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初步研究了罗伊氏乳杆菌的生长特性,并利用其发酵生产酸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白砂糖的添加量、菌种间的配例以及发酵时间三个因素对酸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的产酸量和活菌数量均在发酵28h达到最高。生产酸奶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接种比例[c(罗伊氏乳杆菌):c(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1:1,糖添加量为9%,发酵时间为16h。该酸奶内活菌数量为4.2×108cfu/g。  相似文献   

2.
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是一种安全、高效生产罗伊氏细菌素的菌株。作者优化了罗伊氏乳杆菌ATCC 53608转化甘油生产罗伊氏细菌素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处于初期稳定期(26 h)的L. reuteri,其细胞内甘油脱水酶能达到最大酶活2.2 U/mg,有利于转化甘油生产罗伊氏细菌素。正交实验优化后的最佳生产工艺:甘油浓度400 mmol/L,接种量110 mg/mL,酶转化时间2 h,转化温度30℃,pH 6.2。优化后罗伊氏细菌素的平均产量达到(241.2±3.4) mmol/L。  相似文献   

3.
以薏米和鲜奶为原料,采用Lactobacillus reuteri分别与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协同发酵制备薏米酸奶,剖析其理化指标、质构特性、滋味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产品中有机酸均以乳酸含量最高(11.40~18.38 mg/mL),柠檬酸和酒石酸次之,但3株菌(RTB)协同发酵薏米酸奶的咀嚼性(0.45 mj)、内聚性(0.73 Ratio)、胶黏性(0.05 N)均显著高于其他2株菌发酵的酸奶(RT、RB和TB)(p<0.05);不同产品的酸、甜、苦、鲜、咸味觉响应值均存在差异(p<0.05),且酸味差异最大,3株菌发酵酸奶的甜味和鲜味最强,苦味、涩味和酸味最弱;3株菌协同发酵薏米酸奶中检测出的总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最多,分别达82种和1331.74 ng/mL,且醇(167.69 ng/mL)、酸(467.33 ng/mL)、脂(58.09 ng/mL)、酮(597.48 ng/mL)含量均高于2株菌发酵的样品。综上,相比2株菌发酵酸奶,3株菌发酵薏米酸奶的质构特性较好、滋味适中、风味物质种类较多和含量较高,3株菌协同发酵薏米酸奶作为一种新型益生菌奶制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4.
对利用罗伊氏乳杆菌发酵生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条件及基本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MRS培养基为基础,该菌产生亚油酸异构酶的最佳条件为:亚油酸添加量0.1mL/50mL,pH为6.5,37℃发酵26h。各因素对产生亚油酸异构酶能力影响的顺序为:亚油酸加入量>pH>发酵时间>温度。最佳酶促反应温度为40℃,最佳酶促反应pH为6。该酶在35~45℃、pH5.5~7.5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罗伊式乳杆菌作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和国家卫生部批准的食用级益生菌,具有重要的益生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与发酵行业,因此,研究其高密度发酵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首先探索了批培养、批补料培养和灌流浓缩培养对罗伊氏乳杆菌发酵生物量的影响,然后以灌流浓缩培养方式探究发酵过程中培养条件对发酵液中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流浓缩培养相比于批培养和批补料培养,能极大地延长菌株对数生长期的持续时间,活菌数高达2.98×1015 CFU/mL,菌体干重较前两者分别提高了5.3和3.6倍;在通气(氧含量恒定设定为15%)、恒pH为5.5、流速40 mL/min的条件下灌流培养,活菌数最高达8.1×1015 CFU/mL,菌体干重为60.96 g/L,相比于未通气和不维持恒定pH值的发酵方式,菌体干重分别提高了2.72和1.07倍。综上结果表明,灌流浓缩培养方式能实现罗伊氏乳杆菌高密度发酵,活菌数和产量都凸显出巨大的优势,该研究为罗伊氏乳杆菌的高效制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新筛选的一株百岁老人源罗伊氏乳杆菌LT018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首先检测了该菌株在连续培养300代过程中的活菌数、菌活力,判断其遗传稳定性,又对该菌株在模拟胃肠液中存活率及凝集率进行测定,判断该菌株的益生特性。进一步以此菌株与传统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剂相结合制备发酵水牛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探索其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在连续培养300代的过程中,罗伊氏乳杆菌LT018的活菌数和菌活力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菌株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高于99.07%和77.83%;同时保持大于55.4%的凝集率。发酵水牛乳最佳制备工艺为: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剂:传统发酵剂为2:1、白砂糖添加量为3.00%、发酵温度为40.00℃,此时发酵乳的感官评分最高(86.63±1.47),罗伊氏乳杆菌活菌数也达到了1.033×108 CFU/mL。本研究为该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利用罗伊氏乳杆茵发酵生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条件及基本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MRS培养基为基础,该菌产生亚油酸异构酶的最佳条件为:亚油酸添加量0.1mL/50mL,pH为6.5,37℃发酵26h.各因素对产生亚油酸异构酶能力影响的顺序为:亚油酸加入量>pH>发酵时间>温度.最佳酶促反应温度为40℃,最佳酶促反应pH为6.该酶在35-45℃、pH5.5-7.5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将国内外近几十年临床上关于罗伊氏乳杆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行汇总,总结该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Medline、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万方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5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利用Re...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考察了碳源对罗伊氏乳杆菌LYS-1发酵特性和发酵上清液抑菌效果的影响,以此探讨碳源与LYS-1代谢产生抑菌物质的关系。LYS-1接种于不同碳源配方的培养基中,测定发酵过程中酸度、活菌数的变化以及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LYS-1以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抑菌圈直径依次为9.84 mm、8.55 mm和7.65 mm,以果糖、乳糖和甘油为碳源时则无抑菌圈。活菌数≥1.00×10^9CFU/mL时抑菌圈才会出现,且活菌数的增加有利于抑菌圈直径的增大。葡萄糖和蔗糖复配具有较优的抑菌效果,且蔗糖添加量在5%~10%范围内增加可以提高抑菌效果。以葡萄糖和果糖等当量替换蔗糖具有同等的抑菌效果,碳源为1.00%葡萄糖+10.00%蔗糖或6.26%葡萄糖+5.26%果糖时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最强。碳源影响LYS-1代谢产生抑菌物质,葡萄糖和果糖是影响发酵上清液抑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株完达山乳业和润盈生物菌种研究项目组分离的罗伊氏乳杆菌LR-G100的耐胃酸、耐胆盐、降胆固醇和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在pH值为2.5~4.5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在胆盐质量分数为0.1%~0.5%环境中,活菌数能保持在106mL-1以上;在反应16 h后,同化胆固醇百分率能达到50%以上;对肠道有害菌的抑制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罗伊氏乳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细胞培养和溶菌酶酶解条件对罗伊氏乳杆菌原生质体形成率的影响以及罗伊氏乳杆菌原生质体在多种再生培养基中的再生条件,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05-1和05-2原生质体形成的最适条件:在MRS培养基中接种量5%(两菌株活菌数分别为4.96×108 cfu/mL和8.04×107 cfu/mL),37℃静置培养至OD600值1.0(两菌株活菌数分别为2.36×1012 cfu/mL和6.56×109 cfu/mL)左右,酶解pH8.0、酶质量浓度20 mg/mL、酶解时间45min。在此最适条件下,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率分别为90.2%和92.8%;在最适再生培养基RM1中,罗伊氏乳杆菌05-1和05-2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分别为30.6%和23.2%;RM1中,胎牛血清(BSA)是罗伊氏乳杆菌原生质体再生不可获缺的物质。本研究为构建益生乳杆菌食品级基因克隆和表达系统,实现原生质体的转化及细胞融合育种与基因组洗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一位128岁老人源罗伊氏乳杆菌进行了体外益生特性和安全性分析。采用模拟胃肠液对49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耐受筛选,得到了3株存活率都大于90.00%的菌株,分别是LT018、LT037、LT046。对上述3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表面特性、抑菌活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LT018具有较好的粘附繁殖能力(疏水性为54.65%,凝集性为67.20%),菌株的表面疏水性和凝集性之间存在负相关(R=-0.869);非酸性抑菌活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才发挥作用,它们的上清液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和福氏志贺氏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00 mm;它们都不具有产生物胺有害物质的活性,除氯霉素外,对其他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敏感。综合上述结果,认为这些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从新疆昭苏县传统发酵乳酪中分离出2株罗伊氏粘液乳杆菌(编号K07、K08),对2株菌的生长和产酸性能、耐酸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的耐受、产罗伊氏菌素能力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估;此外还测定了2株菌的抑菌性能并对K07菌株进行基因分析。结果表明,2株菌均在培养1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末期,发酵终点pH值为4.45。K07对酸、胆盐和模拟胃肠道的耐受及抗氧化能力强于K08。pH值2.50处理4 h,K07存活率为73.27%。0.15%胆盐胁迫下K07菌株OD600 nm 上升0.3个单位需5.50 h,模拟胃肠道试验K07的存活率为74.13%。两株菌的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高于完整细胞,其中K07无细胞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2.39%、15.69%,还原力17.96%。K07产罗伊氏菌素量为183.05 mmol/L显著高于K08,且K07抑菌性能较好,对白色念珠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2.20 mm、18.26 mm。K07基因组全长1 950 440 bp,预测蛋白质编码基因2 067种,GC含量为38.69%。研究结果显示罗伊氏粘液乳杆菌K07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为后续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鱼糜产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发酵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提取发酵鱼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比较了...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具有较强降胆固醇功能的益生菌株,试验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通达牧场制作的奶豆腐中筛选分离菌株,并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菌株降胆固醇的能力,从中选出降胆固醇能力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耐受酸、胆盐和胃肠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分离出5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菌株,其中一株菌对胆固醇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达50.60%,经鉴定此株菌为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将其命名为HCS02-001(CGMCC No. 19746);经对酸、胆盐及胃肠液的耐受试验,该株菌在pH 3.0和pH 2.0的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86.80%和85.52%;在0.30%、0.50%的胆盐浓度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97.42%和95.17%;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存活率为96.74%;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存活率高达98.41%。该研究筛选出了一株具有较好降胆固醇功能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其具有较强的耐受酸、胆盐环境和胃肠液的能力,对关于降胆固醇功能方面的产品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探讨新型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发酵酸乳对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4只KM小鼠分为4组,空白组(Ctr组,灌胃无菌水),对照组(BS组,灌胃传统酸乳,即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发酵酸乳),混合发酵酸乳组(LBS组,灌胃L. reuteri、L. bulgaricus和S. thermophilus 3菌混合发酵酸乳),以及L. reuteri单独发酵酸乳组(L组,灌胃L. reuteri发酵酸乳)。连续灌胃10 d后收集各组小鼠粪便,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各组小鼠肠道中菌群丰度、多样性及菌落组成结构。结果:与BS组相比,LBS组和L组小鼠体重增加百分比显著降低(P<0.0001);PCA与门水平菌群聚类分析表明,L组与Ctr组PCA空间距离以及2组菌群比例最为接近;属水平菌群分析表明,LBS和L组中另枝菌属(Alistipes)和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两类潜在益生菌的丰...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因能够改善肠道健康而逐渐被应用于发酵乳中,但由于部分益生菌在牛乳中生长缓慢、难以凝乳,因此益生菌发酵乳的产业化受到限制。通过复合菌种的协同发酵法能够实现益生菌发酵乳的制备,但无法保障功能性益生菌的高活菌数。该研究以2株功能性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CCFM1175和副干酪乳杆菌CCFM1176为研究对象,以发酵乳pH、酸度及活菌数变化为参考,筛选适宜与益生菌协同发酵的发酵菌株,制备益生菌发酵乳,并测定其贮藏特性及感官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与保加利亚乳杆菌5L6的协同发酵,罗伊氏乳杆菌CCFM1175和副干酪乳杆菌CCFM1176在发酵乳中的产酸速率及活菌数显著增加,发酵12 h后滴定酸度分别为(68.17±0.42)°T、(62.51±0.84)°T,活菌数分别为(8.24±0.05) lg CFU/mL、(8.61±0.08)lg CFU/mL,实现快速凝乳及高活菌数。同时,协同发酵法有效改善了发酵乳的后酸化现象并提高持水力,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发酵乳具有良好的贮藏特性及感官评价。该研究解决了2株功能性益生菌在发酵乳中难以凝乳或发酵速率较慢的问题,为促进功能性益生菌在发酵乳产业中的...  相似文献   

18.
罗伊氏乳杆菌NCU801的鉴定及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乳猪粪便中筛选出1株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罗伊氏乳杆菌,命名为罗伊氏乳杆菌NCU801。采用牛津杯法,分别对其发酵液、发酵液的无菌上清液、发酵液的菌体进行体外抑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CU801发酵液对大肠埃希氏菌CMCC444的抑制作用最强。进一步研究无菌上清液经热处理、p H调节、氯仿和酶处理后对大肠埃希氏菌CMCC444的抑菌活性的影响,考察无菌上清液对大肠埃希氏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酶对无菌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p H接近中性时,抑菌效果减弱;氯仿抽提后显示,无菌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全部是水溶性物质;且无菌上清液能显著性的影响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罗伊氏乳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实验筛选罗伊氏乳杆菌发挥作用的下游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等实验筛选miR-196a下游靶基因及其功能。结果:罗伊氏乳杆菌能够抑制脂多糖引起的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进一步分析发现罗伊氏乳杆菌通过上调肠上皮细胞miR-196a抑制细胞炎症和凋亡,miR-196a通过靶向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基因表达发挥对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罗伊氏乳杆菌通过miR-196a靶向抑制PDCD4基因表达,减缓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罗伊氏乳杆菌的耐热性,该研究以麦芽糊精与磷脂作为复合壁材,对其进行包埋处理形成罗伊氏乳杆菌液态微胶囊。结果表明:随磷脂、麦芽糊精浓度增加及乳化时间的延长,微胶囊的包埋率、EAI、ESI及电位绝对值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0.05),平均粒径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P<0.05)。通过响应面设计得到该微胶囊最佳制取工艺:磷脂添加量14.83%(m/m),麦芽糊精溶液质量分数15%(m/m),乳化时间86.39 min,包埋率为99.11%。罗伊氏乳杆菌微胶囊热处理后其活菌数明显提高(P<0.05)。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显示,胃消化阶段,肠消化阶段活菌数随时间逐渐增多(P<0.05),2 h后微胶囊活菌数达到1.85×108 CFU/mL。综上,由麦芽糊精、磷脂复合壁材制备的罗伊氏乳杆菌液态微胶囊包埋效果良好,提高了罗伊氏乳杆菌的耐热性和胃肠道存活率。研究结果为罗伊斯乳杆菌微胶囊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