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作为中国传统丝绸业中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丝绸品种,尤其罗织物的织造技艺也在当地得到了较好地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人物访谈,对苏州丝绸罗的传承人及其丝绸企业的现状、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丝绸罗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经过实证分析与研究,指出丝绸罗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着传承人老龄化、织造工艺效率低成本高、产品在国内几乎没有消费市场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困境,从高校传承、创新设计、技艺革新等方面提出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罗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苏州丝绸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集收藏、陈列、教育、科研、购物于一体的国家三级博物馆,属公益类事业单位。现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缎织造技艺"的示范保护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致力于丝绸文物的研究保护、传统技艺的挖掘传承,依托专业的人才队伍优势,多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拥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甲级  相似文献   

3.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乡,历来是丝绸生产和丝绸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精湛的加工技艺,丰富的丝绸品种,使这一源远流长的生产技术,在历史上与苏州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统丈化。同时它又和苏州的城市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为苏州的经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本文从苏州蚕桑丝绸的起源和发展、传统丝绸业的繁荣以及苏州织造府的历史,阐述了苏州的蚕桑丝绸在历史上对苏州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中国丝绸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逐渐被机械织造所代替,传统织造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较大的困境。文章以宋锦传统手工织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为研究对象,通过3D技术对传统宋锦木织机进行数字化模型构建和手工织造技艺操作的动态复原。利用SketchUp技术平台精确成组建模、3DMAX技术构建三维动画演示及人机交互功能来解析传统宋锦织造技艺,让观众更简单、生动地去理解织造过程,把博物馆里置之高阁的高难度丝绸织造技艺理论得以普及,让传统丝绸织造技艺在新的科技社会中得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在苏州,有这样一批老丝绸人,他们精雕细琢丝绸织造的每一个细节,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使独步世界的丝绸技艺代代相传,也诠释着丝绸匠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业内人称为"老大"的李德喜就是其中一个。从20多岁进入原吴县丝织二厂做挡车工,到创办苏州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成立苏州织圣丝绸科技中心。64岁的李德喜,与丝绸打交道整整45年。而今,他已经成为国内传统丝绸工艺最高水准的代表,成为传统丝织品领域最具实力的织造专家。45年,丝丝线线织就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也织就了李德喜人生的精彩:3月31日,江苏省丝绸技艺大师评审落下帷幕,经过  相似文献   

6.
沙佩智 《美食》2015,(Z1):128-129,124
苏州织造官府菜,是由苏州织造府选聘苏州官府名厨及集民、绅、寺、肆诸菜之长,按传统制作技艺精心烹制的系列菜品,它将苏州菜的制作技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苏州菜的代表和精华。苏州谚语曰:"三辈子做官,学会吃喝穿。"官府是最讲究吃喝,也是最有条件讲究吃喝的地方。历朝历代,苏州官府林立。官场酬酢纷繁,你来我往,每个官府都从社会各界搜罗高厨,刻意求胜,奢华精丽,珍馐迭出。苏州织造府作为宫廷重要的派出机构,迎来送往,交际频繁,宴饮不断。特别是康熙、乾隆皇帝的  相似文献   

7.
法门寺供养佛祖衣物是在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唐代帝后赐献供养佛祖的丝绸服饰制品。其中有一套案裙、半臂、裙子、袈裟、拜垫共五件按比例缩小的蹙金绣衣物供奉品,面料采用了丝绸绞罗织物,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代表了唐代最高的丝织技艺水平。苏州织圣丝绸科技中心对该绞罗技艺和面料进行了研究,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反复实践,该衣物面料的复制最终获得了成功,从而使这一古老的丝绸织造技艺得以恢复和传承,同时在制作工艺上也获得了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8.
吴门人家     
《美食》2013,(6):2
<正>简介"吴门人家"其中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玄妙观小吃制作技艺、苏州船点制作技艺两项已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丝绸协会于6月7日"国际档案日"向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吴绫丝绸精品有限公司、苏州织圣丝绸科技中心分别授予了"江苏省丝绸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丝绸服饰创新研发中心"、"江苏省丝绸织造技艺研发中心"牌子。授牌活动在苏州市档案馆新馆举行。江苏省丝绸协会秘书长、《江苏丝绸》杂志主编罗永平、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欧阳旭明、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少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海鑫、副市长王鸿生、市政协副主席王耀山、苏州市档案局局长肖芃等参加此次活动。三个中心为今后全省丝绸文化研究、服饰创新研发、织造技艺研发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举办的《丝绸文化传承与茧丝绸产业科技创新国家级高级研修班》于2017年7月31日—8月5日在苏州太湖培训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培训反响热烈,学员收获颇丰。其中尤以首位江苏省丝绸(织造)技艺大师李德喜先生所做的《浅谈古丝绸技艺在现代丝绸生产中的应用》讲座,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讲座当天座无虚席。讲座中李德喜大师提出重现"江南三织造",并以苏州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为基础分出三家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非遗元素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影视剧中。缂丝作为我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在清代繁盛一时,迎来继两宋时期之后的第二个巅峰。《当家主母》是一部以清代乾隆时期苏州缂丝生产为背景的电视剧,聚焦缂丝技艺传承,以一针一线织就我国织造行业人文图景。通过对《当家主母》中的缂丝织品展开研究,从多个角度对缂丝工艺等非遗文化元素进行分析,旨在展现中国传统的缂丝技艺,弘扬非遗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苏州一直居于我国丝绸生产与贸易的中心,可是苏州丝绸产业在近二三十年间遭遇了严重的衰退,如何振兴这一传统行业成为了当地政府、行业与社会的关注焦点。苏式旗袍是苏州丝绸产业中极富文化特色的一个板块,对其当代设计原则进行探讨,希望借此能帮助苏州旗袍行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苏州丝绸产业的当代振兴。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宋代丝绸纹样在旗袍上的应用效果,丰富旗袍设计元素,选取在宋代丝绸艺术中盛行的几何纹样进行研究。基于感性工学原理,选取14幅具有代表性的几何纹样制作刺激图,筛选出13对感性评价形容词对。以20~35岁女性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采用均值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外观因子和风格因子是影响宋代丝绸几何纹样的主要感性因子;不同的丝绸纹样可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丝绸几何纹样的排列方式、线条粗细程度、图案密度等都对旗袍风格具有明显的影响。将宋代丝绸几何纹样应用于旗袍设计,有利于推进传统纹样和旗袍的有机结合,深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江苏丝绸》2013,(5):1-3
古织机制作技艺 古织机制作技艺:第六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 古织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工具,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创造。了解丝绸就要先了解织机,它是古文化的源头,从中派生出各种艺术门类,催生了中国的文字和美术。古织机的每个部件都有其特定含义,沉积了民俗和信仰的内涵,所涵盖的范围几乎涉及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吴门人家     
《美食》2013,(7):2
简介"吴门人家"其中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玄妙观小吃制作技艺、苏州船点制作技艺两项已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门人家"好菜多,故事多,其严守商道,菜肴不用味精、工业添加剂,得到多位世界著名人士的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创办于1992年5月(前身为江南网络丝织厂)。是一家专业生产传统古丝绸与研发创新现代服饰为一体的微小型企业,同时秉存吴罗、漳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单位,坐落在苏州西部太湖湾文化古镇——光福,是吴越之争、乾隆六次驾临尝梅圣地。公司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传统纺织文化为设计核心,致力于当代国服、国礼所需特种丝绸技艺的研究与创新,长期与大专院所合作,集丝绸织造,成品制作,丝艺延伸为课题,成功地实现了负离子纱罗及纳米丝绸产品的创新。目前拥有锦,  相似文献   

17.
<正>苏州丝绸行业中的古丝绸织造企业圣龙公司,她的前身是江南网络丝织厂。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苏州特色丝绸"吴罗(纱罗)、宋锦、缎类、缂丝、剌绣等工艺丝绸织造为主业。近几年国家重振苏杭丝绸,实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圣龙公司刚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所生产的五大类传统丝绸产品本身就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的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力弘扬和推进江南文化发展的当下,苏州丝绸作为苏州地域文化乃至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苏州织造府不仅是历史上皇帝在江南特设的官营丝绸生产与管理机构,更是江南丝绸历史文化的缩影。长期以来,由于对苏州织造府的保护与利用缺乏统一的认识与规划,导致苏州织造府一直未能真正参与到丝绸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中。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突出“织造府文化”,将织造府与丝绸风俗融合,唤醒丝绸文化记忆,同时整合周边文化产业元素,打造以丝绸为核心的精品文旅项目,实现又一江南文化新IP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罗永平 《江苏丝绸》2012,(4):3-10,34
(续上期第五章高度繁荣的江苏丝绸业第二节)第三节官营织造经营方式与特点明、清两代王朝在丝绸历史悠久、丝织技艺精良、人杰地灵的江宁、苏州、杭州三地设立织局,使中国封建社会由官府经营的丝绸生产方式达到了顶峰。从宋代江宁、镇江的"织务",苏州、杭州的"造作局",元代江宁、苏州的"织染局",  相似文献   

20.
以广绣中"留水路"工艺为案例,分析了广绣在服装上的应用情况以及当下旗袍与刺绣工艺的高级定制情况;提出广绣技艺与高级定制旗袍的结合是新时代传承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途径。广绣与高级定制旗袍的结合既能活态保护传统广绣技艺,又能提升高级定制旗袍的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文化创新的产业链,为我国的文化传承和服饰设计制造新的契机。抓住时代的脉搏,解决广绣技艺在高级旗袍中的制作难点,为"一带一路"建设,传承工匠精神,做好扎实技艺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