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公司现有两套Φ1000中压联醇装置,其设计生产能力均为年产甲醇20kt。其中1#合成塔内件采用均温型内件,触媒筐有效容积为6.5m3;2#合成塔内件是将均温型内件进行了改造,把塔内换热器去掉,增设塔前热交和中置废热锅炉,改造后内件触媒筐有效容积为7.8m3;  相似文献   

2.
我厂1~#合成塔于1986年9月由三套管单层触媒筐式内件改为单管并流双层触媒筐式内件,合成塔外筒没有变动,对原塔内换热器进行了改造,同时增加了一台塔外换热器,一台中置锅炉。1986年10月投入使用,投用半年内使用情况较好,但半年后,热点温度急剧下降,1988年9月被迫更换触媒。  相似文献   

3.
南京化肥厂的双层并流氨合成塔具有阻力小(双床层阻力降约为单床层阻力降的1/8)、能力大、触媒能充分发挥效能等特点,是强化合成塔生产能力、降低电耗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措施。不足之处是结构比较复杂,加工要求严格。 1978年3月,我厂三套管Ⅱ型氨触媒筐内件发生故障,决定提前大修。我们在学习南京化肥厂双层并流氨触媒筐的基础上,制造了双层并流扁平管氨触媒筐内件,也就是将圆形冷管改成扁平管。通过半年生产实践证明双层并流  相似文献   

4.
<正> 苏联国立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颖的高压催化反应塔,并在工业生产中投入了使用。这是一种在氢气压力达32兆帕斯卡时进行催化反应生成腐蚀性产品的高压反应塔。该反应塔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由厚壁胴体1和装在胴体内的薄壁内件2所组成。具有腐蚀性的介质只与内件接触,内件是由BT1-0钛(或其它耐腐蚀高合金钢和合金)所制四个触媒筐叠合而成的—个密闭式容器。每一触媒筐的上部和下部均  相似文献   

5.
合成塔内件泄漏的的新检测法合成塔内件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经常是如下几处:1、触媒筐顶盖与筒体联接处,2、热电偶外管套与触媒筐顶盖联接处,3、热电偶外套管下部焊缝处,4、触媒筐简体焊缝处,5、冷管束,6、热交换器管板、分气盒处(列管式)和端部焊缝(螺旋板式)等处。由于在生产实践中,各小氮肥厂都积累了一套在各种泄漏轻微的情况下的应急操作方法,所以准确地检测出内套的泄漏部位以选择适当的应急操作方法在保证合成氨厂连续生产有重大作用。而当内套一旦泄漏严重,无法坚持生产,需要吊出检修时,如能准确地判断出泄漏部位是热电偶外管、触媒筐筒体、顶盖等处,则可以不用钝化触媒。只要吊出内套经导入精炼  相似文献   

6.
我厂φ700毫米两次合成氨合成塔上触媒筐是采用冷激排热方式的结构。几年生产实践表明氨合成塔内件采用冷激排热方式使内件结构简单可靠,塔内热平衡也容易调节,唯氨净值略低,与下触媒筐冷管层相比,冷激层氨净值要低约1~1.5%。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冷激  相似文献   

7.
我厂有一次因洪水被迫停车大修,更换合成触媒前的准备没来得及做好,没有备用内件和备用触媒筐,触媒也没有钝化,因此,要求合成塔内件吊出后,开盖要快,处理触媒也要快,按常规方法就不行了,经过讨论研究最后我们采用了电弧气刨切割法。经试用切割触媒筐盖焊口及热电偶管焊口,只用一个多小时就处理完毕。切口不宽不深  相似文献   

8.
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合成塔触媒温度,防止触媒过热和温度大幅度波动,是延长合成氨触媒和塔内件使用寿命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触媒利用率、提高合成氨产量的正确途径之一。在触媒筐内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测温点位置,及时而准确地反映触媒层温度,对于做到预见性调节,具有非常实际的参考价值。一、触媒筐的绝热层和冷却层合成塔内筒一般可将触媒筐分成上部绝热反应层和下部冷却反应层两个部分。以双套管式触媒筐为例(见图1所示),绝热反应层是双层套管时以上部分,它是单一的圆筒形触媒  相似文献   

9.
宁萍 《山西化工》1999,19(2):25-25,24
1 前言 甲醇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要使反应在触媒的前、中、后期稳定,产品质量保证,必须把反应热移走,使触媒筐同平面温度分布均匀。 太化集团公司化肥厂粗甲醇合成塔内件使用已有30年的历史,对Zn-Cr触媒的特性、操作、调节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经验,但由于Zn-Cr触媒使用,使粗甲醇的杂质含量多,以至粗甲醇精馏后,精甲醇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1.5方tNH_3/a小氮肥厂联产5000t甲醇项目.醇合成采用双系统串联流程,均温型内件,触媒筐设计容积为1.47m~3,触媒系WC—1型铜基.1993年3月双系统相继投运至会,性能良好.文章对甲醇合成系统;均温内件的安装;触媒的装填及测温点的分布等予以了简述.  相似文献   

11.
化工部通用设计的φ600双套管合成塔无疑是一种结构可靠、操作稳定的塔型。但由于该内件是按A106触媒特性设计,对目前普遍使用的A110-2型触媒不太适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A110-2触媒活性好,反应放热多,而双套管内件移热欠佳,生产中经常用关小主阀来调节床层温度,给操作带来困难,同时引起系统阻力增大。为此,应上海嘉定化肥厂要求,浙江工学院于1981年底按A110-2触媒特性设计φ600三套管合成塔内件。该内件触媒筐为三套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我厂于1970年学习外地经验,试制单管并流内件,以后又生产10台,这些内件是与我省4500吨/年氨合成塔相配套的。在试制过程中,加工上、下环管以及冷管与两环管焊接颇为困难,并保证不了质量,因此工人们提出许多设想和意见。于是1971年度的生产改为以双套管触媒筐代替了单管并流触媒筐,换热器不变。我们把他称为双套管螺旋板内件,简称“双套管内件”。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氨合成塔内件触媒筐的端部密封结构,提出了密封环的加工办法。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氨合成塔内件触媒筐的端部密封结构,提出了密封环的加工办法。  相似文献   

15.
该厂原为三套φ800管式单层触媒筐式合成塔。经改造后,增设塔外换热器,并将触媒筐改为双层单管并流式触媒筐,其容积由2.79m~3增至3.6m~3,并配备了废热锅炉副产蒸汽,采用提温型流程,文中列举了改造设备的型号、规格,介绍了升温还原、正常生产使用情况;获得了产量、余热利用率提高、电耗下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用于联醇生产的铜基催化剂容易中毒,中毒后又不能再生还原,致使联醇生产中的触媒更换十分频繁。虽然现在设计了装触媒时不用品出触媒筐的自卸触媒的合成塔内件,但是拆装合成塔大盖的繁重工作仍十分费工费时,为此我们对合成塔内件做相应改动(见附图),使之不用拆大盖,只把小盖上的  相似文献   

17.
轴流冷管取热式氨合成塔,虽然是使用时间较长的一种塔型,但目前仍为我国星罗棋布的许多中、小合成氨厂所采用。化肥战线的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对该塔型进行不断改进,形式多样,百花齐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厂在对φ500合成塔进行技术改造(由双套管错流触媒筐,列管换热器内件,改用带翅片单管并流触媒筐,螺旋板换热器内件)的过程中对换热器及冷管传热面积的确定有些初步的认识。现将分别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厂合成氨车间~#1系统φ420合成塔原系南京锅炉厂产品,装触媒0.175米~3。1968年将此系统进行改造,合成塔外壳由原来3873毫米加高至5423毫米,将原来的内件也相应修改,触媒筐增冷激管,下部仍采用N.E.C型触媒。由于冷激环形管打孔埋在触媒层中,分气不均匀,使触媒层的平面温差较大。此外由于内件  相似文献   

19.
王付保  张权 《中氮肥》1989,(2):97-100
一、故障溯源我厂氨合成塔是上海锅炉厂1977年制造的。塔径1m,高15.48m;内件为并流三套管式触媒筐,触媒容积4.93m~3;采用列管式换热器。该塔1977年投产至今已生产合成氨40.053万吨,使用情况一直良好。1977年5月份以后,由于铜洗工段工艺操作不稳定,铜塔操作弹性小,经常发生拦液带液现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厂原设计规模为年产5,000tNH_3。随着生产的发展,为了使合成单系统单塔适应年产12,000tNH_3的需要,我们早在一九七三年便对原合成塔内件进行了改造。根据我厂具体的工艺条件,通过物料和热量衡算,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φ500并流三套管触媒筐螺旋板式换热器内件。从几年的生产实践中,表明该内件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结构稳妥、适应性强、操作稳定、触媒层温度接近最适宜温度曲线、氨净值高、生产强度大等特点。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