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某槽式预埋件在非开裂与开裂混凝土中的拉拔试验,旨在探讨一种合理可靠的试验方法,以在槽式预埋件的基材中形成贯穿2个锚腿的裂缝,并研究裂缝对槽钢性能的影响。研究包括3个开裂混凝土试验和3个非开裂混凝土试验。试验完成后,切割混凝土块后发现该试验方法能够有效拉开裂缝。试验结果表明,裂缝对于槽钢拉拔位移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槽式预埋件的破坏模式未发生改变,裂缝对于被测的槽式预埋件承载力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简述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确定方法,对比中外混凝土设计规范中最小配筋率限值;通过工程实例阐明满足GB50010—2002规范中最小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其裂缝不满足规范限值的现象;以开裂弯矩作用下的裂缝宽度不超规范限值为原则,确定抗裂最小配筋率;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受弯构件抗裂最小配筋率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比较繁琐,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给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满足规范规定的宽度要求的最小配筋率和按强度计算的配筋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新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二次送审稿)中公式,通过数学变换,推导出限制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裂缝宽度的最小配筋率通式,使计算由已知条件一次求得构件配筋截面积,并通过与正截面强度的用钢量进行比较,确定设计控制目标,使设计方便、合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关系,建立了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力学分析的微分方程组,求得了在集中荷载和温度荷载作用下构件应力、位移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开裂过程与内部应力及变形间的关系,解释了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机理。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混凝土设计规范对非抗震情况和抗震情况下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取值及确定原则,同时对比分析了各国混凝土设计规范中2种情况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及确定方法;通过实例对各国规范的最小配筋率取值进行了比较,建议了最小配筋率的确定原则。结果表明:各国规范多以"截面开裂后,构件不致立即失效"为确定最小配筋率的原则,但对非抗震构件所取的最小配筋率相差较大,对抗震区最小配筋率的取值,除中国规范偏低外,其他国家规范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通常忽略其混凝土的抗拉承载能力,然而裂缝间的混凝土和钢筋仍然保持着部分黏结,存在受拉刚化效应,这-效应能够影响构件开裂后刚度的大小,进而影响构件在使用荷载下挠度大小和裂缝宽度,影响构件适用性.受拉刚化效应对板,尤其是对新型材料薄板开裂后刚度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试验对当前几个主要力学模型挠度计算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进行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叠合板抗裂性及裂缝发展规律、挠度、承载力等结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标准荷载作用下试件均未开裂,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挠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其开裂弯矩、极限承载力、挠度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9.
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 0— 89)附录七的方式 ,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 0 0 1 0— 2 0 0 2 )的公式为基础 ,给出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不需作裂缝宽度验算的配筋选择方法。受弯构件设计时 ,根据计算图表选择合适的钢筋直径和配筋率 ,即可同时满足裂缝宽度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长期弯曲持载装置,以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弯拉荷载为基准,对不同粉煤灰掺量的钢筋混凝土试块进行受荷状态下的快速碳化试验,探讨粉煤灰掺量、弯拉荷载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抑制了混凝土的碳化,且这种影响随碳化时间增大而减弱;粉煤灰掺量越大,混凝土碳化越严重,粉煤灰掺量和混凝土碳化深度符合线性关系;弯拉荷载越大,混凝土抗碳化能力越差,在荷载为40%~60%极限弯曲荷载时最明显,弯拉应力影响系数和弯拉荷载应力水平符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PVA纤维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纤维混凝土改性梁的抗弯性能,通过对不同配筋率和不同PVA纤维掺量的10根2.0 m长混凝土梁式构件的试验测试,研究混凝土混合料中加入PVA纤维后的增强与增韧作用效果.研究中对比了纤维含量对配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包括零纤维掺量的对比构件)的初裂荷载、极限荷载、韧性和耗能等指标的影响,分析了PVA纤维在控制裂缝宽度以及增强变形性能方面的作用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VA纤维提高了构件的整体变形能力,但是对构件的初裂强度、极限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反拱荷载作用下试验梁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分析,提出了反拱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最佳反拱荷载,在最佳反拱荷载作用下粘贴碳纤维布能使试验梁达到最佳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通过对比分析挠度数据,得到了反拱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能降低梁挠度,增加速率,延迟梁破坏,提高梁承载力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配置表层钢筋的混凝土梁裂缝和刚度试验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6根配置表层钢筋的混凝土梁和2根未配置表层钢筋的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其裂缝和变形特点,同时对配置和未配置表层钢筋构件的裂缝宽度和挠度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中配置表层钢筋能有效地控制其裂缝宽度,增加其短期刚度。分析表层钢筋对钢筋混凝土梁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提出相应计算公式,并参考欧洲规范有关规定对配置表层钢筋的混凝土梁提出设计建议。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正常使用状态下考虑表层钢筋的短期刚度计算公式。根据文中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抗裂度和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括介绍了预应力比率为 0 6~ 1 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80的 1 4根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抗裂度和裂缝宽度的试验结果。通过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 0 0 1 0— 2 0 0 2 )相关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 ,讨论了混凝土强度对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的影响作用 ,提出了修正系数计算公式 ;分析了混凝土强度、预应力比率对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平均裂缝间距及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 ,给出了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预应力比率适用范围 ,提出了计算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材料阻尼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8个试件进行不同柱纵筋和箍筋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材料阻尼值的实验,得到了不同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材料小变形情况下阻尼值的影响规律,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均匀受拉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均匀受拉强度可以看作混凝土的真实抗拉强度,但试件偏心受拉不可避免给直接拉伸测试带来困难。分析讨论了混凝土均匀受拉强度试验中存在的试件制作、传力球铰和加载速度等方面的问题,并采用150mm×150mm×360mm普通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混凝土均匀受拉强度的量测,拉伸试件在端部预埋偏心可调的带锚筋钢板以传递拉力荷载。试验结果得到:ftk=0.88×0.3893f0cu.,53k78(1-1.645σ)0.4622α2,混凝土抗拉强度值小于国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抗拉强度值。  相似文献   

17.
传统PHC管桩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已有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PHC管桩中加入非预应力钢筋形成复合配筋管桩可提高其抗震性能。目前针对管桩破坏机理以及抗震性能的研究,主要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或振动台试验,未能充分考虑实际工程中桩的受力条件和土体的作用。为研究复合配筋管桩的抗震性能,在软土地区对PHC管桩和复合配筋管桩进行了现场足尺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试验比较了常规管桩以及掺入不同含量非预应力钢筋的复合配筋管桩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曲率分布等数据,分析复合配筋管桩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PHC管桩相比,复合配筋管桩的抗震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对于提高管桩延性来说,存在最优的非预应力筋配筋率。  相似文献   

18.
配筋梯度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实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面压区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拉区采用普通混凝土的配筋梯度混凝土受弯结构构件,可充分利用抗压强度高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及经济性好的普通混凝土优点,实现二者有机结合。试验表明拉区普通混凝土初凝前将压区高强混凝土浇筑完毕,有利于保证强度差异较大的异强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几乎同时开始水化,在硬化并达到设计强度后,两类混凝土可协同整体工作,验证了所构建的配筋梯度混凝土梁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控制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为基本参数,开展拉压区为异强混凝土的配筋梯度混凝土简支梁的受弯性能试验基于截面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提出该类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开裂前瞬时受压区高度表达式与建议取值,按截面应力应变法和塑性影响系数法获得开裂弯矩表达式。基于试验结果,提出该类受弯结构构件平均裂缝间距、平均裂缝宽度以及最大裂缝宽度实用计算方法。为配筋梯度混凝土受弯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析创造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弯面上浇筑一定厚度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或混凝土材料制成复合板,通过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双向板试验,考察复合板试件的弯曲破坏形态和底面裂缝的走向特征等。试验结果表明,后浇材料有效提高整体构件的承载力和前期刚度。后浇混凝土复合板与对比混凝土板相比较,韧性改善较小,开裂时中心挠度基本没有变化;而UHTCC后浇层的加入,改善混凝土板的整体韧性,开裂时中心挠度与原构件相比最高可提高至235%。并且UHTCC层有效限制受弯底面裂缝的开裂和扩展,延迟有害裂缝的出现,加载过程中没有出现类似于后浇混凝土复合板的脆性破坏。运用非线性三维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进行数值计算,通过合理的建模和定义材料属性,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包括荷载-挠度曲线、受弯底面的挠度分布和应变分布等。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此方法适用于文中复合板件的计算,为采用UHTCC作为保护层或加固层的复合双向板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步红 《山西建筑》2006,32(11):123-124
分析了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常见构件收缩缝出现的一般规律,阐述了收缩裂缝与若干因素的关系,阐明了收缩裂缝存在的危害性,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