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跨流域调水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生态补偿量的测算与分配是建立补偿机制的重要保障。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从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成本和发展机会损失的间接成本出发,结合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静态累积、间接计算等多种测算方法,得出:基于水源区生态保护建设和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直接成本,水源区应获补偿金额为4.4亿元/a;基于发展机会损失的间接成本,水源区应获补偿金额总计为2.8亿元。在此基础上,引入反映地区支付意愿的发展阶段系数和分水比例,共同确定受水区补偿量分配权重系数,计算得到2011年河南省、河北省对十堰市应各补偿1.30亿元,北京市、天津市受水区对十堰市应分别补偿0.50亿元、0.29亿元。  相似文献   

2.
从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生态补偿现状入手,梳理了实施水资源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宣传,建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实施差异性区域政策、完善政策与法规建设等建议,为北京市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芳  王孟  叶闽 《人民长江》2010,41(24):101-104
建立与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生态环境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破坏行为将起到经济制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在水源区建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和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及生态补偿的方式和实现的途径,并提出了实施生态补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1.5.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水危机不能得到有效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补偿机制.如河北省给北京市输水,为了保证北京用水需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受到很大制约,放弃了许多发展机会,但是北京市却不需要按市场规则支付河北省为此付出的机会成本,这是国家水管理制度缺陷造成的.因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李怀甫 《河北水利》2007,(2):31-32,34
1.5.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水危机不能得到有效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补偿机制。如河北省给北京市输水,为了保证北京用水需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受到很大制约.放弃了许多发展机会.但是北京市却不需要按市场规则支付河北省为此付出的机会成本,这是国家水管理制度缺陷造成的。因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不同供水条件和需水方案下北京市2025年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和南水北调对北京市未来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并从可持续性角度确定了不同发展情景下南水北调调水规模的阈值。结果表明:南水北调可总体改善北京市未来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但在较高需水方案下或丹江口水库遭遇特枯水年时,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状况不容乐观;未来应在科学制定需水方案的基础上合理增大南水北调调水规模,加强应急保障措施和资源战略储备,提升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实现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皓昉 《北京水务》2016,(z1):19-21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12月27日,长江水正式流入北京,已惠及北京市1 100万人口.通过统计近10年北京水资源现状,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市发展的影响,进而分析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希望能深入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了解,并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南水北调"是解决水土资源不匹配的必然选择,也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汉中市作为国家和陕西省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为水资源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为了保证水源地安全,国家应尽快建立以纵向补偿为主、横向补偿为辅的生态保护补  相似文献   

9.
分析生态补偿理论及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基础,探讨生态建设区的总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上游水资源特点与水资源保护的投入,建立了陕南汉江流域受益区对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总成本补偿计算模型,提出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并对修正因素中的水量分摊系数、水质修正系数和效益修正系数的赋值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以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服务区补偿标准的计算为例,得出受益区年补偿额为71.13亿元。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南水北调东干渠工程向第九水厂反向输水为一种新的非设计输水工况,分析了这种输水方式的必要性、可行性,计算得出该输水方式的最大输水能力,并且对其实施环节提出了合理建议。该输水方式的实施有助于解决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加大调水入京水量的瓶颈问题,加快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向密云水库蓄水的速度,对多调江水入京缓解北京市水紧缺、提高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通水以来,在城市生态补水、地下水压采、水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生态效益。本文立足于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针对目前南水北调生态效益实际发挥情况,分析了受水城市在发挥生态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索了生态效益发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受水区的水资源调度与配置问题,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与本地水资源进行联合配置,并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配置模型。采用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进行了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水保证率分别为50%、75%和95% 3种情况下,受水区节水方案缺水率比基本方案分别下降了2.91%、3.61%和3.83%;受水区节水方案下各工程基本完成了受水区的供水任务,且优先利用了泵站单位能耗较小的运西线进行调水,说明优化调度配置方式在保障受水区用水的基础上,能够以更为经济节能的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已建成的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开始发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总结已建工程主要成效及面临的挑战,探讨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配置思路,并提出进一步发挥东线、中线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对策,以及西线工程调水线路论证方案建议。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后续工程建设和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在中线北调水和受水区水资源联合调度运用中,为进一步发挥受水区调蓄水库的作用,合理调度水资源,针对调蓄水库的运行方式设计两套调度方案,在不同运行方案条件下借助中线水资源调度模拟模型进行受水区供用水模拟计算,并比较分析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为例,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产生的实际生态效益进行定量评估。确立南水北调已建工程生态 效益评估方法,分析北京市南水北调供水对生态效益的贡献比例,围绕林地、城市绿地、湿地、压采地下水和水域 生态效益 5 个方面,计算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北京市带来的生态效益价值。结果表明: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 的 4 年间(2015—2018 年),北京市新增的林地、绿地、湿地、水域生态效益和补充地下水生态效益累计为 181.88 亿元,其中由中线一期工程供水累计新增的生态效益价值达到 67.31 亿元。进一步分析可知,在中线一期工程供 水产生的生态效益中:新增水域的生态效益最大,占比为 55.00%;压采地下水生态效益次之,占比为 34.85%;新增 林地和绿地生态效益占比分别为 6.91% 和 3.24%。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及其他南水北调受水区的生态用水、生态 环境修复与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政策及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两年来,工程安全平稳运行,输水水质全线达标,累计从渠首陶岔引水超过60亿m3。为更好地优化中线工程的实时供水调度,有必要对中线工程的水量调度方案、水量调度计划和近两年的水量调度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水量调度方案、丹江口水库年度可调水量、中线工程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以及中线工程近两年水量调度实践,分析了中线工程水量调度带来的效益、工程供水量和实际输水损失,总结了中线一期工程运行两年来的调水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水库入流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岗南、黄壁庄、王快和西大洋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向北京应急供水的4座水库,对水库来水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报对应急供水调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水库控制流域的水循环特性,选用了双层水箱模型进行水库入流预报.对上下游串联的岗南和黄壁庄水库进行耦合水库调度模型的联合模拟预报,对于相邻的王快和西大洋水库进行了对比流域的试验研究,探索了水箱模型参数移植在缺资料地区水文预报中的应用.率定期的参数自动优选和预报期的验证结果表明:各水库模拟效果较好,各项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其北方受水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如何对这些地区制定合理的水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水资源要素作为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南水北调北方受水区由于长期的"北粮南运"源源不断地向南方地区输送虚拟水资源,因此,对其水价进行合理的补偿不仅有利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也是实施区域间资源要素补偿的根本要求。通过调研,本研究对南水北调北方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通水后各类水源加权平均终端水价和粮食虚拟水输出量进行测算,提出了考虑虚拟水输出的南水北调北方受水区水价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显示,除北京、天津两市不需要补偿外,河北、河南、山东的补偿标准应分别为56.87亿元、553.26亿元和133.75亿元。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自通水以来,给沿线各地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沿线用水户对其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因此,供水保证率非常重要。但是,渠道污物对水质和供水保证率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污物特性和数量的研究很有必要。首先采用现场调研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出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污物(树枝树叶、生活垃圾和藻类生物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叠加得到了每个分水口最大日污物量为25 200 kg。然后,根据污物总量和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清污工况,提出了渠道拦污清污设备的清污指标为1 100 kg/h,并验证了该指标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拦污清污设备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管理与运营包含了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行业和多学科的许多复杂问题,如何进行合理运行、科学调度和有效管理,是实现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最终规划目标和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体制的一些做法和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国内外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调水管理提出研究思路,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