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地层水有机组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地层水中有机酸总量分布范围为9.17~94.49 mg/L(主要在20~50 mg/L之间),明显高于石炭二叠系地层水中有机酸总量,但两者都具有乙酸甲酸>丙酸>丁酸的组成特征;烷基酚总含量为0.57~4.73 mg/L,平均1.77 mg/L,其中1.0 mg/L以下的占47.06%,1.0~3.0 mg/L的占35.29%,>3.0 mg/L的占17.65%.平面上,中部气田马家沟组地层水中有机酸和苯酚含量分布均呈现非均质性,分别出现若干个高值区(45 mg/L和>2.0 mg/L),这些高值区与中部气田天然气藏分布富集区基合吻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不同层位地层水的对比分析,奥陶系地层水呈偏酸性-弱碱性(pH值为3.7-8.7),具有总矿化度高、离子组成以Cl^-和Ca^2 为主、水型为CaCl2型、有机酸含量(主要是乙酸)较高等特征,明显不同于石碳-元叠系地层水。研究表明,总矿化度高值区和有机酸总含量高值区与天然气富集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中部气田20多个奥陶系水溶气样品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核区水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煤成气。  相似文献   

3.
为助推天然气高效勘探,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奥陶系成藏地质条件开展研究。在揭示了地层构造、沉积演化等基础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梳理了成藏地质条件,并根据生、储、盖配置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成藏模式。奥陶系烃源岩以泥质岩型为主,白云岩、石灰岩、页岩均可作为储集层。天然气成藏模式主要可划分为:深海平原页岩源内自生自储式、大陆斜坡浊积灰岩源内自生自储式、碳酸盐台地灰岩近源上生下储式、碳酸盐台地白云岩远源上生下储式。根据完钻井资料,研究区内成藏模式以深海平原页岩源内自生自储式为主,是下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4.
奥陶纪鄂尔多斯盆地受华北海、兴蒙洋、秦祁洋以及贺兰海多重影响,沉积格局十分复杂,单一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难以建立全盆地年代等时地层格架。 在借鉴国、内外海(陆)相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自身特点,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该区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流程。 该技术流程共 5 个模块(简称“五步法”),其中古生物地层是基础,重要地质事件是标志,层序界面识别是关键,地球化学数据是补充,井-震结合一体化解释是核心。 应用该套技术流程对盆地奥陶系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对比。 结果显示,奥陶系主要发育 3 统 6 阶,其中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对应下统特马道阶,马一段-马三段对应下统弗洛阶,马四段和马五段下部对应中统大坪阶,马五段上部和马六段对应中统达瑞威尔阶,平凉组对应上统桑比阶,背锅山组对应上统凯特阶,盆地普遍缺失上统赫南特阶。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产层的油气源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利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凝析油(原油)的在线碳同位素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条件、产层纵向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确认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天然气主要为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的产物,可能有少量的下古生界源岩裂解气的混入。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钆孔洞,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局部尚有深部上升的热液加入,其热能降地温梯度加热,构造运行加热外,在盆地基底古断裂附近可能还有深部热源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充填充物包裹体一温度为150-368℃,气相成分中CO2摩尔浓度达到44.3%-56.98%,Fe^2 ,Mn微量元素在鄂6,定探1,李华1井,芦参1井,陕8井和旬探1井热水白云岩中的富集,指示了这些井区是热水运移的主要近源区,认为热水岩溶的发育,对奥陶系内幕储层的形成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为实例,从流体地球化学角度对地层流体(特别是地层水)化学成分与天然气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天然气藏分布区的综合地球化学判识指标.研究认为,地层流体化学成分与天然气藏的关系密切,地层水总矿化度高值区(>150g/L)、CaCl2水型分布区、rNa+/rCl-低值区(≤0.3)、rCl-/rMg2+高值区(>15)、rMg2+/rCa2+低值区(≤0.2)、有机酸高值区(>40 mg/L)、酚含量高值区(>2.0 mg/L)及可溶气态烃含量高值区都与天然气藏富集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因此,利用地层流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可为天然气藏富集区(或含气区)的判识和找寻提供新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用VSP资料标定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段反射层的地质层位基础上,采用模型正演研究了储集层反射特征的变化,提出频率、速度是影响波形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地震剖面结合地质资料,预测了盆地中部储集层的平面展布和厚度变化,为风化壳气藏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层水成因及气水分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窦伟坦  刘新社  王涛 《石油学报》2010,31(5):767-77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天然气气田,属于低孔隙、低渗透、低丰度、低产量、大面积展布的砂岩岩性气藏,含气面积达4×104km2。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地层水产状与成因分析表明,苏里格气田地层水均为CaCl2型,呈弱酸性,总矿化度为29.12~68.30g/L,氢(δ2D) 同位素–82.7‰~–60.5‰,氧(δ18O) 同位素–6.3‰~–3.39‰, 锶(87Sr / 86Sr)同位素0.71365~0.71718,反映了互不连通的深层封存环境的古沉积水特征。地层水分布主要受生烃强度和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不受区域构造控制,其相对独立、不连片、无统一气水界面。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奥陶系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烃源岩地化指标、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封盖条件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系统归纳了天然气成藏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将气藏的形成演化概括为储集体、圈闭体及运聚场的形成和气藏调整定型等4个阶段。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的富集与气藏的分布,不仅与上述成藏地质要素相联系,而且受岩溶古地貌、构造枢纽带及成烃中心控制。同时指出,加里东旋回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燕山旋回是气藏形成的主要阶段,古风化壳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1.
阿克库勒及其邻区地层水同位素特征和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阿克库勒及其邻区主要油气储层的地层水以高矿化度为特征,长期以来多数人认为这类地层水是互不沟通的深层封存环境的产物。通过对该区地层水的系统采样分析,依据地层水的同位素组成特点及所反映的成因环境,提出:1阿克库勒及其邻区主要储层的地层水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组成,反映了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2氢(δD)和氧(δ18O)同位素明显偏轻,δD最大值为-42.0‰,最小值为-66.0‰,δ18O最大值为2.7‰,最小值为-6.0‰,表现为有地表水渗混溶滤成因的地层水;3通过对比研究区内地层水的主要成因是地表水渗流和溶解地层中的NaCl所形成高矿化度地层水。因此,对阿克库勒及其邻区油气的运聚、保存条件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天然气形成时期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运移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2期气相充注,在燕山末期-喜山期构造抬升过程中,储层水溶气脱溶可能性小、残余气相的卸压膨胀具有一定贡献;虽然须家河组砂岩厚度大、分布广,但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以及较平缓的区域地层,限制了油气进行长距离运移;天然气及凝析油等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近距离运聚成藏特点。从而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岩性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张夏期原型盆地类型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粒灰(云)岩在鄂尔多斯具有一定规模分布,是值得探索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综合分析认为:张夏期盆地为隆坳相间格局,南北向展布的中央古隆起雏形起到了分隔鄂尔多斯西缘祁连海和南缘秦岭海的作用,盆地原型为克拉通台地型盆地。张夏组储层鲕粒结构类型复杂,主要成岩作用为白云岩化和埋藏溶蚀作用等;孔隙结构与储层物性分析表明为低孔、低渗储层,局部发育一些较好的储集岩。油气地质条件有利因素包括储集条件、储盖组合和构造背景,不利因素为寒武系烃源岩不发育。加强对寒武系的研究和勘探力度,争取油气勘探新突破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东北部普光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为一套残余砂屑、藻屑鲕粒白云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经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溶蚀孔、洞和裂缝十分发育.储层厚度大,储层孔隙度0.44%~26.4%,平均7.61%;渗透率0.01mD~3554.1mD,平均26.3mD,含水饱和度1.8%~ 51.13%,平均13.5%;毛管压力曲线的排驱压力0.08MPa~ 24MPa,饱和度中值压力0.2MPa ~ 67MPa,与同类碳酸盐岩相比,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好,含水饱和度低,是本区储层最发育、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群马六组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的勘探及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油气田的储集层或多或少与碳酸盐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碳酸盐岩中储集岩的成岩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对7条野外露头剖面和6口探井剖面进行现场观察的基础上,对上千块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和室内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群碳酸盐岩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白云岩的成因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白云岩是由多因素多期次形成的,白云岩形成过程中经过的成岩期次和顺序的不同排列,对白云岩的储集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划分方案和系统成果,本文主要依据油气赋存的层位并参考油气源将其划分为下古生界含气系统、上古生界含气系统及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平面分布范围主要受生油岩、储集岩分布和油气运移方向的控制;其中,下古生界含气系统、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含气系统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沟槽识别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具有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在地表线状流水冲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沟槽地貌景观。沟槽对天然气富集和生产影响很大,针对前人识别沟槽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以钻井、试井资料作为验证和约束条件,直接建立沟槽与地震属性之间关系,实现以地震属性分析为主导的沟槽综合识别新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沟槽识别精度,并对类似地区沟槽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典型探井自然伽马曲线的频谱分析,结合前人沉积速率研究,在延长组中识别出A、B、C、D、E等5组高频旋回周期,分别与米氏旋回中偏心率周期、地轴倾角长周期、地轴倾角短周期、岁差长周期、岁差短周期等存在近似的时间长度和对应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推测延长组的高频旋回发育受米氏旋回天文轨道力控制,其四级层序受123 ka的偏心率周期影响。在米氏旋回偏心率周期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认为延长组存在4个二级层序、12个三级层序及数百个四级层序。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中的埋藏溶蚀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沉积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充填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识到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中有2期埋藏溶蚀作用:第一期埋藏溶蚀作用与上二叠统海槽相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有关;第二期埋藏溶蚀作用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产生的H2S有关。两期埋藏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台地边缘鲕粒滩相中,台地内泻湖及点滩相中溶蚀作用则相对较弱。分析认为:台地边缘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台地内为欠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