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消费语境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易平 《包装工程》2018,39(8):84-88
目的文化消费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置于文化消费语境下进行思考,以期拓展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方法避免仅从文创设计单向的审美视角出发,以文化消费的角度切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走进博物馆俨然成为社会时尚。围绕文化消费的语境,解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意向,提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即因势利导、文化创意、受众需求、品牌合力。构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即文化价值当先,博物馆独创品牌打造;文化主题挖掘,系列产品开发;文化创意延续,二度消费跟进;文化传播为重,非物与实物产品结合;文化消费群体细分,多元产品研发,为设计实践提供行之有效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肖代柏  罗坤明  吴婉菁  宋佳鑫 《包装工程》2024,45(2):406-416, 431
目的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布绣非遗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夏布绣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实现夏布绣非遗在当代的价值转化。方法 通过剖析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总结夏布绣非遗文创产业的现实问题。运用服务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基于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属性进行分类,使用层次分析法拆解量化夏布绣文创产品的用户体验需求。结论 根据用户体验需求权重,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提出提升产品视觉形象和功能创新、突出文化特色、注重文化消费体验、遵循市场逻辑,以建立产品服务系统的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多维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卢宁宁 《包装工程》2023,44(24):466-473
目的 文旅融合视域下,人们对旅游文创产品的消费热情日益增强,为此探讨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和实践方案,以期提升旅游文创产品的整体品质。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文旅消费也日渐升温,然而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重新审视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与实践。本文分别从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文创IP构建、打造产品品牌化等角度进行设计探讨,并进一步从产品的美观性、功能性、文化和情感属性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探索。结论 通过分析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的现状,发现了包括产品同质化与大众化现象严重、产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创新元素少、更新迭代慢等问题,并针对这些瓶颈问题,予以实践例证探讨,从而找到适合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设计路径与有效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军苗  薛兵 《包装工程》2023,44(16):365-373
目的 以国内九大博物馆文创店铺为分析对象,借助文创产品设计的内部隐性因素及外部显性特征,构建特征元素的纵横向坐标,建立文创产品的“内环-外循”研究框架,利用全新视角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概况进行全面剖析,理清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的潜在优势与发展方向。依据研究数据推理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及发展预测,为凸显博物馆特色及历史文化为基底的文创产品提供完整的设计参照。方法 在数据采集上,利用手动及信息化爬虫2种方式并轨进行。首先,针对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数据进行周期为1年的手动数据跟踪,确定国内销售较好并具有特色的九大博物馆。然后,利用Bazhuayu数据采集工具追踪博物馆文创店铺的消费信息,对博物馆文创店铺销售案例进行内容统计、归类编码、数据剖析等操作,从而归纳并推理出文创产品的设计模式和潜在发展空间。结论 博物馆的文化因素承载着历史价值、人文设计和情感故事等信息,通过聚焦综合性文创产品体验,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文化认知、审美情趣和消费心理等趋势。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现状的深度挖掘,为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业在优化附加值和增强生命力等领域提供多维度视角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嘉欣  梅芷悦 《包装工程》2024,45(2):339-347
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盲盒产品在线评论进行文本挖掘及扎根理论分析,理性挖掘文化类盲盒设计产品的真实消费需求,探究博物馆盲盒文创产品可持续开发的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在线评论的研究方法,以扎根理论体系为基础,应用Python软件收集各大博物馆盲盒电商平台评论数据,利用Nvivo 12.0质性分析工具从情感、社会、功能需求的主范畴分析博物馆盲盒文创消费需求。结果 研究得出情感需求为首要消费需求、功能需求为关键消费需求、社会需求为次要消费需求,并从情感、功能、社会三大范畴探索了博物馆盲盒文创设计的消费需求模型及其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论 实现审美、趣味与体验交织的情感需求,满足品质、性价比与文化融通的功能需求,扩大社会交往与文化认知相互催化的社会需求,能持续激发用户购买行为并满足消费预期,从而使博物馆盲盒文创设计能有效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琳  王昕兵 《包装工程》2024,45(2):432-443
目的 挖掘草原文创产品中影响消费者消费意愿的设计要素,为草原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提供启示。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与整理,得到消费者在购买草原文创产品时受哪些设计要素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得到影响草原文创产品消费意愿的设计要素优先级划分并转化为设计策略,以此来指导草原文创产品的设计。结果 在草原文创产品的设计要素中,情感属性是消费者消费意愿的首要影响要素;功能属性是影响消费意愿的关键要素;社会属性对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文化属性是影响消费意愿的必备要素。结论 在草原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要优先注重独特性与趣味性结合的情感属性,实现实用性、易用性和装饰性为主的功能属性;关注自我实现与社交性交织的社会属性;满足典型的地域特点、文化符号与民族性相融的文化属性。有指向性地引导设计师完成草原文创产品设计,给予草原文创产品设计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何素丹  袁晓芳 《包装工程》2024,(10):349-357
目的 以实现“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传承与发展为目的,从情感化设计的视角探究“非遗”黎锦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黎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进行提炼;其次,结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黎锦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现状及用户特点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对黎锦文创产品进行情感化的层次分析,从三个层面设计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化方法模型,即基于“美”的视觉营造、基于“趣”的互动创新、基于“思”的隐喻构建;最后,以设计实践验证该方法。结论 让情感化理念介入黎锦文创产品设计,有助于设计师寻找到现代用户与黎锦文创之间的情感共鸣点,从外到内,层层提升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吸引力,实现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持久性连接,进而使“非遗”黎锦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王健荣  艾文华 《湖南包装》2023,(1):22-25+29
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及其设计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阐释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要义。应用符号学的基本方法,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进行符号学分类,同时通过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文创产品的意义进行辨析。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在符号学理论的探讨下,文创产品在湖南博物院馆藏文化符号的应用下,让馆藏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人们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博物馆文化符号集中的重要窗口,将文化符号与产品相结合,使场馆文化得以更好传播。  相似文献   

9.
李淳  孙丰晓  焦阳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21,42(20):188-195
目的 基于查尔斯·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旨在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从而达到传承和推广地域文化的目的.方法 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将语义学、语形学、语用学引入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流程,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为例,具体分析"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设计开发、传播推广"4个阶段的设计要点.结论 在符号学视角下地域文创产品设计应从语义学角度解读并梳理地域文化符号内涵,聚焦设计主题;从语形学角度提取并凝练地域文化符号的形式特征,赋予产品认知价值;从语用学角度引导文创品牌的符号消费,传播地域文化,最终使文创产品设计充分满足受众对地域文化解读、认知与传播、消费的多元需求,形成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庆祥  刘晓彬 《包装工程》2022,43(20):373-382
目的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研究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旨在使非遗文创产品既可以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顺畅地融入当代生活。方法 基于文化生态的理论,将非遗置于其文化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研究,提出了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流程和设计策略。将非遗文化解构为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三个层次,提取各层次的文化属性,研究文化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的演变状态,探究非遗各层次文化属性在当代文化生态系统下的变迁趋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非遗文创产品。最后以磁县剪纸文创产品的设计为例践行了该方法。结论 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虑非遗文化的发展变迁,把握非遗文化基因在非遗文创产品上的取舍和呈现,使文创产品既能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契合现代生活方式,该方法拓展了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楠 《包装工程》2023,44(4):336-338, 342
目的 探究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视觉表现方式,以期找到提高新时代文创产品设计效果和实际价值的有效途径,促进文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 从文创产品的兴起着手,深入了解文创产品的内涵、艺术价值与发展现状,分别从审美、文化和技术三个层面,深入探析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视觉表现路径与方法。结论 视觉表现的巨大艺术张力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带来了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内涵的丰富与创新,其艺术处理方式更好地表达了产品思想,也引发了更高层面的受众共鸣,是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2.
李翔宇  李轶南  鲁红雷 《包装工程》2021,42(18):356-367
目的 总结和探索将当下流行风格融入敦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探讨融媒体时代消费导向的流行文化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分析等,解析流行风格设计手法对敦煌艺术的审美要素、精神意涵与艺术态度3个维度的解读与创新,探讨流行文化的传播对敦煌文创产品的助推,阐述流行风格与文创设计结合的产品开发策略.结果 敦煌文创结合互联网传媒技术,贯彻设计层、宣传层和体验层3个模块系统融合的设计策略,在设计层设计文化产品与数码娱乐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宣传层借跨界融合讲述现代设计故事,形成品牌社群;在体验层策划多元文化消费活动,提供文化审美体验,拓宽文创设计外延.结论 敦煌文创结合当下流行的文化形式为文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与建议.博物馆文创设计应发挥自身文化与地域特色,紧跟时代需求,寻求跨界融合与文化超越.  相似文献   

13.
李洋  刘磊 《包装工程》2021,42(2):246-251
目的对传统节日文化创意开发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出适合文化特性的的传统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方法通过对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中存在创意同质化现象,缺乏有针对性的创意开发设计的问题。从产品创意开发设计的角度对传统节日文化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传统节日文化创意设计中应注重节日的独特文化特性,关注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传播目的。结果针对传统节日文化特点提出文化创意开发设计的思路,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节日文创产品情感化设计方法并进行设计实践。结论传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中应注重不同种类文化的特性,考虑文化创意设计中的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目的,在综合考虑大众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化创意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当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和实现路径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的发展特征、发展方向、发展轨迹等。方法以文化为视角,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文化特征、设计要素、技术支持三个角度入手,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当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与路径,并对具有特色的成果进行介绍和论述。结论文化创意产品是国家"文化自信"实现路径中的必然产物,文化创意产品的繁荣是国家文化多样性繁荣的体现,因此只有不断启迪思维,由表及里地进行理论性的构架,同时结合高科技等前沿技术,深刻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努力打造良好的创意实现路径,才是未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5.
侯佳  谢臻  夏敏燕  胡昊琪 《包装工程》2022,43(4):376-382, 422
目的 探析在地实践语境下,红色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以此寻求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法 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确立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分层整理,并深入研究在地性背景下消费主体各层级的情感需求及文化转译的方法。最终构建出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红色文创产品在地性实践模型,并通过设计团队的实践案例进行展示。结论 从情感满足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能层级上以红色文化符号的地域识别性为提取原则并确保文化转译过程中的准确性;行为层级上在以海派崇实性为基准设定产品功能的同时强调产品的文化体验;反思层级上侧重通过产品理念、寓意、品质等要素的设计构建红色精神与上海价值的双重认同并将其长效延续的思路,力求为上海红色文创产品的地方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当前国内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用户体验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从“移情–共情”的视角出发,以重视用户体验层次的基础展开研究,补充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的新内容。方法 在厘清设计中移情与共情关系的基础上从三大层次出发,设计师作为移情的执行者,从视觉元素、场景构建等方面入手,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形、景、感”进行逐层移情;用户作为共情的执行者,在对博物馆文创的“感知–认知–行为”的逐层共情体验中由表及里地逐步感受与理解馆藏文化。结果 基于“移情–共情”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注重用户体验层次及与用户间的互动,能够帮助用户理解馆藏文化并获得文化认同。结论 以十二生肖甲骨迷宫甲骨文文创设计为例,验证了逐层的移情设计有助于设计师将用户的情感诉求及相关的文化情感等映射到设计对象本身,从而使用户在逐步升级的体验层次对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进行层层感知,从而达到共情及文化认同。该方法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拓展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乌日勒 《包装工程》2022,43(8):257-259, 265
目的 探索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与思路。方法 首先,对地域文化和文创产品分别进行论述,并对两者进行艺术层面的关联研究,引出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趋势。其次,提出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综合作用下的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与思路,根据去表面化、丰富功能、突出内涵等原则,总结可以进行尝试的探索方向。最后,在实践层面深入探索,结合传承与创新、情感的丰富与升华、市场趋势和可持续化等具体方向进行设计实践的尝试与落实,研究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具体呈现方式。结论 积极推进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丰富与发展,让这些承载独特地域风格的文创产品成为一张名片,助力文创设计领域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