井曲线变化特征为依据,认为该礁至少是由3个旋回叠加而成。成岩作用中对储层影响最大主要是胶结充填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经镜下观察认为胶结充填作用分3期,充填了大部分的原生孔隙;混合水云化作用使生物屑灰岩演变成具或不具生物(屑)残余结构的细—中晶白云岩;溶蚀作用形成的晶间溶孔、不规则溶孔、溶洞构成了生物礁主要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