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21,(44)
<正>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再加上近些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两者并不能够进行有机的融合,这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自发地改善现状,促进未来教育业的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分析,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3)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体系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的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进而就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明确这两者的紧密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融合,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让学生对于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方面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汉字的听说认读已经达到一定的教学水平,但是在学生对语文,文章阅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同时发现,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就能够打造出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进一步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在写作中达到对阅读内容的输出,进而全面提升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学好小学语文对于打好学生语言基础很重要。笔者通过研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指出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要改变模式,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采用情景教学法融合阅读与写作,同时要让学生在课下多阅读并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4)
<正>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想要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还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多元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的文章阅读,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阅读基础并且掌握相对较多的写作素材之后,再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写作教学。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通过相互的学习之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的示范,阅读教学的效果则要在作文教学中彰显出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二者的有机结合。只有抓好阅读教学,找准读写结合点加以训练;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使阅读和写作达到高度结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7)
<正>小学语文是学生开始系统地接触母语文化和知识的第一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有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其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高低和语文教学成果的两项指标。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20)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阅读和写作的水平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并直接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读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不断提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几种融合方式进行了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广泛的阅读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进行写作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得到运用。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极大的作用。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过程,小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学生如果在小学就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2)
<正>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中职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语文教学不只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播,也重视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让语文教学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有助于中职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材。一、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挖掘中职语文课本中的心理健康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十分重要。让中职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摆脱自卑心态,接纳自己的缺点、优点,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4)
语文教学中,构建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其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与写作本为一体,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两个教学环节,它们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不能单独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1,(18)
<正>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不过从当前的具体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分开,没能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阻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想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找到读写契合点,本文对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4)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阅读可以深化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写作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内容及自身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对学生的朗读、阅读、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1)
现行的教材之中都含有较多的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学用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阅读中来渗透写作,促进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丰富课堂内外的衔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引导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中,挖掘写作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写作热情,升华阅读与写作的统合。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1,(2)
<正>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本文要探讨的是将二者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此法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阅读与写作的转化工作,提升读写结合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3)
本文主要对中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必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以期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1,(4)
<正>阅读与写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工作,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为后续学生寻找符合自身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有重要的意义。而教师应积极推进读写结合工作,促进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
对于阅读与写作来说,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实现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从外界获取知识,而通过写作则可以向外界来展示自己。对于一个人来说,从出生阶段来说,就在依靠不同的方式来感知周边的世界。因此,就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有效整合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6):37-41
<正>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的统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课的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多样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教师来说,却是一项很难把握的内容,尤其是在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的自主性往往把握不够。一些教师是走下了讲台,却搞起了"垂帘听政":教师定目标,学生去完成;教师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