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等强配合比优化设计来制备橡胶掺量0%~20.0%、钢纤维掺量0%~1.5%的12组钢纤维橡胶混凝土(SFR-RuC)试件,并且通过单轴循环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分析其循环受压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配合比优化设计后,在橡胶掺量为20.0%时可以得到与普通C60混凝土基本等强的SFR-RuC;与普通混凝土、橡胶混凝土及钢纤维混凝土相比,SFR-RuC的循环受压力学性能更优,破坏呈明显延性特征,延性和韧性更高,滞回耗能能力更强,塑性应变累积和刚度退化更缓慢;综合考虑橡胶及钢纤维掺量的影响,在试验数据基础上提出的SFR-RuC单轴循环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可以为SFR-RuC结构的设计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郭凯  佟舟  张树峰  潘文浩  刘琳 《建筑材料学报》2023,26(11):1183-1191
通过混凝土抗冻性快冻法试验,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GO-RAC)在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能,测试分析了GO-RAC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及氯离子侵蚀情况.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的耦合作用加速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的劣化损伤,经历72次冻融循环后不同GO掺量GO-RAC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均降至其初始值的60%以下,宏观劣化程度较普通RAC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于耦合初期侵蚀产物的填充致密效应,GO-RAC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GO-RAC在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Cl⁻分布符合Fick第二定律,表面的Cl⁻质量比随着耦合次数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大,扩散系数随着耦合次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1 030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数据,通过天牛须搜寻算法(BAS)来训练多层神经网络(MLP),并与混合复杂进化方法(SCE)-MLP、多元宇宙优化算法(MVO)-MLP这2种耦合模型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可用于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算法模型.结果表明:BAS可以显著提高MLP的训练精度和预测精度,该算法比SCE-MLP、MVO-MLP耦合模型算法更快、更准确;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个体学习算法相比,元启发式算法在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方便表现出良好的优越性.同时讨论了BAS-MLP模型中与训练数据集数量和输入变量数量相关的因素,发现使用1 030组数据的80%即可获得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冯硕  石新波  王威  徐凡  肖会刚 《建筑材料学报》2023,26(11):1220-1228
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修复普通混凝土(NSC)基体时可以获得优异的界面黏结强度,其值甚至高于基体强度,导致界面性能测试时容易发生基体失效,从而不能准确评价界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体约束加强的方法,将失效位置控制在修复界面,测得了真实的UHPC-NSC界面黏结强度,分析了基体强度和修复面粗糙度对界面性能的影响与机理,克服了传统测试方法的评价结果过于保守且难以反映粗糙度等影响因素的不足.UHPC-NSC界面较NSC-NSC界面更加致密,界面过渡区的钙硅比更低,宽度和孔隙率分别降低了91%和70%.  相似文献   

5.
采用Mini-Mason法制备了一种高粗骨料体积分数的骨料嵌锁良好的正混凝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填充砂浆的流动性,能有效提升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体积分数至52%,并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传质性能和界面过渡区的结构,优化浆体与粗骨料的黏结状态,大幅度降低胶凝材料的用量.试验证明了Mini-Mason工艺的可行性,并为3D打印正混凝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地获得具有优异耐水性氯氧镁水泥混凝土(MOCC)的配合比,设计了拓扑结构为4-10-2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PSO-BPNN)模型.该模型的输入层参数为n(MgO)/n(MgCl2)、粉煤灰掺量、磷酸掺量和磷肥掺量,输出层参数为MOCC的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模型数据集为144组,其中训练集数据为100组,验证集数据为22组,测试集数据为22组.结果表明:PSO-BPNN模型在MOCC抗压强度预测中的评价参数——决定系数R2=0.99、平均绝对误差SMAE=0.52、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SMAPE=1.11、均方根误差SRMSE=0.73;其在软化系数预测中的评价参数——R2=0.99、SMAE=0.44、SMAPE=1.29、SRMSE=0.62;与BP神经网络(BPNN)模型相比,PSO-BPNN模型具有更强的双参数预测能力,可用于MOCC配合比的正向设计和反向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玄武岩-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分数为变化参数,对纤维混凝土进行室内盐雾侵蚀加速试验,通过抗压耐蚀系数Kf、相对质量评价参数ξ1、相对动弹性模量评价参数ξ2以及扫描电镜(SEM)照片,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对纤维混凝土耐久性损伤劣化进行评价分析,并基于GM(1,1)-Markov模型对其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盐雾环境下,纤维混凝土的Kf先上升后下降,ξ1波动性较大,ξ2可作为评价纤维混凝土损伤劣化的决定性因素;GM(1,1)-Markov模型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纤维混凝土的最佳玄武岩、PVA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0.10%、0.05%,其在盐雾环境下的服役时间最长,达到680 d.  相似文献   

8.
对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节点往往容易成为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节点的连接方式和可靠性成为影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梁中连接节点。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关于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的规定,设计了梁1/3处连接节点并将两种节点与现浇节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梁中节点形式均可满足抗震需要,但根据运输、施工等需求,建议采用梁中连接节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HEC)和高低取代度羟乙基甲基纤维素(H-HMEC、L-HEMC)对硫铝酸盐(CSA)水泥早期水化进程和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掺量L-HEMC均可促进CSA水泥在45.0 min~10.0 h内的水化;3种纤维素醚均先延缓CSA水泥溶解及其转化阶段的水化,后促进2.0~10.0 h内的水化;甲基的引入增强了含羟乙基纤维素醚对CSA水泥水化的促进作用,L-HEMC的促进作用最强;不同取代基和取代度的纤维素醚对水化前12.0 h内水化产物生成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HEMC对水化产物的促进作用强于HEC,L-HEMC改性CSA水泥浆体在水化2.0、4.0 h时生成钙钒石和铝胶的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建筑用钢的耐久性,通过电沉积法在钢表面形成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晶核,再通过水热反应让LDH晶核生长成形成致密的Mg-Al-NO3-LDH膜,分析了电沉积电位对钢基底表面LDH膜生长的影响,讨论了LDH膜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当电沉积电位为-1.4 V(相对于Ag/AgCl电极)时,LDH纳米片聚集堆叠致密,形成的LDH膜结构最为密实,实现了对钢基底良好的锈蚀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