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油气成藏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和对成藏要素——烃源岩、储集层、盖层、运聚史等的描述,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输导体系、地层压力场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认为平面上异常高压区出现在博兴洼陷中心区,纵向上分布层位为砂三中、下亚段和砂四上亚段,异常压力的分布受暗色泥岩分布和生烃作用的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砂体输导层、断层等因素的影响.博兴地区输导系统特别发育,由断层、砂体输导层以及不整合面组成,基本控制了全区的油气分布:高青断层、石村断层、博兴断层控制了研究区油气的纵向运移,砂体输导层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不整合面在局部地区是油气的重要横向运移通道.最后根据地层压力、烃源岩条件和封闭特征将研究区在纵向上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即自源封闭型、他源半封闭型和他源开放型.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该区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玛北、玛东和夏盐地区的油气主要来源于玛湖凹陷的风城组,陆中地区的石西、石南、陆梁油田的油气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的下乌尔禾组及风城组;储集条件好,且夏盐地区好于玛东地区;该区主要发育不整合、岩性圈闭,圈-源匹配良好,圈闭形成于二叠纪,三叠纪中晚期和侏罗纪末~白垩纪为成藏期;输导层主要为断层、层内渗透层和不整合面;二叠系各层系顶界和三叠系顶界不整合面上油气的运移仅发生于陆西斜坡区,西山窑组顶界和侏罗系顶界不整合面上油气的运移主要发生在隆起区;陆西地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成藏模式,一是三叠纪"源内-不整合-断控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二是侏罗-白垩纪"源外-不整合-断控-阶状"成藏模式.最后认为,陆西地区与不整合有关的地层油气藏有利目标区主要位于陆西斜坡区、三个泉油田与石南油田接合处及三南凹陷南段.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录井等资料,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出发,综合分析研究了渤海湾盆地林樊家地区馆陶组底部河漫滩沉积砂体的油气成藏特征,以及主要的生储盖组合特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作用过程,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前期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伊拉湖构造带,根据邻近凹陷实际勘探经验及托克逊凹陷目前钻井资料,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全面解剖伊拉湖构造带三叠系已知层系油藏,系统分析了托克逊凹陷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要素。研究表明,托克逊凹陷勘探前景广阔,存在多个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下一步应在区域扩展后期保存好的三叠系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同时,积极探索托克逊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自生自储的致密砂岩气藏及三叠系小泉沟群、二叠系桃东沟群地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基本单元是盆地.由于盆地内部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存在着明显的成藏条件、油气富集程度和油气藏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在盆地之下还要划分出次一级的评价单元.根据对世界上各种盆地的分析,盆地内纵向上地层层系之间的成藏条件和勘探工程条件的差异性大于盆内各个构造带之间的差异性.以层系为基础形成的成藏组合作为商业性的勘探单元适用于各类盆地,特别是对长期发育的多旋回盆地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层抬升剥蚀过程对于油气成藏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破坏性,还有建设性作用。研究认为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温度降低、砂体回弹及不均衡剥蚀造成的区域性水流等因素形成的异常低压,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动力;剥蚀卸载过程中的砂体回弹可为油气聚集提供更多的空间,实验表明:天然岩芯的回弹量最大可达1%;地层抬升剥蚀将地层暴露至地表,在风化剥蚀及地表水的淋滤作用下,其储集性能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研究了地层抬升剥蚀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认为地层抬升剥蚀很可能是油气成藏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环邵伯次凹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在划分邵伯次凹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有利油气储集砂体,结合烃源岩、盖层、运移等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的分析,最终依据有效储集砂体发育特征及其构造位置,提出3种油气成藏模式:1)分流河道砂体型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北部斜坡带的联盟庄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条带状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发育构造-岩性油气藏;2)浊积砂体型凹陷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中部深凹带的邵伯外围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浊积扇沉积,透镜状浊积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形成隐蔽性的岩性油气藏;3)分流河道砂体型断阶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的真武、黄珏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扇状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发育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研究结果表明:以成藏模式为指导,新落实联盟庄L11-1井地质储量27×104 t、邵伯外围S16-2,S16-3井地质储量60×104 t、黄珏H27-4井E2d2-21层日油8.3t/d,为有效地进行可持续勘探开发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尖顶山和南翼山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的两个相邻构造,尖顶山浅层获得工业油气流,但深层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而南翼山构造深浅层都发现较大油气储量,因此解剖该地区的油源及成藏特征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原油轻重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判识油源,指出尖顶山油田N22储层原油主要来自N1成熟源岩.在成藏过程中,有沿途或浅层低-未成熟油的混入,深层储层抽提物来自E23源岩.分析认为储层原油属于成熟阶段的产物且是就近捕获,不是从南部源岩长距离运移而来.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吏,建立了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特点,指出须家河组是在上扬子地台西缘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含煤碎屑岩地层,由于其独特的生储盖组合,是四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层系之一.须家河组气藏纵向上发育了3套"三明治"式的成藏组合,岩性气藏、构造-岩性复合气藏为主要的存在形式,具有成藏组合多,含水饱和度高,气水关系复杂,气藏类型多样,受烃源、储层、古今构造及前陆盆地结构等多元叠合控制的特点.认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其匹配总体较好,存在5个天然气有利富集区带,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东凹陷东部斜坡带进行石油地质学分析,发现在其南端周缘发育多套生油层系,储层储集性能较好,形成下生上储型组合,具备了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条件。该区周围存在多个生油凹陷,区域上发育古近系、新近系和前第三系3套储盖组合,基底活动形成的断裂及区域性不整合面形成了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综合认为该区存在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复杂叠合盆地中,油气藏形成后的调整改造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对塔中地区调整改造事件的分析,认为塔中地区经历了3~4期调整改造,分别为:奥陶纪、志留纪的破坏性改造、印支-燕山期的调整性改造、喜马拉雅期的建设性改造.在塔中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断层的局部活动和圈闭的局部迁移.调整改造对塔中地区油气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 导致了多种相态油气并存;(2) 导致了油气的再分配;(3) 导致了油气藏的现今分布格局.目前塔中地区发现的油气藏大部分是从下伏地层调整上来的次生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调整较弱的塔中10号带、塔中I号坡折带西部地区下伏奥陶系、寒武系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楚雄盆地天然气有利聚集地区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雄盆地为晚三叠世断陷盆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本文在论述该盆地发展史,进行构造单元划分与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楚雄盆地具有较大型天然气藏勘探远景。最有利地区是中部坳陷,牟定斜坡又是中部坳陷中最有利构造带,会基关构造则是寻找天然气藏的关键圈闭,建议在它上面首钻一口科学探索井。  相似文献   

13.
对辽西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层序划分以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由于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困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欢喜岭地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来确定层序界面,建立了该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变换进行层序旋回划分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沙河街组共发育有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微量元素特征研究为依据.讨论了沙尔布尔地区1:50000区调地质填图中地层组段划分的合理性,分析了各组间的相互关系,沉积环境变迁和沉积物源小性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这次对沙尔布尔地区的1:50000区调工作,在地层方面的新进展主要有;以用Sm-Nd法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值为依据首次划分出震旦扎根据生物化石确定了上奥陶统;按岩性的不同将中志留统分为两个组,即沙尔布尔组和哈拉钦布克组,并根据原哈尔加乌组中发现的大量中志留世化石组合,将该组改为沙尔布尔组;在卡拉岗组内首次采集到对确定该组的地质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化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垫层法在山区地基中的,报垫层法在改善山区地区不均匀方面的受力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垫层法,发展了垫层理论,从而使山区地基中的岩石碎屑填土及土岩组合地基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同位素分布特征来解决水文地质问题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临淄地区稳定同位素~(18)O及D、放射性同位素氚的分布特征的研究,给出了该地区冲积扇首部裂隙岩溶水的补给区,补给高程及补给年龄,并得出了地下水从冲积扇首部迁移到前缘至少需要15年时间的结论,从而为研究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TSP203地质预报系统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由于岩溶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地质预报准确率较低,是国内外隧道施工地质界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作为一项成熟的长距离超前预报技术,在预报软弱地层的分布、断层及其影响带和裂隙发育带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文中简要介绍了TSP203系统的原理及工作方法,并分析其实际效果,从而总结出该系统的一些特点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