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亢童  裴炅 《中国包装》2024,(2):83-87
校园文化墙中的各要素都有自己的本质特点,将其解构重组形成学校独有的视觉设计符号,对于高校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设计符号学、符号价值的视角切入,以语构学、语义学、语用学来分析校园文化墙中的视觉符号特点及内容。基于社会需求、文化需求、情感需求来进行设计创新,最终形成功能符号、情感符号、设计符号三种视觉设计符号形式。应用设计符号学知识来分析校园文化墙设计,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墙视觉符号价值的相关研究,同时增强人们对校园文化墙创新设计的认知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墙的设计方法、研究视角,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3.
符号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一种将设计与文化进行结合的有效方式,对现代包装设计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酒文化已经形成较为成熟且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体系,其基本形态由酒文化符号构成,也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一种视觉形象,包装设计属于符号学理论研究的范畴,将包装设计融入符合学原理,并在设计时将酒...  相似文献   

4.
韩璐 《包装工程》2023,44(22):309-321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分析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符号特征,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转化路径,从符号学视域为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阐释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通过在黔东南苗族地区使用田野调研、文献资料收集、设计实践等方法,对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工艺、纹饰、色彩等方面的代表性符号特征进行探讨分析,运用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从语构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层面解读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之间的符号关系,以现代设计实践为方法,从代表性符号元素中提取设计因子,并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设计转化。结论 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艺术特征鲜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审美风尚,从语构、语用与语义等维度对其工艺、纹饰和色彩的符号学要素进行提取衍生,探求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元素设计转化与创新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不仅能够使现代设计产品蕴含民族文化特色,而且有助于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6.
齐海涛 《包装工程》2020,41(20):195-199
目的 以传承和创新为主旨,在符号学语意下探讨非遗视觉元素创新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传承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民间智慧与美学思想,形成基于民族文化深度思考的设计创新构建。方法 从非遗的视觉层面入手,依据现代符号学的语意特征,分为“非遗视觉元素符号提取转译”、“非遗视觉元素符号衍生设计”两大方面,结合前沿设计案例,探析非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途径。结论 非遗是民族艺术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东方美学精神,更是现代设计的创意源泉。在创新溯源的思考下,探寻多种途径的非遗视觉元素衍生设计方法,不仅使现代设计彰显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能有效实现非遗项目自身的传承发展与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7.
夏璐  李本建 《湖南包装》2023,(1):154-158
为促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农产品的有机结合,提升目标产品的文化感染力,针对桂北食用菌包装存在的设计水平良莠不齐、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设计探索。搜集侗族服饰文化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分类,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侗锦纹样,剖析桂北侗锦纹样表现形式,提炼出侗锦纹样中的形态特点、色彩基因与文化符号要素等方面的突出特征,并尝试建立侗锦纹样设计因子库,进行选取与设计推演,运用打散、重构、演变等方法将侗锦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符合现代设计审美需求,并应用在桂北食用菌包装设计中。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对于食用菌包装设计进行文化输入与内涵的升华,有助于凸显地域特色,提升品牌价值,更彰显出侗族文化的传承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视觉艺术符号学对艺术作品的解析方法有助于我们科学全面地认知莫高窟壁画。本文通过对莫高窟壁画的分类及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以视觉艺术符号学的三种关系系统研究原理为依据,探讨视觉艺术造型层、形象层和联系层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案例对壁画的颜色、线条、结构、图案以及内涵进行分析,总结适用于莫高窟壁画的视觉艺术解析方法,以期为莫高窟壁画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赵文强  臧欣慈 《包装工程》2024,(10):116-126
目的 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利用AIGC对沈阳故宫文创进行设计,探索智媒时代AIGC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方法 在皮尔斯符号学基础模型上拓展并引入AIGC技术,衍生出新的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通过对沈阳故宫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文化元素符号进行编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目标用户群体需求,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对产品进行用户体验解码,指导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最终的设计实践分为三部分,即基于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引入AIGC编码而成的产品;赋、比、兴描述手法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负面描述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在此基础上将三次设计实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了AIGC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拓宽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提高文创产品的创新性,满足用户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较高人与AI“交流”频率的文创产品也更符合用户需求,而多种“人机”方案的呈现、设计、比较,有利于实现更高的人机价值共创。三次设计实践也从理论层面优化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设计。结论 目前AIGC对文创产品的生成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创设计的水平与效率,有助于沈阳故宫文创产业的发展,也为后续学者研究AIGC和文创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易声  兰芳 《包装工程》2023,44(22):400-408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理论,研究汉代建筑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为传统古建筑文化的现代性转型拓宽思路。方法 以莫里斯符号三分法理论为指导,将符形学、符义学、符用学研究引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基于符形学角度,提取汉代建筑的造型信息,分析各建筑的形制特征与构成关系,导出造型的感性抽象设计策略;基于符义学角度,解读汉代建筑遗存,深挖建筑文化,导出内容的直接引用设计策略;基于符用学角度,梳理汉代建筑的社会功用价值,导出设计的系列组合化策略。符号三维分析并行,探索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可行性。结论 汉代建筑造型古拙,结构体系多样,是汉代人生活方式、造物观念的真实映射。应用莫里斯符号学分析汉代建筑内容,从符号三维角度导出文创设计策略,产出内涵丰富、功能多样的汉代建筑文创产品,为传统古建的现代性转型拓宽提供研究思路,塑造文化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秦臻  刘永红  郑栋毅 《包装工程》2021,42(14):65-73
目的 优化民族图案创新设计过程中由于图案语义的隐性、复杂性等特点,造成创新设计的图案脱离原始语境,无法展现文化内涵.方法 以设计需求的关键性语义为驱动,分别利用TextRCNN、可拓语义量表、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建立包括语义输入与转化、侗锦图案匹配、设计辅助3个层面的侗锦图案智能设计路径.结果 通过对设计需求关键性语义的提取,匹配相应语义的侗锦图案,并智能生成语义相关的设计方案.结论 以语义为驱动的民族图案辅助设计路径,有助于提高设计的效率,增强民族文化元素使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王颖 《包装工程》2023,44(10):395-405
目的 基于符号学理论,开展现代语境下壮锦产品的解读,提出壮锦文创产品新方法体系,创新壮锦文创IP转换途径,提升壮锦文创产品文化影响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方法 引入地理空间数据库技术为构建纹样数据库收集数据,以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为理论指导,从语义、语构、语用等层面解读壮锦的深层内涵,并构建壮锦文创产品IP开发转化模式。结论 对壮锦的语义、语构、语用进行现代语境梳理剖析,并提出壮锦文创产品IP开发路径,应用时代性营销手段和方法实现壮锦文化资源到产业的转换,最终形成壮锦传统工艺—壮锦文创产品—壮锦文创IP升级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郑真 《包装工程》2018,39(10):64-68
目的研究土家织锦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让民族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到传承和升华。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心理学原理解读土家织锦的图案基元、图式结构和色彩感知,深度挖掘土家织锦图案的视觉效应,提出土家织锦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将织锦图案的视觉效应融入包装设计中,使包装富有高品位的民族感和强烈的时代感。结论传统织锦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不仅有利于推动现代包装设计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保护和传承土家织锦艺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素丹  袁晓芳 《包装工程》2024,(10):349-357
目的 以实现“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传承与发展为目的,从情感化设计的视角探究“非遗”黎锦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黎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进行提炼;其次,结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黎锦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现状及用户特点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对黎锦文创产品进行情感化的层次分析,从三个层面设计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化方法模型,即基于“美”的视觉营造、基于“趣”的互动创新、基于“思”的隐喻构建;最后,以设计实践验证该方法。结论 让情感化理念介入黎锦文创产品设计,有助于设计师寻找到现代用户与黎锦文创之间的情感共鸣点,从外到内,层层提升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吸引力,实现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持久性连接,进而使“非遗”黎锦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媒介,符号学理论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的设计与研究逐渐偏重于用户体验,而交互设计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以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以及符号传达过程中的“编码”与“解码”理论探究手机交互界面及交互方式设计中的符号学意义。手机交互界面及交互方式的优化与设计,将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增强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李瑞益  郭晶 《包装工程》2023,44(20):163-172
目的 为了复兴成都非遗蜀锦文化与传统技艺,解决当前蜀锦文化在传承发展上的难题,深入探讨全新的传承路径,设计出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方法 研究基于设计学的视角,以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成都地区非遗蜀锦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蜀锦的艺术特征,通过提取蜀锦图纹、色彩、寓意等因子,探索出平面图案组合、装饰形态调整、情感纽带链接等转化方法,将转化后的蜀锦文化因子应用于沙发、屏风、座椅等家具设计中,打造具有古蜀意韵的家具产品,彰显蓉城家具的艺术魅力。结论 通过对当前成都非遗蜀锦文化基因的提炼以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体现出蜀锦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的保护方式,实现其活化利用,让蜀锦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开发出具有深厚文化基因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不仅提高了现代家具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也为蜀锦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对于成都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晟博  高炳学 《包装工程》2022,43(18):283-292, 326
目的 符号是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符号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综合现有研究与应用成果,研究符号学理论在文创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出三种符号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策略。结论 能指与所指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用于文化符号解读、提取和应用;三元关系用于构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三分法用于文化符号提取;语义、语构、语用、语境用于构建文物元素解读模型和地域文化解读模型。总结出符号学理论在挖掘文化外在表征与内在含义、为产品设计提供解析思路等方面研究较深入并发挥出较大的应用价值,但从能指与所指角度对提取形态符号的方法缺少详细研究,在基于文创产品设计模型进行文化元素编码时对用户因素考虑较少以及对文物元素解读模型的解读顺序不够明确,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晶 《包装工程》2019,40(4):296-298
目的探究现代家具设计中文化元素的应用策略。方法以家具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结合水墨、文字、低碳、仿生等广义文化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探索现代家具设计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途径。结论从我国文化与生活本源出发去设计,融合多种文化元素,提出新的设计方法,能够使现代家具设计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价值,在改善人们的室内居住环境的同时,促使人们不自觉地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