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潼南航电枢纽工程为例,基于可靠度理论,结合航电枢纽工程自身特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航电枢纽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为航电枢纽蓄水安全鉴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巡检中人为因素错误突出、无法及时掌握巡检实况、保障巡检质量等问题,为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巡视检查的可视化,克服偏远山区,特别是坝体廊道内无通讯和定位信号的实际问题,提出将大数据库、Web GIS结合到水利工程巡检中。借鉴山西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的实际工程与Web GIS结合成果,基于枢纽工程区Lo Ra无线通讯、RFID/GPS室内外一体化巡视检查人员跟踪定位、坝面和廊道内安全监测传感器RFID无遗漏检查/维护,以及移动手机APP结合Web GIS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枢纽工程智能巡检系统,实现了枢纽工程巡查系统的智能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蓄水安全鉴定工作是水库蓄水前的重要程序,鉴定结果是蓄水验收的必要依据。结合潼南航电枢纽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情况,介绍了航电枢纽工程蓄水安全鉴定程序及鉴定注意事项,可为类似航电枢纽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谢谟文  何波  柴小庆 《人民长江》2013,44(11):46-49
针对目前滑坡安全监测三维可视化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三维可视化、网络、GIS及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了滑坡监测综合信息系统。系统基于Internet环境,实现了对监测对象及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管理,主要包括:基础工程地质资料的三维可视化整合、滑坡安全监测、分析预测等。将系统应用于金坪子滑坡监测,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且能对安全监测成果进行深化处理,为工程实践及辅助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源渡航电枢纽位于湖南省湘江流域中游,是我国开发内河航运"以电养航,航电结合"的试点工程。枢纽正常蓄水位以下有库容4.51亿m3,其中可调节库容1.35亿m3,为枢纽的丰、平、枯期日内水库调度工作提供了条件。文章结合航电枢纽工程的运行特点,分析了影响航电枢纽调度运行的主要因素,结合实践工作,为编制航电枢纽调度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在数据管理、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水工程安全自动化监测的实际业务需求,基于GIS平台研发水工程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属性信息、监测数据与空间信息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在C/S、B/S混合模式架构下实现安全监测信息的可视化查询、资料分析、信息化管理与成果输出等功能。系统在全国多个水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中投入应用,提高水工程自动化安全监控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和工程监测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借助三维GIS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大坝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起一个能科学、直观、逼真地再现水利工程的可视化系统,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监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株洲航电枢纽闸坝基础经勘探查实发现有多处溶蚀风化深槽,这些风化深槽的存在破坏了坝基岩体的完整性,影响闸坝的稳定。设计部门对坝基深风化槽提出了处理方案,经计算和分析,处理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为验证深风化槽的工程处理效果和满足蓄水后安全运行监测需要,应用监测传感器对风化槽重点部位进行渗压、变形、应力应变等监测。本文介绍了深风化槽主要监测项目和监测仪器布设方案,通过整编分析观测数据,说明监测仪器能真实反映所监测部位的受力变形特点,起到工程安全监测和验证设计的效果,为株洲航电枢纽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孤山航电枢纽工程用电设备数量多,种类复杂,供电距离长,可靠性要求高。为满足各用电设备的供电需求,结合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实际情况,对电气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主变压器及220 kV GIS开关站布置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技术方案。结果表明:将220 kV变压器和220 kV GIS开关站布置在同一层,使水电站副厂房的高度降低了10 m。该方案合理、有效地利用了水电站副厂房的空间,既节约了土建工程量,又解决了220 kV配电装置的布置以及架空线路出线问题。同时,孤山航电枢纽工程所有设备技术参数均完全满足运行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同等规模电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介绍贵州都柳江从江航电枢纽工程的工程概况,分析了航电枢纽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即进度问题、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期使相关技术人员对航电枢纽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航电枢纽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LYZSBEES是综合应用现代安全工程、面向对象技术、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多学科集在技术,结合龙羊峡大坝安全监测特点而研制成功的“问题发现型”大坝安全性态评价专家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集成环境,为大坝安全工作人员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数学方法分析、监测数据处理和工程图纸库管理等工具。  相似文献   

12.
鉴于目前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多种访问数据库技术进行分析比较,选用ADO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来开发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阐明了该技术在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为系统开发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工建筑物安全管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为特点的大数据逐渐成为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体系的显著特征.常用安全监控数学模型(三大常规模型、浅层学习算法)难以从大量数据中自动提取深层次潜在信息,即浅层模型与大数据挖掘分析不相适应.深度学习算法由多重非线性映射层构成,能够逐层学习输入数据本质特征并完成高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水利对工管部门要求的提高,现代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快速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提高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文章从测量机器人在水利工程变形监测中的运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利工程水下地形测量中的运用以及遥感技术在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中的应用3个方面阐述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对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叠梁门具有投资省、单节重量轻及对吊装设备能力要求不高等特点,因此常被用作径流式电站厂房进、出口临时封堵闸门。尽管钢筋混凝土叠梁门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属临时建筑工程,但它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水电站机组的安装及电站按期投产发电,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江西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实例,介绍该工程电站厂房进水口混凝土叠梁门临时封堵设计技术要点,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大坝安全监控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现有大坝安全管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对各类成果的先进性、合理性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评述,为更深入研究大坝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桂树强  周实  张家季  耿欣 《人民长江》2020,51(3):147-152
传统的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信息丢失、专业繁多、沟通困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进度,也给后期的地铁运维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而BIM技术的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正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以三阳路越江隧道BIM应用为例,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等,研究了轨道交通项目的BIM项目管理框架体系,分层分专业建立了颗粒度高、精细化程度高、现场匹配度高的BIM模型,以满足三维可视化运维管理需求。结合全系统的综合感知能力,建立了各运维管理模块间的逻辑关联,开发了基于BIM的智能运维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三维智能监测展示。研究结果为武汉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最终在创建的多方协同管理平台上,实现了项目三维可视化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有效提升了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部分中小型水库的安全状况,提出需建设一种集安全监测、超限预警、巡视检查和应急响应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库安全管理体系。在分析水库大坝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基础上,介绍了水库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体系架构和建设内容,并阐述了体系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如安全监测技术、资料整编分析技术、计算机网络及软件技术等。该体系的建成使用可为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是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该业务涉及的数据多、范围广、专业性强,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方法。但随着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和大坝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及成果的时效性、快速性、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工整编与分析已无法满足水利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以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报告自动生成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方案、实现技术、功能要求等为研究内容,实现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报告生成的自动化、规范化和专业化。通过工程应用验证,该系统科学高效,满足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需要,可为同类报告生成系统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智能闭环控制理论,提出了以工程建设资源要素动态精准管理、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工艺过程智能控制、实物成本精确分析、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分析及联动调控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为核心,以水电工程数据模型如大坝全景信息模型DIM为基础,以智能建造管理平台iDam为主体的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并对工程数据结构分解与编码体系、工程数据感知传输共享技术、iDam平台的系统架构与业务架构、智能建造工程绩效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统一规范的工程数据结构与编码体系,iDam平台可集成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础数据、环境数据、过程数据和监测数据,为各业务模块服务;建立的基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大数据的机理分析功能,可为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监理、设计、科研及运行等单位服务。智能建造初步实践表明,本文构建的技术体系是科学可行的,对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技术与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