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晋 《中国石油》2008,(22):12-12
挪威投资银行研究负责人朱利叶斯预测海上油田服务的需求将会减缓,需求减少主要来自于单一从事海上石油勘探的公司和一些中等规模的公司,但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的海上勘探开发力度将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制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GB/T19492—2004)国家标准和《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0217—2005)国家行业标准的正式发布与实施,我国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上市公司,遵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全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套改技术》的要求,正在积极开展储量的套改工作。  相似文献   

3.
油气生产预测的目标当然是要获取精确的预测结果。但是经验却已经证明预测是难以精确的。油气勘探开采中所遇到的不确定性通常都相当高,从而使我们实际上得不到精确的预测结果。因此,油气公司应把对预测结果的要求调整为“满足目的要求”,而不是所谓的“精确”。  相似文献   

4.
国内天然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公司可以放手去开发和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资源勘探备受世界瞩目,世界天然气储量为175.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生成理论由油型气一元论发展到油型气、煤成气、无机气三元论。天然气勘探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井法、采用多学科综合勘探是天然气勘探发展方向。世界天然气勘探方兴未艾。通过对世界天然气资源勘探现状研究,实现天然气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勘探效果。必将为全球天然气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的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大约占20%。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缓解石油危机等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对此及有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天然气工业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然气是世界上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我国有发展天然气的雄厚资源基础,发展天然气工业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和运输压力的有利途径;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对我国天然气需求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初步规划。在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建设天然气管网的同时,要抓好天然气管网的配套建设。加快发展天然气工业已成为实现国民经济跨世纪目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储量方面,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4.027Y4L方米,同比下降7.96%。该地区的天然气储量比较丰富的国家是挪威和荷兰,探明储量分别为2.03和1.3877亿立方米,分别下降11.85%和2%。各国探明储量几乎都在下降,降幅最大的是英国(12.34%)。  相似文献   

9.
China has abundant natural gas resources with low exploration level. The discovery rate of resources is 10% on the average, boasting a great potential. By the end of 2006, the ascertained geological gas reserves in China has amounted to 5.4×10^12m^3, among which 9 gas fields has 1000~108m3 of ascertained geological reserves or more. The "large gas fields" are referred to those gas fields with recoverable reserves exceeding 85 billion cubic meters. Since the Sixth Five-Year Plan, China's gas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gas reserve and output has witness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which the discovery of large gas fields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more gas resources will be discovered with gas reserves growing rapidly in China. The second leap of China's oil and gas industry mainly focuses on the gas industry while the leap of gas industry mainly relies on the discovery of large gas fields.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天然气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各地天然气供应出现了紧张局面,煤层气作为一种可替代资源,在我国具有丰富的储量,作者在文中介绍了煤层气的性质、储量、替代天然气的可行性、煤层气未能迅速发展的原因,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以促进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录井工程》2009,20(2):6-6
据美国《油气杂志》(OGJ)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月份,俄罗斯、伊朗、卡塔尔、沙特、美国、阿布扎比、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阿尔及利亚成为全球前9大探明天然气储量国。  相似文献   

12.
<正>纵观全球,人们会发现这样一种关联:天然气的普及基本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比如欧美等国的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明显高于其  相似文献   

13.
罗佐县 《中国石油》2014,(17):39-41
根据EIA的统计,2013年非洲石油储量达到了1276亿桶,天然气储量达到515.4亿立方米,仅次于中东和南美。需要指出的是,在2013年全球十大油气发现中,非洲国家的发现占到8个,其中东非国家占到4个,  相似文献   

14.
数据显示,中国正进入低渗透资源开发时代。2008年,全国低渗透原油产量为0.71亿吨,占总产量的37.6%;低渗透天然气产量达320亿立方米,占总产量的42.1%。截止2008年底,全国累计探明低渗透石油地质储量141亿吨,低渗透天然气储量4.1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37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油气储量的49.2%和63.6%。在近几年新增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气已达到70%。  相似文献   

15.
美国48个州天然气勘探储量增长趋势及未来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勘探程度很高的美国本土48个州,其天然气探明储量仍在继续稳步增长。陆上储量增多以可采储量增长为主,这表明气田内天然气资源量向可采储量转化的效率在不断提高。80年代总的天然气储量增长值几乎等于储量增加最多的50年代和60年代,虽然在80年代根据需要打了不少井,但总的储量增长值在20年中一直稳定在大约每打一口井增加34×106m3气的水平;在1986~1988年间,每打一口井的储量增加值平均为59.47×106m3。陆上11年(1979~1989年)储量数据表明,每次重新完井而增加的陆上非伴生气储量平均值从1979~1985年间到,1986~1989年间翻了一番,即从25.5×106m3增至62.3×106m3。阿帕拉契亚地区在同一时间里,每次完井增加的储量从2.0×106m3升到3.7×106m3。陆上储量增长值。  相似文献   

16.
最大限度地解决我国油气资源接替基地成为极为迫切的问题。开采海洋石油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此,周边各国对我国海洋石油资源的掠夺,也使开发沿海油气资源变得日趋迫切。  相似文献   

17.
国际动态     
《中国石油》2008,(2):12-12
IEA将修正全球石油储量预测;EIA:今年平均油价将超过去年;阿根廷禁止成品油出口;厄委两国将共同勘探瓜亚基尔湾天然气;尼日利亚政府成立天然气项目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技术》2009,3(3):48-48
据最新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月,俄罗斯、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美国、阿联酋-阿布扎比、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阿尔及利亚成为全球前九大探明天然气储量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天然气出口国论坛共有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13个成员国和4个观察员国。所有成员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到全球天然气总储量的65%,出口总量也达到全球天然气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若按微观经济学原理行事,只要他们能够达成一致,早就可以掌控天然气的定价权和市场供给的分配权了。  相似文献   

20.
海洋油气资源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巨大的能源宝库中,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极其诱人,据地质学家估计,那里至少蕴藏着全球3000亿吨石油储量的50%.日前,全世界有将近100个国家正在水深不足2000米的近海水域进行普查和钻探.在已发现的大量油气田中,仅大陆架的油气田就有近2000个.可以预测,随着海上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改进,世界石油生产的重心将不断移向海洋,那里将是未来获取油气资源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