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乙烯(LDPE)和三元乙丙胶(EPDM)改善了与基体PA-66的相溶性,继而大幅度地提高了PA-66/(PE)/EPDM)-g-MAH的冲击强度。当共混物中EPDM-g-MAH为9%、PE-g-MAH为30%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是PA-66的3.35倍,成本降低约15%。同时对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用MAH改性PE和EPDM增韧PA—66及增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马来酸酐MAH熔接枝聚乙烯(LDPE)和三元乙丙胶(EPDM)改善了与基体PA-66的相溶性、继而大幅度地提高了PA-66/(PE/EPDM)-g-MAH的冲击强度。当共混物中EPDM-g-MAH为9%、PE-g-MAH为30%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为PA-66的3.35倍,成本降低约15%。同时对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H!+、Fe ̄(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扩散速度的明显差异,分离硅钢酸洗废液.研究结果表明,H ̄+扩散速度比Fe ̄(2+)扩散速度大17~37倍;在流入倍数接近1和处理负荷小于17.8L/m ̄2·d.的条件下,酸回收率大于90%,回收酸中Fe ̄(2+)小于10g/L.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IR),Molau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乙烯-丙烯酸无规共聚物对共聚酰胺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研究结果表明:EAS可以明显改善CPA/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其增容机理是氢键作用及在熔融共混过程中EAS分子上的部分--COOH基与部分CPA的端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所生成的EAS-g-CPA恰为共混组分的界面相容剂。  相似文献   

5.
孔隙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机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分析了孔隙气体在煤体中的扩散模式和微观机理,得出在煤体中存在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几种扩散模式,并分析了抽放时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运移过程及其在煤微孔隙中的扩散过程,根据分子运动论,从微观上讨论了压强和温度对甲烷分子平衡自由程的影响规律,并解释了升高压强和温度增强甲烷气体在煤层微孔隙中扩散能力的机理,分析了前人测定的不同压力下瓦期在煤体中的扩散系数与分子平均自由程之间的关系,表明孔隙气体在煤微孔隙中扩散的宏观参数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于分子微观参数的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白木耳深层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用菌白木耳为试验菌种,通过斜面,摇瓶培养及深层发酵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培养阶段的基质组成,其结果得出,种子摇瓶培养基(g/100ml),马铃薯20%,葡萄糖2%,蛋白胨0.2%KH2PO40.15%,MnSO40.01%,CMC-Na1%。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土豆汁1.5%,玉米粉2.0%,麸皮3%,KH2PO40.2%,吐温-80为0.1%,其发酵产物菌丝体中所含粗多糖达13.23%,蛋白质含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大气压力为3×103~5×103MPa、温度为783~903K时,表面具有与Al发生扩散反应的非晶(Fe0.99,Mo0.01)78Si9B13即FMSB合金的晶化过程,给出了α-Fe(Al)和α-Fe(Mo,Si)的Gibbs′自由能随压力的变化及非晶FMSB的晶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液晶共聚酯酰胺和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共沉淀法和机械共混法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A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在实验剪切范围内,共混物的流变曲线由低剪切速率下的切力变稀区和表观粘度基本恒定的准牛顿区组成,且溶液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相对较高,准牛顿区不明显.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对共混组成的依赖性表现出负偏差行为,当PEA为10%时,共混物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9.
离子交换膜分离酸洗废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H^+、Fe^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扩散速度的明显差异,分离硅钢酸洗废液,研究结果表明,H^+扩散速度比Fe^2+扩散在17-37倍;在流入倍数接近1和处理负荷小于178L/m^2.的条件下,酸回收率大于90%,回收率中Fe^2|小于10g/L。  相似文献   

10.
聚苯乙烯基2,2′─联吡啶与Ru3(CO)12和Rh12(CO)4Cl2反应,制备了担载金属羰基络合物(A)和(B).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鉴定.对1─庚烯的氢甲化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A的活性低,选择性差;B的活性高,选择性好.当催化剂B0.26克,1─庚烯1.0ml,甲苯5.0ml,压力4.0MPa(CO:H2=1:1),温度110℃,反应时间20h,1─庚烯转化率达90%以上,选择性超过95%.进行560h时寿命实验,B仍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葡萄糖传感顺响应电流线性范围小,不能满足糖尿病诊断、治疗的问题,采用扩散限制膜来扩大线性范围,主要研究了以聚氨酯为扩散限制膜的葡萄糖传感器。研究了在不同制膜液浓度及不同浸渍次数的条件下,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没有引入聚氨酯扩散限制膜的葡萄糖传感器响应线性范围很小(<2.78mM);引入聚氨酯扩散限制膜后,随着制膜液浓度及浸渍次数的增加,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线性范围增大(最高可达0-33.3mM),灵敏度减小,对干扰物质抗坏血酸的响应电流减小(最大可以减少95%)。说明聚氨酸扩散限制膜的引入是提高葡萄糖传感器响应线性范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并能较大程度地消除干扰物质抗坏血酸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横向开裂混凝土内氯离子的侵入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修正Fick定律氯离子扩散模型,并对持续加载下的开裂钢筋混凝土梁构件进行了氯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试验采用浓度为5%的NaCl溶液,在进行15个干湿循环后,借助快速氯离子含量检测RCT(Rapid Chloride Testing)法,对各裂缝处不同深度的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开裂混凝土表层0~20 mm范围内氯离子含量出现峰值,故可取表层对流区深度为15~20 mm左右;2)当表面裂缝宽度小于0.3 mm时,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平稳增大,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当裂缝宽度大于0.3 mm后,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增大,氯离子侵入受对流作用的影响加大;3)受弯开裂混凝土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劣化因子与裂缝宽度有直接关系,建议采用二次幂函数或分段函数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3.
再生混凝土中的水分扩散机理与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再生混凝土处在干燥环境中的水分扩散机理进行了研究 ,并建立了相应的水分扩散模型。为了确定水分扩散的有关参数 ,对再生混凝土的水分扩散实验结果采取了回归分析方法 ,实验结果与诸多文献报道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混凝土内部孔隙湿度 R随环境相对湿度 H的增加而增加 ,随环境温度 T的增加而减少 ;在外部环境相同的条件下 ,再生混凝土内部孔隙湿度 R随混凝土 W/ C的增加而增加 ;再生混凝土中的水分扩散系数 Dwd较普通混凝土的水分扩散系数大  相似文献   

14.
超声热效应促进煤层瓦斯解吸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声场声能转化为热能,提高煤层系统的温度,改善系统的解吸一扩散为基础,将煤样假设为含有大孔隙和微孔隙基质的双重孔隙结构,引入温度对微孔隙扩散系数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温度梯度扩散模型建立超声热效应促进煤层瓦斯解吸—扩散的热平衡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应用Matlab工具实现了声场促进煤层瓦斯解吸扩散的数值模拟。对有无超声作用下,煤层瓦斯解吸一扩散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超声热效应可以明显地提高煤样的温度,增大微孔隙扩散系数,提高大孔隙游离气的动态百分数,降低微孔隙中吸附气的动态百分数。为超声波促进煤层瓦斯解吸—扩散,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提供了分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技术扩散场技术扩散状态模型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技术扩散和吸收的运行机制,借用场的概念,提出技术扩散场的技术扩散思想,试图为研究技术扩散提供一种理论和方法。在系统地分析国内外有关技术扩散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技术扩散场系统进行定义,建立了技术扩散场理论,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技术扩散的动力和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将影响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加以抽象,建立了技术扩散场的三维空间坐标,为技术扩散设定了扩散的空间。建立了技术扩散场的技术扩散状态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技术扩散场处于静态场状态时技术扩散的扩散状态过程。在技术扩散场中,随影响因素的变化,技术扩散的规律遵循技术扩散状态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金属基钯复合膜长期处于高温下会发生金属间相扩散问题, 严重影响复合膜的使用寿命。运用化学 镀的方法, 在不同材料的多孔金属支撑体表面制备钯膜, 然后对钯复合膜进行惰性气体保护下的高温热处理。运用 背散射和能谱线扫描的方法分析、 表征所制备的各种钯复合膜的元素分布状况, 并且将金属基钯复合膜与P d /陶瓷 复合膜相对比, 研究前者的相扩散程度。结果表明, 在测试的温度范围内( 5 0 0~7 0 0℃) , 没有发现P d / T i复合膜、 P d / T i - A l合金复合膜发生相扩散现象, P d / P S S( 多孔不锈钢) 复合膜经历7 0 0℃、 4 0h的高温热处理后发生了严重 的金属间相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7.
The bonding of a steel plate to Al-20Sn slurry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casting rolling technique. The surface of the steel plate was defatted, descaled, immersed (in K2ZrF6 flux aqueous solution) and stored. Al-20Sn slurry was prepared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mechanical stirring method. The interfacial mechanical property of the bonding plate was research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usion time and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 of bonding,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 of the bonding plat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a preheat temperature of the steel plate of 505℃ and a solid fraction of Al-20Sn slurry of 3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S and the diffusion time t is S=28.8 4.3t-0.134t^2 0.0011t^3. When the diffusion time is 22 s, the largest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is 70.3 MPa,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terface is a new one which is made up of Fe-Al compound and Fe-Al solid solution alternatively and in a right proportion.In this interfacial structure, the interfacial embrittlement does not happen and Fe-Al compound can play its role in strong combination adequately.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普通混凝土(OPC)和高性能混凝土(HPC)在3种除冰盐条件和3种海洋区域暴露100d后的自由氯离子浓度分布.结果表明:氯盐暴露环境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相同扩散深度时,混凝土内部自由氯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除冰盐环境〉海洋环境.OPC〉HPC.混凝土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规律是OPC〉HPC.进一步的研究指出.除冰盐环境比海洋环境更恶劣.HPC比OPC更适应恶劣的氯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