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3.
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空调产品能效标准的不断提升,在空调系统中采用平行流换热器,是目前降成本并提高能效最有前途的形式之一.但因为平行流换热器的特殊形式,也容易出现比如芯体堵、芯体泄露、抗腐蚀性差以及用于热泵时结霜后融霜水不能完全排除等问题.对此,本文简单分析平行流换热器的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在双碳目标和铝代铜的趋势下,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应用于小型制冷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微通道蒸发器存在的结霜问题展开综述,首先对传统水平翅片结构及其改进方案进行介绍,特别叙述针对结霜工况设计的竖插翅片微通道结构;然后分析微通道换热器结霜的仿真模型,并从微通道替代翅片管换热器、环境工况、结构参数、表面涂层的影响四个角度归纳现有的实验研究。为在产品中推广应用,未来仍需在结构上优化创新、研发有效的延霜涂层、应用其他抑霜技术,同时开发高精度的微通道结霜模型,制定完整的微通道换热器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6.
以华能汕头发电厂的折流管闭式冷却器的改造为基础,在介绍折流板换热器缺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折流杆换热器的换热原理、结构和优点,认为改造后的折流杆换热器具有壳侧流动阻力小、传热系数高、无振动、不断管、安全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换热设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广平行流冷凝器在家用空调器中的应用,本文根据换热器相关理论,结合实验,研究平行流冷凝器中扁管规格、翅片参数以及不同流路布置对空调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家用空调用SF行流冷凝器优化性能的措施,为今后开发平行流式冷凝器空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搭接量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相同螺旋角时搭接量对壳程对流传热充分发展段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的增大,同流量下壳程传热系数与压降均增大,而同压降下的传热系数降低。连续搭接时,轴向速度沿壳体径向逐渐降低;交错搭接后,轴向速度在搭接点前后变化趋势不同,分布均匀性变差。三角区漏流的切向速度方向与主流相反,强化了中心区域传热;而搭接区漏流的切向速度方向与主流相同,会增大螺旋旁流,不利于传热。搭接量越大,换热管表面换热量沿径向的不均匀性越强。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分别对热管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分别改变热段进口温度T,热风风速VR冷风风速吃,用正交试验方法改变试验因素水平,求得在不同水平下的换热系数k和热平衡误差δ。用极差法分析影响热管换热各因素的主次,求得最佳实验组合。 相似文献
13.
内燃机余热回收技术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动力循环系统因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烟气换热器作为S-CO2动力循环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换热性能直接影响循环整体效率。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的特点,但目前鲜有在内燃机余热回收上的应用。因此,本文开展印刷电路板烟气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及优化工作。设计了3种S-CO2侧流道结构的烟气换热器,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流道结构对换热器内部流动及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镂空流道烟气换热器的单位质量换热量与Kv值远高于直角流道换热器和圆角流道换热器,说明镂空流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型化、紧凑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超薄型换热器及其流路.超薄型换热器采用双排换热器和单排换热器组合,再采用相应的翅片梯形缺口及过盈搭接方式,以实现超薄室内机的空间要求.同时采用冷媒流路的新设计,采用三进三出方式,以实现换热效果最大化的同时又满足凝露等其他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resent paper, a plate 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 (PFTHE) is considered for optimization with air and water as working fluid, four geometric variables are taken as parameters for optimization, a Genetic Algorithm (GA) was used to search for the optimal structure sizes of the PFTHE, the maximum total heat transfer rate and the minimum total pressure drop are taken as objective functions in GA, respectively.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ized result was evaluated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rate, the total pressure drop,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local Nusselt number, j-factor and friction factor ξ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rate of the optimized heat exchanger increased by about 2.1–9.2% comparing with the original on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d by about 8.2–14.7% and the total pressure drop decreased by about 4.4–8% in the range of Re = 1200–14000. 相似文献
16.
对交错并联磁集成变换器的最大电感电流和最大输出短路释放能量进行分析计算.指出采用交错并联磁集成电路能在更好的保证本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变换器输出功率的成倍提高.得出了交错并联磁集成Buck变换器的非爆炸性本质安全判据和使得其最大输出短路释放能量最小的最佳电感、电容设计参数.实验结果证明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探究结构参数对空冷元件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为空冷凝汽器优化选型提供参考,通过实验室性能试验,研究不同结构尺寸的单排管直接空冷换热元件的热动力性能。结果表明:迎面风速增加,单排管空冷元件传热系数增大,空气阻力亦随之增大;在元件结构参数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迎面风速一定,随着翅片厚度减小,空气阻力降低,换热效果增强。据此,将单排管空冷元件与双排管空冷元件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技术对比,发现在工程设计常用的迎面风速下,单排管空冷元件与双排管空冷元件的换热系数相当,而单排管空冷元件的阻力明显小于双排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