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是河流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对比划分难度较大,影响了对新近系馆陶组的地质评价和勘探部署。以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建立了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岩—电关系识别模型,确定了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由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构成;通过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对比分析,利用井震结合技术,实现了全区的等时地层对比,明确了东营凹陷馆陶组厚度变化很大,总体上具有东厚西薄、北厚南薄和中央厚周缘薄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娟  陈晶  吴峰 《复杂油气藏》2011,4(2):18-22
运用基准面旋回识别原则,对海安凹陷泰州组一段地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将泰一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4~5个短期旋回,并进行了追踪对比,建立了泰州组一段以中期旋回为单位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解决开发上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在近几年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运用等时对比的观点,打破传统的旋回法地层划分对比方法,而冲积-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划分一直是层序地层研究中的难点,这主要是因为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比较困难。通过岩心分析得出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基准面旋回的识别特征,结合沉积相,推广应用到多井剖面,形成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格架剖面,结果把沙四下段地层划分出2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  相似文献   

4.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古地貌刻画与区域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单井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和划分,结合地震资料建立井震结合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地层格架内进行砂体成因对比,以求更加真实准确的刻画砂体的平面展布和纵向叠置关系。在P9-1含油构造新近系共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以短期旋回上升或下降半旋回为单位来划分储量计算单元有利于对储量准确评估;通过已钻井的砂体对比分析结合该区地震响应特征及属性分析认为P9-1含油构造馆陶组和明下段下部含油层段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明下段上部含油层段受岩性控制更加明显;明下段河流相地层是寻找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5.
根据基准面旋回理论,通过对研究区内4条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分析,建立起核桃园组三段1亚段至二段3亚段(C1)、核桃园组二段2亚段至1亚段(C2)两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界限是基准面上升到基准面下降的转折点。C1旋回纵向上为一个水体由深变浅的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MSC1和MSC2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核桃园组三段1亚段和二段3亚段的沉积;每一个中期旋回当中可再细分为小的短期旋回。C2旋回纵向上不完整,仅由一个基准面下降的半旋回组成(相当于核桃园组二段2亚段到1亚段的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MSC3,MSC4,MSC5和MSC6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已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进行精度更高的层序划分,将有助于泌阳凹陷白云岩区的微相研究,从而可预测与油气藏形成有紧密联系的裂缝和溶孔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6.
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克拉玛依上亚组(T2k2)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微相相序叠加样式与界面特征,共识别出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的基础上,共识别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详细分析了各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发育的特征.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对研究区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连井对比,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对砂体进行对比,提高了砂体对比的精度,并通过分析确定层序格架内的砂体发育特征与基准面旋回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乌南地区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中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识别出2种类型的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演化。综合分析认为:在垂向上.MSC2和MSC3上升半旋回前缘分流水道砂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乌8井东北的辨状河三角洲前缘桑叶体是目前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
河流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解决开发上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在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层序地层学打破传统的旋回法地层划分对比的观点,充分应用等时对比的观点,而冲积-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划分一直是层序地层研究中的难点,这主要是因为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比较困难。本论文通过岩心分析得出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基准面旋回的识别特征,结合沉积相,推广应用到多井剖面,形成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格架剖面,结果把沙四下段地层划分出2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  相似文献   

9.
经典的Vail(EXXON)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效果较好,但划分精度低;而以Cross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划分精度非常高,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对比效果差。结合Vail和Cross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优点,提出了"V-C"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Vail层序地层理论的指导下,以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识别典型地震接触关系和地层叠加样式变化,建立盆地或区域不整合控制下的的三级、四级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基于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基准面旋回-地层过程响应为理论依据,识别旋回结构类型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从而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然后以四级层序(中期旋回)为校验标准对划分的层序界面和旋回结构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层序格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处于开发阶段的番禺A油田,其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不仅能够提高垂向层序地层的划分精度,而且能够对区域层序地层进行有效的划分对比,尤其是短期旋回划分对比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隔夹层成因和分布提供一个高精度的格架约束,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预测储层展布及泥质隔夹层分布。  相似文献   

10.
经典的Vail(EXXON)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效果较好,但划分精度低;而以Cross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划分精度非常高,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对比效果差。结合Vail和Cross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优点,提出了"V-C"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Vail层序地层理论的指导下,以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识别典型地震接触关系和地层叠加样式变化,建立盆地或区域不整合控制下的的三级、四级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基于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基准面旋回-地层过程响应为理论依据,识别旋回结构类型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从而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然后以四级层序(中期旋回)为校验标准对划分的层序界面和旋回结构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层序格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处于开发阶段的番禺A油田,其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不仅能够提高垂向层序地层的划分精度,而且能够对区域层序地层进行有效的划分对比,尤其是短期旋回划分对比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隔夹层成因和分布提供一个高精度的格架约束,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预测储层展布及泥质隔夹层分布。  相似文献   

1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中识别出2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研究区古近系沙一段发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半深湖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分析了生油岩、储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沙一段隐蔽油藏勘探应以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单元,并采取相应的勘探对策;N50-L3-1444-1434井以西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区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 1 个长期旋回(LSC1)与 3 个中期旋回(MSC1,MSC2 和 MSC3)。 其中,MSC1-MSC3 沉积期,龙门山前缘均发育有较大规模的冲积扇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现为多个辫状河三角洲叠置的沿龙门山前缘分布的辫状河三角洲群;MSC1-MSC2 沉积期,川西坳陷中段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冲积扇仅在规模及位置上有所变化,该时期砂体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缘与中江-回龙地区;MSC3 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于郫县-温江-大邑地区,砂体厚度以及规模均较大。  相似文献   

13.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段层序地层与成藏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以地层基准面原理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段至沙二段下亚段中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LSC1和3个四级层序MSC1、MSC2和MSC3。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系统分析了沙三段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条件、运移条件和保存条件及其时空配置关系,并指出在平面上位于Lg1井以西、L494井以南及L110井以北区域为有利勘探区域,有利储集砂体位于MSC2和MSC3旋回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席状砂以及MSC3旋回发育的滨浅湖碳酸盐岩滩坝砂。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了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层序界面,将整个上第三系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相当于长期旋回),将研究范围内的馆陶组地层和明化镇组下段划分为3个体系域和7个准层序组(相当于中期旋回)。在全区进行连井对比基础上,建立了全坳陷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层序地层体制内的沉积体系的纵向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沉积体系的演化经历了早期的冲积扇辫状河阶段、中期的过渡性河流阶段和晚期的高弯度曲流河阶段;各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构造和古地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埕东-飞雁滩地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10个准层序组、23个准层序,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初次湖泛面和准层序界面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分布。研究各级层序地层单元中的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认为:岩性油气藏的分布与各体系域的特征相关,低位域和湖侵域砂体发育(高位域砂体不发育),故岩性油气藏发育,但低位域砂体缺乏良好封盖层,只发育小型油藏,而湖侵域砂体的封盖条件好,因此是岩性油藏主要赋存的层位;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还受准层序的控制,如湖侵域中主要发育向上粒度变粗的准层序,而储集砂体分布于准层序的顶部,所以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准层序顶部。图5参6  相似文献   

16.
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样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对孤岛地区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垂向演化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型。认为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层序总体上是一个完整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序列 ,且其演化是脉冲式的 ,其中馆 33、馆 35、馆 42 、馆 44 、馆 53、馆 63砂体厚度大 ,分布面积广 ,是本区最好的一类油层 ;基底沉降速率与沉积物沉积速率或供给速率的平衡关系是控制砂体空间展布的根本原因 ;馆陶组地层对应 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 (三级 ) ,即馆上段和馆下段 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四级 ) ,即下部 (馆 7、馆 8)、中下部 (馆5、馆 6)、中上部 (馆 3、馆 4)和上部 (馆 1 2 ) ;短期旋回基本上与油砂体规模的地层单元相当 ,可用于解释油砂体的叠加和迁移。图 3参 2 (刘建民摘 )  相似文献   

17.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层序界 面识别的基础上,将富县地区延长组划分为 1 个超长期、4 个长期、22 个中期旋回层序及若干个短期旋回 层序。 其短期旋回层序可细分为非对称型和对称型 2 种基本类型及 7 种亚类型,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短期 旋回的堆砌样式、沉积相及空间分布模式。 选择中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湖泛面作为等时地层对比的优 选位置,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研究区砂体、烃源岩展布规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应用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取心井单井和两条连井(垂直物源和平行物源)剖面层序分析、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剖析,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等时地层格架。按照从大到小的原则,兴Ⅰ组通过不整合面、冲刷面和洪泛面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LSC1)、2个中期旋回(MSC1-MSC2),通过沉积环境转换面和韵律转换面细分为4个短期旋回(SSC1-SSC4)。按照不同级次旋回的叠加样式、沉积相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3个基本类型及7个亚类型,中期旋回发育以A型为主,C型在SSC2处发育,长期旋回为A型。全区地层发育体现湖盆扩张期退积型沉积序列的特点,具有多期旋回性、大多数仅发育上升半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平面上分布具有分带性的特征。在上升半旋回的下部(SSC1-SSC2)储集砂体最为发育,由不同期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储层物性较好,为今后剩余油挖潜的主要目的层段。  相似文献   

19.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与地震等资料,对鄂尔 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 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 叠系延长组长 81 -长 63 小层(LSC3)作为一个完整的长期基准面旋回,进一步细分为 3 个中期基准面旋 回,即 MSC3-1,MSC3-2 和 MSC3-3。 其中,MSC3-1 相当于长 81 小层,该沉积期湖盆强烈坳陷,砂体叠 置样式以加积和退积为主;MSC3-2 相当于长 73 -长 72 小层,该沉积期湖盆快速扩张,达到延长组沉积 期的最大湖泛,主要发育欠补偿环境下的暗色泥页岩;MSC3-3 相当于长 72 -长 63 小层,该沉积期湖盆 开始收缩,砂体叠置样式以进积为主。 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可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 泊以及浊积扇等 4 种类型。 MSC3-1 沉积期研究区以发育南西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为主;MSC3-2 沉积 期湖泊占据了主体地位,深湖中常见浊积砂体;MSC3-3 沉积期湖泊萎缩,以来自南西物源的辫状河三角 洲和来自北东物源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20.
渤海海域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项华  徐长贵 《石油学报》2006,27(2):11-15
运用适合于陆相地层分析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渤海海域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特征.在渤海古近系可划分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1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渤海海域古近系隐蔽油气藏成藏要素与层序地层格架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至下降的转换位置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位置,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早期和下降半旋回的晚期是砂体发育的位置,中期层序界面与层序界面附近的砂体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与长期活动的断层一起构成了渤海复杂的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渤海海域古近系有6种隐蔽油气藏类型,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在层序中出现的位置可以预测的.以JZA气藏为例,简要分析了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