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学谦  吴娟  余琳 《红水河》2008,27(1):58-61
自2000年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以来,国内大多数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一直集中在如何确定下游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合理生态保护范围及生态需水量;如何通过河道水流演进-地下水位抬升-植被恢复等关联性问题的系统.为下游生态输水整体效益评估、河道整治、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等问题上.对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工程影响后评价的研究现在还不多见.为此.本论文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为背景.对该工程影响后评价的内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得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工程影响后评价的研究框架,为客现,公正的评价该工程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生态恶化和持续性生态输水为背景,以所取得的尉犁国家级气象站1960年~2020年气温和降水资料为依据,从下游气温及降水变化、降水蒸散指数变化及干旱指数变化等方面探讨塔河下游河道生态输水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生态输水是恢复河道下游水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小气候的有效措施,从大西海子水库...  相似文献   

3.
浅析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输水后生态与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军 《中国水利》2005,(13):138-141
由于多种原因,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350km河道断流近30年,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败,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恶化趋势严重.为了遏制生态劣变的趋势,保证在必要的工程实施完成前维持和保护现有植被,从2000年4月开始至2004年7月,由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与巴州、农二师共同组织6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动态变化,结合实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与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大西海子水库生态输水调度对保障塔里木河下游末端生态供水、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遏止下游沙漠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大西海子水库特征水位、实际调洪能力、生态输水进行研究分析,在防洪调度中充分考虑主汛期来水情况,优化水库防洪调度措施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并充分考虑下游生态系统保护问题,制定生态蓄水调度,提高水库的科学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水资源需求,达到水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文章基于塔里木河的河岸生态水文演化模型,模拟水资源配置下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岸生态水文演化,结合英苏断面设置合理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方案,分析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方案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施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程(简称生态输水工程)是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塔里木河下游(含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集时序遥感技术对自2000年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的生态输水过程中河岸带与湖区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对河道两岸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范围局限在1~2 km内,越往尾闾方向影响范围越窄;植被面积与植被覆盖度增长趋势显著的区域中,湖区占比较大,主要体现在尾闾湖区。为提高生态水利用效率,建议优化目前的生态输水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塔里木河下游段现有的2000—2020年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对生态输水地下水前后水面线方程进行拟合,并在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对经过了21次生态输水之后的塔里木河下游段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进行估算,以更好支持后续的生态输水.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阶段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包括:合理配置输水时间、方式,以适合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植被的生长特点,实现输水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发挥人工辅助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增加土壤种子库数量,以提高生态输水的利用效率,实现生态恢复的规模化;保证一定的输水水量,以满足恢复下游地区水文循环的要求,降低土壤盐碱度,为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采取教育、政策、法律相结合的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从而为下游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有效保障.希望这些方法能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量转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段自1972年至2000年发生的持续断流是绿色走廊生态劣变的主要原因。从2000年5月至2011年11月,塔里木河下游共进行了10次生态输水。本文利用输水期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运用水均衡法对大西海子以下河段历次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转化进行了计算,量化了河道水量的转化项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的恢复程度,揭示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径流一补给转化一蒸腾耗散的水文过程,文中结论可为今后进一步优化输水方案、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以及植被的有序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以区域内9个固定监测断面为基础,依据断面内各个地下水监测井,收集了输水前和第15次输水后的地下水位数据,结合土壤饱和差计算方法,分析了第15次输水后的地下水补给量,并联系植被生长所需的合理水位探讨了地下水到达合理水位所需的水量,以期评价生态输水的阶段性效果,为调整生态输水方案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生态输水前地下水埋深在6~13 m之间,第15次生态输水后,地下水最大升高幅度达到8.26 m;(2)第15次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补给量约为20.44亿m3;(3)为使地下水达到植被生长所需适宜水位,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的合理需求量约为24.08亿m3。  相似文献   

11.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6):38-38
水利水电技术第35卷2004年第6期为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近日新疆启动了塔里木河第六次应急调水工程.经过五次输水正在复苏的林草,在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再次得到滋润.目前已调水约1000万m3,加上3月份的临时输水量,向塔里木河下游的实际调水量已达2000万m3.与前五次不同,此次应急调水首次由塔里木河和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联合向下游调水,计划下泄3.5亿m3水,以进一步扩大下游生态植被的受水面积.调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今年4月到6月,由博斯腾湖调水1.2亿m3;第二阶段从8月到11月,主要从塔里木河干流调水2.3亿m3.紧急输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修复的断根萌蘖更新技术、激活土壤种子库技术和引水漂种技术,重点研究了与河道输水相配合的生态修复模式,通过实地踏勘调研,针对不同修复区的水土条件,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极度衰败与流域综合治理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博斯腾湖向塔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实践活动,在对生态极度衰败原因调查分析和应急输水成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塔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塔河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植被恢复响应及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铭江 《中国水利》2004,(14):15-18
在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由于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向断流的河道和生态退化区域实施输水工程,补偿地下水和改善水环境是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行为和必然过程.为了抢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国家在2000~2003年向断流30余年的塔里木河下游500余km的天然河道实施了五次应急输水.以五次应急输水监测资料为基础,以河道水量沿程消耗-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植被恢复响应为主线,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植被生态学、大系统优化理论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提出了下游生态修复的整体方案,为今后创建和完善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输水、恢复与重建的评价体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1:1万地形图和现状植被情况划分大西海子以下至台特玛湖适宜的保护范围。量算出10个区高程~水面线~地表面积的数值,推求得到的高程~水面线~面积关系曲线。若已知塔里木河下游某一点的水面线高程,就可以利用得到的公式求出与之对应的面积;根据已知地下水的埋深和植物根部最大能够吸收到的深度,就可以得出输水能够影响到的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面积,这对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恢复状况有着很大的意义,是对应急输水改善生态量效果的评价的基础,也是塔里木河应急输水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3月30日塔河下游第5次输水刚刚结束,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王世江又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今年塔河输水,不仅要保证塔河尾闾水流不断,同时要向下游老塔里木河输水,以扩大下游绿色走廊的宽度.”这一信息告诉我们,三年的塔里木河调水已经大见成效,塔里木河下游的绿洲面积不但不再萎缩,而且日益扩大.2000年5月,塔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截止目前,共实施了5次向塔河下游绿色走廊输水工程,使断流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恢复了通水,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王世江介绍,今年自治区水利厅将集中精力抓好塔河流域…  相似文献   

17.
生态输水工程一方面缓解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难题,另一方面改变了水系自然连通状态。本文结合图论与景观格局指数法,从形态、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后,上、中、下游水系连通格局的时空演变。综合水系连通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生态输水以来上、中游水系连通指数先上升后渐趋稳定。生态输水之前由于断流,下游各维水系连通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生态输水以来下游水系连通指数开始上升,其中形态与结构连通指数响应较快,功能连通指数响应较慢。从趋势来看,水系连通指数不会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持续上升,而是存在一定的阈值。形态连通方面,生态输水后,上、中游水域由大面积连续斑块向小面积破碎斑块转化,下游大面积水域斑块增多。结构连通方面,水系连通时长增加,其中下游最为显著;生态输水前期上、中游水域面积减少,下游水域面积增加;输水后期流域整体水域面积增加,但上、中游持续和周期连通水域面积增幅减小,而下游增幅显著。功能连通方面,上、中游以供给和支持功能占主导,下游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各类功能占比渐趋均衡。生态输水水量与各维水系连通指数均表现为正相关,水系形态、结构连通指数响应较快,功能连通指响应较慢,由此可见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干流水系连通的提升具有积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输水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及天然植被对保持水土、维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塔里木河为对象,通过对比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水位线与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发现: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位的变化与河道生态输水有直接关系,输水次数越多、量越大,水位抬升越明显;下游植物群落及生态问题在河道输水前后优势物种会产生改变,且在输水后丰富度会有所上升;河道横向方向由于随着地下水高度的逐渐降低生态植被的密度、盖度分布会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孔雀河流域作为塔里木河"四源一干"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保护措施和水资源利用状况对塔里木河的生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孔雀河下游胡杨林处在大面积衰败和死亡状态,生态隐忧日益凸显。为保证下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流域管理部门,通过采取加强水量统一调度、加强河道巡查和执法、开展沿河机井摸底调查、加大胡杨林保护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完成了孔雀河下游生态输水专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极度衰败与流域综合治理受到国内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博期腾湖向塔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输水实践活动,在对生态极度衰败原因调查分析和应急输水成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塔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塔河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